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找女性文学传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种必然的走向。英美女性主义者对于女性文学传统的寻找,其目的并非简单地让妇女跻身于男性统治的传统,而是力图在妇女自身中间谱写一个传统。法国女性主义者则对女性文学传统提出了质疑,因为妇女作为一个标举差异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上的每个具体的女人和女人群体不一致,如果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很容易陷入为广大女性主义者所坚决反对的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的陷阱之中。总之,通过对妇女文学传统的研究可以发现,妇女的创作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抑,这对于揭示父权制文化的本质和调动妇女的创造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向警予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以《向警予文集》为分析文本,认为向警予思想中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在对女性特殊的利益的强调和维护,以及她阐述妇女问题的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向警予不是一个狭隘的女性主义者,而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追求人类普遍幸福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3.
余爱春 《教书育人》2007,(8):104-106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现代生态学的一个分支,这一概念是1974年法国学者奥波尼在《女性主义·毁灭》中首次提出的。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统治和人类对自然的奴役与统治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女性危机和生态危机是同步的,自然和女性都是父权制中心文化的牺牲品;主张从男人压迫妇女和人类统治自然之间的关系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曾林玉 《海外英语》2014,(14):227-229
该文从女性主义者西蒙·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关于他者的理论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解读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中五位主要女性的他者形象,发现小说中女性被边缘化并且沦为他者是内外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者”与“解构”作为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关键词,是受拉康精神分析学和德里迭“解构”哲学的启发。前者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提供了参照视角,而后者则使其获得了方法论的启示,二者是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核心概念。同时,从“他者”到“解构”的过程,昭示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在寻求女性自觉意识路途中的思考足迹,即从形象揭示到文化颠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女性主义运动和批评理论中,女性一直是以男性中心文化的反抗者的身份出席,然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女性自身内部的差异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一些女性以一种“父权”的态度对待“他者”女性,而作为男权文化的“同谋者”的身份在场。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能促进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体性是长期困扰女性主义理论的问题之一。女性主义者科拉·卡普兰的《潘多拉的盒子: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中的主体性、阶级和性征》一文分析了女性主义的理论困境及其原因,并通过对沃斯通克拉夫特、伍尔夫、夏洛蒂·勃朗特等女性主义思想家的考察,揭示了在精神分析和符号学视域下女性主体性、阶级和性征的相关性,从而为女性主义批评开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性别平等——源自三个隐喻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隐喻——"他者"、"声音"和"母性",阐述和评论了女性主义的教育性别平等观。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教育领域被"他者"化,是导致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而改变女性"他者"处境的路径,在于发现与肯定女性的"声音";女性所拥有的最光辉的品质——"母性",则是推进教育性别平等的力量源泉。女性主义的教育性别平等观,可为当代教育性别平等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现代生态学的一个分支,这一概念是1974年法国学者奥波尼在《女性主义·毁灭》中首次提出的。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统治和人类对自然的奴役与统治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女性危机和生态危机是同步的,自然和女性都是父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女性运动。女性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流派众多,纷争不断,每一个流派的出现,都建立在对现有理论观点的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女性主义批判引入对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娇羞的姑娘》一诗中,从沉默的"他者"、被描写的"他者"以及被边缘化的女性三个方面来阐述诗中男性对女性的贬低与不公,以及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地位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1.
满纸荒唐言,一曲女儿歌--《红楼梦》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女性主义的有关理论从《红楼梦》中对男性角色的处理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解读,认为男性是《红楼梦》中的退席者,贾母、凤姐是正位者,贾宝玉是个性别叛逆者,进而认为曹雪芹虽非一名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家,但却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一部《红楼梦》就是一曲女性的颂歌。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者将女性解放运动追求的性别平等与社会主义所致力的阶级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它为中国女性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中国女性学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合理思想,使其与中国本土女性学相结合,不仅使西方女性主义学说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丰富中国女性学学科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由于中国的文化道德传统与意识形态的压力,在男性主流叙事话语中,“性”一直处于边缘化、缺席状态,女性作家的创作中更是绝少提及,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性叙事才得以浮出历史地表。然而女性主义者由于性别历史传统及经验的匮乏,在颠覆男权中心的压迫后,却无精神家园可以依托。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大量涌入,她们有了思想武器,但由于失语太久,加上西方女性主义本身的缺陷,使中国的女性主义在认识上有些偏颇。90年代以来,以王安忆为代表的一批富有个性的女作家进行了探索性的创作实践。对此梳理了当代三种女性写作的代表文本,希望能为当代中国女性写作走出困境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在中西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决定了“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于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界定。引论“女性主义”与“艺术”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空间,有助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走出女性主义的悖逆之境。  相似文献   

15.
在索尔·贝娄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赫索格>中,索尔·贝娄戏仿了女性主义者,并通过戏仿,批评和嘲讽了女性主义者的过激反应和极端做法.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戏仿解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有关索尔·贝娄对女性的态度的各种争议.  相似文献   

16.
以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家爱莲娜·肖瓦尔特提出的“女性主义批评”和“妇女批评学”为理论依据,女性主义者致力于发掘在《哈姆雷特》批评史中被遗忘和忽视的女性传统,并重新评价其历史价值。除了女性发表的批评,女性哈评还应包括女演员在《哈姆雷特》表演中和女作家在文学改编或创作中对剧中人物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文学及其性别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作为女性主义者,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中刻画女主人公娜拉的生动形象,从社会性别建构的角度出发,重点表现其身上兼具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文学特征,充分显示出女性气质书写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女性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女性电影的实践活动。顺应全球女权运动的高涨,当代的女性电影,其中不乏隔靴搔痒的商业电影,但也有真正反映女性主义理论认同标准的成功作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的发展,势必对女性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追溯了西方女性主义一个多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大致过程。一方面,西方女性主义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追求女性在社会各领域与男性的平等这一思想,引发了浩大的女权运动,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近几十年在理论上日渐丰富,以“多元化”的原则兼容并蓄,并在思想交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磨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主义不失为一个研究小说《磨盘》很好的切入点。小说的女主人公罗萨蒙德的一系列离经叛道的思想与行为:将男性边缘化,使其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以及用母爱取代性爱作为其精神独立的主要途径:蕴涵了德拉布尔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明了她既不同于传统女性又有别于激进女性主义者,在倡导女性独立的同时又强调做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