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陷入教育的困境,如何应对并消除这种“困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绊脚石”,长此以往,教师失去的不仅仅是专业发展自信,更是对整个课程改革的质疑,甚至形成职业倦怠。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以教师的“行动教育”,开展“新课程实践中教师的典型困境及其专业应对实践研究”,旨在让教师从面对“困境”的客体转换为研究“困境”的主体,并积极置身于“困境”形成的过程之中,不断发现并探索解决“困境”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该文把孙立平教授所提出的“厨师困境”概念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结合起来,并发挥和拓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厨师困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力量;农民进入城市,又面临着“新厨师困境”,“新厨师困境”成为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内因。要走出“新厨师困境”、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3.
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对电子邮箱的收费与免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得出了几点收费邮箱网站面对“囚徒困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整体性治理理念为当前我国“双减”推进中治理理念、主体、制度等方面的局部“碎片化”困境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分析视角。为突破当前“双减”局部“碎片化”困境,应将整体性治理理念作为核心,注重治理理念共同体培育、治理主体协同性强化、治理制度系统化健全。  相似文献   

5.
“专业困境”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部分学生隐“专业困境”的原因;面对“专业困境”学生的行为选择;学生选择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学生陷入“专业困境”等问题,以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境是家长、母体高校、独立学院和地方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博奕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的追求直接导致“独立”困境,公办母体高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助长了“独立”困境。独立学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独立”困境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独立”困境的根本原因。解决“独立”困境问题,一方面应完善相应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公立高校的退出机制趋于成熟;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办学机制,坚持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理论视野下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境是家长、母体高校、独立学院和地方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的追求直接导致“独立”困境,公办母体高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助长了“独立”困境,独立学院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独立”困境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独立”困境的根本原因。解决“独立”困境问题,一方面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公立高校的退出机制趋于成熟;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办学机制,坚持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师德“失范”现象折射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困境:专业情感困境——多重压力下的专业角色“迷茫”;专业理念困境——“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理念的单向度生长;专业知识困境——学科依附下的知识体系建构科学性、系统性欠缺;专业能力困境——“应试教育能力”一枝独大与“育人”能力艰难发展;师德发展困境——低效的师德“他律”与放松的师德“自律”并存.消除师德“失范”现象的根本在于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创新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知识、能力的完善;实施师德“气候”建设,推动教师教育情感养成和师德发展;构建“过程监控”体系,形成师德发展“保健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提升师德“他律”效果,推动师德“自律”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教育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需要用新的视角进行解读,构建整体教育史观。在深度考究的“史料解读”的基础上,突出世界范围的“联结比较”。以整个世界作为教育史研究范围,通过纵向归纳与横向对比进行范式转换、整合教育经验,其发展过程分为“本相之境”“理性之境”“实践之境”和“圆融之境”四个阶段。根据教育史研究的现实问题与困境,进行交互与创生,实现教育史的圆融与超越,从“合而不同”走向“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教师道德困境在理论层面界定不清,这影响了现实生活中教师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采用类型分析的方式,依据教师道德困境的起因源头与超越过程等维度,指出教师道德困境存在着“不道德”“非道德”“冷道德”“高道德”等四种类型,进一步分析这些道德困境可以相应地归因于成人主义的横溢、工具理性的扩张、社会冷漠的裹挟、文化传统的钳制等.廓清思想认识、实现制度保障、把握超越次序是超越教师道德困境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中努力地去“看透”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班主任应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及加强管理意识这两方面谈了班主任如何去管好学生的形,理顺学生的心来加强班级的管理,真正摆脱“管”的困境,达到理“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中努力地去“看透”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班主任应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及加强管理意识这两方面谈了班主任如何去管好学生的形,理顺学生的心来加强班级的管理,真正摆脱“管”的困境,达到理“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长期关注重视县域高中教育问题,今年他再次为破解“县中困境”奔走呼吁。随着“县中困境”等对县域整体教育警示信号的出现,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对象。面对曾经的“被掐尖”,教育资源的跨地区流动,一些县中“塌陷”根源在哪儿?振兴县中当务之急是什么?从“县中困境”到“振兴县中”,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的困局如何破解?校长及教育工作者如何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前不久,张志勇牵头组织了一场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实践中,儿童哲学常常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目或课程呈现的。对于这种“科目化”倾向,儿童哲学的倡导者主要从学习基础、价值基础、课程基础、师资基础等方面进行辩护,但这些辩护也面临着“工具化”、“专门化”、“综合化”、“结构化”方面的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真正发挥儿童哲学的教育价值,就需要改变这种“科目化”的倾向,将儿童哲学化为尊重儿童、探究观念、深化学科教学乃至重建学校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陷入“凯恩斯困境”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界定清楚什么是“凯恩斯困境”。  相似文献   

16.
王小波小说中的“性叙事”在主体建构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人”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性”的困境。所以.“性”的突围轨迹也成为“人”的自主意识和抗争意识凝聚进发的标识。“性”的扭曲力量主要来自政治意识形态对“性”的渗透、淆乱与改写。作为意识形态掌控的“统配资源”,“性感”与“快感”失去了其“自性特征”,怪诞的“性相”与主体的沦丧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王小波的小说呈现了“性本体”与“性主体”双双异化的现实。并将“人”的救赎与“性”的解困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孔子师德观的核心本质是“立德”与“树人”,蕴涵着学识涵养、道德修养、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的为师之道和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待生之道,彰显了古之师者教人、化人、育人的道德风范。孔子师德观让我们更好地省思新时代师德的信任困境、道德困境与关系困境,从而为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提供积极启示:以“知、德、行”为基,提升师德发展的专业素质;以“仁、教、爱”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育、法、能”为重,遵循师德发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双减”的有效落实要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以人为本”的缺失会导致学生陷入“异化困境”,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为破解这一困境,实现提质增效,就要认清学生作为人的实践本质,体现“双减”基于学生;树立学生学习自主化的“三变”理念,保证“双减”为了学生;开展激学、探学、悟学、用学的创生性“四学”活动,彰显“双减”在学生中。  相似文献   

19.
前期创造社同人以《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为文艺阵地,凭借“挑战”这一行动策略,在文坛“异军苍头突起”。此后,他们因生活困苦、思想颓废陷入了生存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是促成创造社后来“转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上浮”、“下沉”现象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上浮”、“下沉”现象出发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求真求实”的新发展 ,以及我国高校教育科研机构面临的困境 ,提出了加强高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