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多种媒介形式以及同类媒介形式之间竞争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都市报以“改版”在竞争中创新求变,增强其生命力.然而各家报纸在改版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让改版的效果不甚明显.2011年4月,大连晚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版,这次改版对都市报的市场定位、发展趋势、主导思想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并不断探讨都市报的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报改版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媒介现象.2009年7月1日,人民日报进行了历史上第13次改、扩版."不仅增加容量,而且提升质量;不仅优化内容,而且改进文风".①按照"改版"的一般定义⑦,也可将其称为一次"改版".通过对这次改版的背景、定位和内容调整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窥见该报在破解党报改革难题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党报比以前的确好看多了,但由于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往日"独领风骚"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改版已成为各级党报应对竞争的重要手段.概而言之,改版不外乎要在报纸外表、刊登内容、办报理念三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4.
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从创建走到今天,已经将近14个年头,在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中,历经尝试和探索为栏目谋得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这些,可以归功于这档栏目为顺应媒体不断变化的环境,所进行的多次改版.笔者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探析和梳理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改版,归纳总结出该栏目的创新举措、改版方向是"服务性栏目"的意识和观念的深化、新闻播报方式的创新、互动形式的增加以及娱乐性的增强、软资讯的增多;所面临的问题是差异化发展、新闻性标识的困境;并提出要在坚守与突破中进行改版创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传统媒体的革新也变得越来越深入。笔者试从2009年的《广西日报》"要闻版"的改版着手,通过改版前的情况分析和改版的意义,试为广西区报纸改版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9):30-37
在中国语境下,"技术赋权"与"社会赋权"是媒介融合时代社会文化领域的最重要后果,"技术赋权"使大众永远期待"形式"的不断更迭与刺激,"社会赋权"使大众走向"内容"上的两端——凌厉批判或软性暖融。作为中国新闻改革的难点,中国电视时政新闻近年来因应这种媒介融合时代的生态,呈现出"小步快跑"的正向变化;特别是央视《新闻联播》在2011年改版之后的历年春节期间,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与"内容"的创新。通过对这些创新的梳理和总结,以考察传统主流媒体因应媒介融合时代"技术赋权"与"社会赋权"而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网络与组织的双轨整合──解读中国电视媒介经营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版"成为中国电视媒介近年来的一个热点。之所以需要改版,表面都有各种各样堂而皇之的说辞,但最直接而又最广泛为人所接受的目的,就是通过改版强化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以提升收视率拉动广告收入,保持自身发展的态势。然而,鉴于中国媒介行业的特殊性,且处于激烈变动之中。广泛存在媒介内部和外部的竞争一般都是在台下进行。就媒介经营的个体而言,经常是感受到生存压力同时却又难以明示方向,在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之中,犹如没有海图的孤舟航行。 于是,有好事者向积极鼓吹"媒介产业化"的学者提议,能否学以致用给正处于困惑的媒介经营…  相似文献   

8.
重庆卫视2011年3月1日全面改版,宣布不播出商业广告,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提供公益电视服务。重庆卫视的改版在以商业运营为主的中国电视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从打破收视率束缚,恢复媒介公共本质;规范议程设置的导向,但需要关注不同人群差异化的需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但需重视内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标榜榜样的连锁效应,并借鉴其他考核体系,建立符合自身的满意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浅析重庆卫视改版的"前因后果"。期待改版后的重庆卫视"公益红"能够红透半边天。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14,(12)
正《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同内外公幵发行的传媒行业综合性理论期刊。改版以来,一直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用新观点、新视角、新模式、新技术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行业专业期刊之一。主要设栏目:名家访谈、名家特稿;传媒大讲坛(热点透视、专题剖析);媒介批评(媒介评论、审读阅评);媒介经营;传媒  相似文献   

10.
历史记忆就是以图片、文字、影像等媒介形式将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特定的信息方式保存下来.媒介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而文本化是其表现形式.文本是通过文本化来实现的,文本化的过程涉及"记忆"的媒介建构和如何建构的问题.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媒介建构反映的是影视剧文本呈现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当下"的,这和我们持有的历史观念以及所处社会情境有关;如何建构反映的是"历史心性",这与影视剧文本生产过程中信息的选择、重估、遗忘以及创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