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红河流域是多民族共生的一个地区,彝族是其中古老的世居民族。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以稻作农业为核心,包括与之相联系和适应的村寨结构、宗族组织、信仰仪式以及生产技术、沟渠文化。建国前,稻作农业推动了当地彝族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河有地理文化区域下的红河和行政区划下的红河。前者系指红河水系广大区域,后者就是当下行政区划下的红河州所辖的13个市县。纵观目前整理和出版的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既有口传类创世史诗,也有彝文类创世史诗,其数量相对可观,可谓红河是彝族创世史诗的富矿之地。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持续保护传承现状令人堪忧。文章以非遗保护视角,在客观阐述红河彝族史诗发掘与抢救、整理与出版现状的同时,分析其保护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持续保护传承的对策措施,使红河彝族创世史诗在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大花园大展自身的风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云南红河可邑彝族社区为例,通过对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对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有益于社区发展的旅游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4.
云南彝族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多彩而独特的彝族婚俗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彝族婚俗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资本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云南彝族婚俗文化的特点及其旅游文化价值、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彝族婚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促进彝族婚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将少数民族文化引入民族地区艺术校本课程,不但具有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义,还能够促进艺术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从彝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对民族地区进行个案调查与艺术课程开发实践,旨在为民族地区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的名称、流派属性、表演形式等进行客观分类,其具有娱乐性、祭祀性、风俗性及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风格和特点,也具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社会交往、社会教育等功用。研究认为,红河彝族民间原生态舞蹈是复述和再现历代红河彝族先民社会文化生活,是了解研究红河彝族社会生活的历史依据,是红河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遗产之一,对研究有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美学、艺术学的科学考察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同时将为文艺工作者从事舞蹈创作、表演、教学等多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节庆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节庆有巨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无形方式世代流传于人类社会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开发极大的促进凉山州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火把节的开发对凉山州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凉山旅游的发展反过来对火把节的保护作用,探讨如何实现将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红河地方民族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云南红河彝族和个旧锡文化的关系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历史上锡文化在建筑门饰、铸造钱币和青铜器、近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功用,红河彝族在土地资源、物资供应、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方面对锡文化的贡献,提出了对锡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贵州彝族传统舞蹈“恳合呗”,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长期以来一直流传于彝族人民的婚姻、丧葬及节日活动中,并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对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贵州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弘扬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寨旅游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有效形式,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以云南楚雄咪依噜彝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为例,在分析咪依噜村寨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对策,以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楚雄彝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楚雄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彝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贵州彝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但是面临着流失、毁损的危险.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建立多层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进行保护,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侵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行为进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要重视和敬畏国家的传统,为人类的未来保留和延续一种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在教育上我们要注重文化自尊,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我国民族民间文艺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潮汕抽纱工艺是广东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针对目前其濒,临失传的现状,文章提出采取博物馆化、时尚化、将其中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设想和举措,以使潮汕抽纱工艺获得有效的乃至更高层面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实践性、无形性、动态性、变异性、历史性、群体性、濒危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样也要有机融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首先,文化宣传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凝聚人心;其次文化教育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再次,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打造优美环境;最后,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可以带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田野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的历史文化生态变迁展开研究,并对其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掘及其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