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当前 ,院内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外报导院内感染率为5 %~ 13.5 % ,我国对不同地区 2 1所医院住院病人的调查感染率为 8.4 %。本文对某综合医院六年来 (1994~ 2 0 0 0年 ) ,住院死亡患者 10 5 2例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试从医院内感染角度分析住院死亡患者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从而对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和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案室。该医院是一所拥有 5 0 0多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 ,同时设有传染病房 ,研究方法采…  相似文献   

2.
当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外报导院内感染率为5-13.5%,我国对不同地区21所医院住院病人的调查感染率为8.4%。 本文对某综合医院三年来(1992年-1994年),住院死亡患者526例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试从医院内感染角度分析住院死亡患者与院内感染的关系,从而对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及效果,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发病率.方法:加强科室管理,建章立制,掌握医院感染传播过程,了解ICU医院感染现状.结论:总结一套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医院是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保健的场所,是防治疾病的主要关口,综合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蔓延导致院内感染几率增加,促使护理管理者在感染控制工作中必须在转变观念、强化感染控制意识的基础上依法管理,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病房内各种参数对空媒传播疾病的影响,利用浓度衰减方程和Wells-Riley方程研究分析了通风量、易感染人员数量、病房尺寸等参数与空媒传播疾病感染风险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增加病房内的通风量可以有效地降低空媒传播疾病的感染几率;对于换气次数相同但面积不同的2个病房而言,大病房的通风量大于小病房的通风量;换气次数相同时,病房内的感染人数随易感染人员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病房内所需的通风量不仅与换气次数(ACH)有关,还与病房面积和病房内易感染人员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做好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各类人员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监督、检查.结果: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10.2%,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做好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各类人员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监督、检查.结果: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10.2%,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已成为医院分级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过程中,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重要监测部门的重中之重.我院自1995年底申报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前就开始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至今已历经数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漏报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疾病的治愈率都有所提高,但医院内感染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性强,慢性病多,很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我们对1995-1~1996-12干部病房共收治的1234例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结果制订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已成为医院分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搞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包含很多内容,器械消毒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我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谈一下器械消毒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吸氧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常用的操作技术。由于吸氧病人的病种不同 ,病因及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也不同 ,若病房氧气湿化瓶装置 ,包括鼻导管或鼻塞、湿化瓶和橡胶管没有消毒管理措施 ,在病人中轮换使用 ,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还有湿化瓶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易于细菌生长 ,更增加了交叉感染的程度 ,造成院内交叉感染 ,因此 ,加强管道氧气湿化瓶装置的消毒管理 ,对于降低院内感染率十分重要。1 管道氧气湿化瓶装置的消毒1.1 橡胶管和鼻导管用 0 .5 % 84消毒液浸泡 30min ,放入带盖方盘内或无菌包内送到供应室高压消毒 ,给病人使用。1.2 湿…  相似文献   

12.
我院门诊外科换药室是患者聚集之地,是各种细菌易感染的地方,若管理不善易引起交叉感染导致院内感染。为了控制院内感染增长,我院已把控制污染的对策实施方法纳入年、季度、月的考核和质量管理内容,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监测常规化。通过实施取得明显效果。换药室平均每年达  相似文献   

13.
用拖把擦地虽可清洁地面,但四处擦地极易造成病菌扩散。特别是儿科病房,患儿小,陪人多,病种繁杂,经拖把扩散在地面上的病菌干燥后,在人员走动或清扫时将尘埃扬起,菌尘微粒在空气中悬浮而造成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肺部感染是院内感染率最高的,尤其在老年患者中,肺部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92年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综合防染过程中诸多环节的密切配合,我们着重从综合性预防管理着手防染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几年来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从7.6%降至3.2%。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医院84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了院内感染调查,其中46例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4.76%,分析院内感染的有关因素,提出肾病的院内感染率与小儿的年龄、性别、肾病的类型、血浆蛋白含量无关,而与住院天数、尿蛋白转阴时间、机体免疫状态、必要的预防措施有关,为减少院内感染,应建立严格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对院内感染的治疗应严格选用适当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6.
烧伤病人因机体的皮肤、粘膜受损,导致患者全身的防御和免疫功能下降,各种感染和并发症极易产生,因而加强烧伤病房的防感染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从护理角度如何才能预防院内感染,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护理模式的转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以前的功能制护理转向整体护理,使护士对所负责的病人天天接触,从根本上落实了基础护理,取消了家属的陪护,消除了因家属不懂医疗知识,不注重防感染,而给患者带来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新生儿病房采取全封闭的护理,无陪伴,设有婴儿室。母婴完全分离。婴儿出生后,采用人工喂养,这样不仅影响婴儿健康且影响其生长发育,使婴儿易患各种疾病,我院新生儿科根据爱婴医院要求,经过改革,探索建立了母婴同室病房。对婴儿施行母乳喂养,降低婴儿发病率,缩短婴儿住院日期。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现介绍如下。 1 变封闭式护理为开放式护理 我院新生儿病房实行母婴同室后,变“封闭”为“开放”使婴儿与母亲在一起(危重症除外)。 1.1 调整病区:(1)母婴同室区的大房间两间,每个房间放置  相似文献   

18.
通气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VAP的发病率为7%~70%,病死率高达50%[1].因此,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管理和护理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目前传染病学课时压缩和本院缺乏传染病病房的实际情况 ,我们采取了传染病理论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见习中进行组间场地调换 ,以提高传染病理论教学和见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由于感控措施和个人防护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可能会造成医务人员的大量感染。在疫情中,医务人员既是容易被感染的人群,又是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传播链。规培医师在医院的日常诊疗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他们又是感控基础知识和感控意识较为薄弱的人群,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为进一步做好规培医师感控工作,外科ICU在原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改进,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