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学会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是教师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分析教材结构,把握教材主旨是教师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教师可以对教材的结构进行调整;对教材某些内容变动补充;对课时进行调整等,以便更好地开发教学资源,不断充实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学会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是教师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分析教材结构,把握教材主旨是教师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教师可以对教材的结构进行调整;对教材某些内容变动补充;对课时进行调整等,以便更好地开发教学资源,不断充实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周云 《教育》2012,(28):53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新理念。对于基本教材即教科书,新课标提倡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在课程与学科专家和出版单位参与教材编制的"一次开发"基础之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材是一种教学资源,并非教学的金科玉律,是可变的、发展的,因此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也是必要的。所谓初中思品教材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思品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思品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  相似文献   

4.
试论"课改"中教师教材观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学校都使用了新的实验教材。虽然编写、出版单位不同,但它们都是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然而,如果使用它们的教师仍然以旧的教材观去驾驭这些教材,那么,这些教材的各种新功能将无法发挥,“课改”实验的目的也难以达到。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才能把握和使用好这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与地图版高中新课程地理实验教材对文字与图像的选配和对重点与难点内容的把握均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两套教材文字与图像的匹配性和教材的可读性均较强;两套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相关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有一定差异,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引导思路与呈现方式显著不同。教师使用教材时应认真学习并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依此妥善处理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略和增删的调整,切忌"全盘照搬"、"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和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整体上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能否把握好课程标准并利用好教材,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而把握课程标准和利用好教材的前提是教师能够科学地对之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分析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分析课程内容标准;分析教材,从宏观层次上分析教材,从微观层次上分析教材。  相似文献   

8.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学科性质,全面认识教材;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开发教材;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突显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音乐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究其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吃透"教材,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主题内容。虽然说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我们教师要会用教材。教师要会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删减和补充教材内容;调整、整合教材资源。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愉快!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教学中,教师如何深刻理解新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新教材设计思路,把教材和教学、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个教师工作中面临的新课题。下面就新教材(人教版)的使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材是<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下的内容标准在教育活动中的文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在使用教材中,要尊重教材,做教材的鉴赏者;要解读教材,做教材的驾驭者;要重构教材,做教材的运用者;要超越教材,做教材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融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智慧,通过对教材的深加工,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形成富有教师教学个性和利于学生接受的教材知识体系.课堂是教学目标实施的载体,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生长点,这就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提炼和再加工.  相似文献   

13.
教材作为知识、方法和情感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课标版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同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也提出了诸多的不同看法。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鼓励教师充分而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起激活,形成富有创新、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的教学设计。因此,新课程的教学也是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的过程,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一、确定创新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物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它规定了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14.
江美华 《福建教育》2010,(1):58-58,6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说明的是,“用教材教”并不是脱离教材施教,目的是更好地使用教材,达到用活教材的效果。这就需要科学教师把握好“用教材教”的“三字诀”——读、用、改。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整合"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有效整合英语教材需要教师秉承"材料式"的教材观,尊重教育现场的独特性,在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教学需求和语言学习规律对教材进行恰当的调整使用;同时,有效的整合还需要对整合行为本身进行系统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资源,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本素材、基本线索和主要的活动机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将课标的理念与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是每一位教师都不可推卸的职责。新课改以来,广大的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关于如何有效使用教材的尝试与探索从未停歇,成功抑或失败都留下了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农尚明 《广西教育》2010,(22):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境批判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涉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和加工,教材资源的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等。教材的“二度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定的教学情境,它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活动,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备课活动中要完成的中心工作之一.传统观念下,许多教师把教材视为金科玉律,认为:教学就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因而备课中迷信教材,拘泥教材,照本宣科,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树立“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中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和处理(俗称“备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教材呢…  相似文献   

19.
张亚鸣 《考试周刊》2012,(37):21-22
历史教材是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教师"教"的重要工具。历史教材的多样性提醒教师应该合理高效地整合教材,优化历史教材必须以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需要出发,依托教材,从总体把握,合理取舍,对历史教材进行有效的"再开发",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通俗地说,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在充分了解并把握《标准》、学科特点、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充分考虑教材的普适性与学生的特殊性,创造性使用教材,达成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