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阿来的《格萨尔王》是对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的重述,除了篇幅减少外,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略有改变。特别是对几个主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阿来对神魔时代女性美的想象,并表达了自己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重述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也是课堂上大量使用的反馈形式.该文深入讨论了重述的概念和性质,分析了与之有关的理论研究背景,回顾和介绍了国外对重述有效性研究的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成果.最后总结出应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看待重述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应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将重述的研究拓展到认知心理等多个领域,从而更深层次地...  相似文献   

3.
重述是语言交互活动中一种常用的纠错反馈策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述备受语言学界的关注。本研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考察了教师是否给予明显重述线索、学生是否知晓重述意义两个变量对重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师给予明确线索及学生知晓重述意义的情况下,重述达到了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述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隐性纠错反馈。然而,大量的课堂和实验研究发现,重述式纠错反馈经常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而凸显其隐蔽性和显著性。本文回顾了与重述有关的隐性反馈和显性反馈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制约重述两种反馈互相转换的因素及如何提高重述的有效性,并尝试探究重述这一复合特性在语言习得中表现出的交际功能和教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重述是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探究在英语课堂中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接受态度,以及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回忆受什么因素的限制。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能积极地接受教师提供的重述,且学习者对教师重述的回忆受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重述句子与初始话语之间差异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为基础,对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的重述使用频率、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将其结果与本民语语言使用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重述作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一部分,处于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重述在中国学习者的书面语中起了澄清概念、引导读者理解和减少歧义等语用和修辞作用。和本民族语言使用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存在过度重述、颠倒重述和误用重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阿来的《格萨尔王》对西藏格萨尔王的传奇进行了重述。对这部作品从"重述的困境"、"说唱人的重要性"和"史诗的现代命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重述史诗时面临着双重困境,即一方面要保持史诗原有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要转成小说叙事。小说中说唱人的重要之处恰好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但阿来和说唱人的重述却向人们昭示了史诗及其重述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8.
张静 《考试周刊》2012,(85):86-87
重述(Recast)是二语课堂上大量使用的反馈策略.也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术语从不同的角度对重述进行了定义。所有的定义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试图回顾一些重要的定义并总结其理论基础.进一步讨论重述研究对我国二语教学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作家中,阿来是特别的,民族作家的身份使他在作家创作群体中独树一帜,而宗教思想的注入使其作品更显独特。在他的笔下,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得到了再现。《格萨尔王》作为"重述神话"系列作品之一,从写作手法到思想内涵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作品不尽相同,这其中除了作家各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外,还有多重原因。阿来以民族作家的身份,着重突出格萨尔王这一民族英雄人性的一面,以及格萨尔故事在藏族流传过程中说唱人不可抹杀的突出作用。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不仅带领我们走进了英雄的时代,更带领我们深入藏民族的腹地,去了解并探寻藏族历史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课堂录音和回述采访的方法,描述性地研究一位芙籍英语口语教师的重述行为以及学生对此行为的理解.回述情况表明,受访学生能够正确意识到教师重述反馈时所针对的目标.事后分析显示,教师重述反馈时,运用加强重音的手段,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重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中,东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与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耶稣,有许多相似性,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某种共同的文化心理,显示出在一些相似的民族境遇中一些相通的民族心态。同时,这两位人物在"神性"与"人性"的各自展现上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却能映射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异同点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美学思想等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鄂君子皙之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君子皙之鄂见于西汉末年刘向的《说苑·善说》,尚缺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文章从文本出发论证鄂君子皙之鄂在“东鄂”不在“西鄂”,鄂君子皙“泛舟新波”的水域地望,很可能就在今梁子湖,其受封时间当在楚灵王(公元前540-前529年)之世。  相似文献   

13.
《昊天有成命》诗中的"成王"一词的含义向来有争议,历代学者或将之理解为"成此王功"或认为其应指周成王姬诵,经深入考辨此诗中"成王"解为"成此王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众多研究《棋王》的评论中,《棋王》的叙述层次及其艺术功用鲜有人论及。根据赵毅街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提出的叙述分层理论,认为《棋王》存在“一主三次”的叙述分层。分层的叙述学功用就是共同完成阐释《棋王》的文本价值——“文化寻根”的叙述任务。  相似文献   

15.
浅议《格萨尔》戏曲的表演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来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格萨尔》文化氛围,在格学研究、格萨尔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格萨尔》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钱南扬先生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对南戏研究具有开创性作用,自出版以来,有不少学者发现书中有存疑的问题并予以了补证。笔者在翻阅此书时发现,此书在释义和校勘方面仍存在些问题,今试从书中拾取十八例以补之,以期其更为完善,从而为南戏的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爱弥儿》成书于1757年,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书中,卢梭通过对爱弥儿的教育,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这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具有反对封建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这种教育却存在一些瑕疵。尽管如此,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而言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恪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47-48,61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虽未专篇论及“味”,但对“味”这一范畴还是有多处零散论述。“味”在刘勰这里,是一种审美理想。刘勰所说的“味”与钟嵘有相似之处,重感官愉悦,还在于以溢于言外之“味”来论诗歌;“味”还有含蓄委婉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