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快速反应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新闻工作的必备的基本素质;多出精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需要,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有志者所孜孜以求的根本目标。于是,我们编辑室以“快速反应与多出精品”为主题,在今年初组织召开了一次新闻业务研讨会。大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分别就“快与新”、“快与深”、“快与实”、“快与活”、“快与准”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些见解和体会对于“多出精品、快出精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参考价值,现将这些探讨文章推荐给贵刊,请予指正。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第二编辑室主编郝传更快中求新…  相似文献   

2.
从精品到精品群———关于提高新闻整体质量的思考“多出精品”,强调的是精,是多,不是出一个两个,而是出一些、一批,是新闻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从精品到“精品束”、“精品群”,是“多出精品”的内在要求自从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要求,精品,...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7,(12):F0002-F0002
山东省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坚持“三贴近”出精品出人才经验交流会,于6月4日在青岛召开。大众日报,省电台,省电视台等省,市、大企业70余家媒体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新闻精品,就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拳头产品”,是最能体现中央精神,最能深刻反映实际、指导实际,并能得到社会公认的优秀作品,它所报道的既是全局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又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如何创出新闻精品?我在22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树立精品意识是创出新闻精品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文字记者的角度讲,要想多出精品、出好精品,首先主观上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必须有一种随处留心、矢志不移抓精品,抓不着精品不回头的顽强精神。或者可以这样说,出精品在于责任心,责任心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更加剧了竞争。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多出精品、快出人才”成为各家媒体的最高诉求。不少新闻单位把“多出精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然而。何谓新闻精品?目前已出版的几本新闻学辞典中,都找不到答案。笔者参考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关于新闻精品的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三讲”教育的普遍开展,许多新一闻单位同时抓好“多出精品迎国庆”的报道。从老总到编委,从部主任到采编人员,大家以“三讲”焕发的革命热情,动脑筋,出点子,落实报道计划,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正在陆续拿出一批新闻精品,努力搞好迎接国庆的宣传报道。向建国50周年献礼。 “多出新闻精品”,这是新闻工作的永恒主题,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以正  相似文献   

7.
在3月24日于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颁奖会上,全国记协主席吴冷西、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先后讲话高度评价这项评选的意义。 吴冷西指出,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人品和精品俱佳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提高我国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勤奋出精品     
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敬业精神。对新闻工作的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精品意识。要多出精品,是本人任职期间的不懈追求。 要多出精品,就是要不出次品,更不出导向错误的废品。为了多出精品,少出次品,我十分重视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对《新华文摘》、《瞭望》等杂志几乎每期必看,尤其对中央文件更注意认真学习,吃透精神。1993年,报考杭州大学新闻学院专升本学习,此时我已45岁,是考生中年纪最大的。有人劝我别去:“这么大年纪了,还弄啥花头呢?”但我想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新闻工作都把出精品作为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而角度“精”题目“巧”,则是新闻精品的两翼。只有两翼强健了,新闻才能大有作为,报纸才能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遨游在新闻素材的大海里,如何打造出精品新闻,是每个新闻从业者都要思考的问题。践行“四力”出精品,策划到位出精品,开拓创新出精品。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7月3O日下午,在西安举行了“陕西省首届‘新大陆’新闻奖颁奖大会”,分别奖励优秀新闻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及社科期刊优秀编辑。据主持会议的省记协主席张光介绍,近年来陕西省的新闻奖励基金已达15o万元,除省政府出资的SO万元外,另外IOO万元分别是由陕西咸阳5O5集团和西安新大陆集团公司出资的。505集团公司总裁来辉武早在1993年就慷慨出资SO万元设立了陕西‘下OS’新闻奖奖励基金.几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新闻工作,对陕西新闻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今年3月出资SO万元基金设立“新大陆新闻奖”的西安新大陆…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上旬,省学会学术部与本刊联合召开了全省广播电视“双创双出”理论研讨会。来自全省广播电视系统的领导、专家、记者、编辑、主持人共70人会聚南昌,共同探讨在面临新世纪挑战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强化创新创优意识,探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以推动我省广播电视跨世纪的繁荣与发展。这期专刊,集中展现了这次研讨会的主要成果。实施精品战略,提高宣传质量,节目创新创优,出精品出人才,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站持之以恒,长期努力的目标。多年来,我省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创新创优,出精品出人…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进一步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有着重大意义。从沈阳日报改为天天出彩报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对新闻摄影在办好报纸中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因此也就愈加重视新闻摄影工作。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报界常讲的一句话。要做到“并重”、“齐飞”,就必须打破办报的传统思维模式,把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人才培养,给摄影记者独立思维创作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勤学习,多动脑,力求出精品力作。 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新闻摄影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14.
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写在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圆满结束时邵华泽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圆满结束了。这次评奖活动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评委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1991年设立的中国新闻奖,每年一届,是我国综合性的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2,(9):1-1
近年来,通过“一线练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教活动和实施“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工程,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量优秀作品不断问世,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新闻报道方面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历年来获全国性新闻奖的作品比较少,还需要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加倍努力,与时俱进,多出精品,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水平.为弘扬先进文化.繁荣我省的新闻事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奋斗方向和神圣职责。江泽民同志指出:“深入,深入,再深入”。这不仅仅是外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提出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新闻出精品指出了方向。要出精品就需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深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界提出了“多出精品”的口号,有的新闻单位还确定,“精品年”的奋斗目标。时代呼唤新闻精品,“多出精品”成了新闻界的永恒主题。广播,在诸多新闻媒体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面对着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广播工作者不甘心身居劣势,他们要自强,要奋起直追,公开向社会宣布“广播不愿屈居老三”。我  相似文献   

18.
多出精品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俞向党,谢春霖多出精品足摆在整个宣传思想战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者奋力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呢?笔者认为:“深化精品意识”、“探索精品特色”、“培养精品人才”乃是多出精品必须解决好的三个基...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多在新闻实践中磨砺自己,多采写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精品,应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新闻实践中,我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敏感的新闻嗅觉及时捕捉身边的新闻。2001年我采写的一篇深度报道《西瓜啊西瓜,农民的伤心瓜》获得了2001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湖北新闻奖三等奖。回想起这篇新闻稿件的采写经历,的确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要有精品意识要想采写出新闻精品,首先必须时刻保持新闻敏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200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市场上闲逛,由于天气太热,准备买个西瓜解渴,到瓜摊一问价,6分钱1斤,我吃了一惊:2000…  相似文献   

20.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多出精品力作,是报媒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举措,并能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部队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最终要把成果落实到多出新闻精品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