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全国文综卷I第41题,以1960年教科书目录作为命题材料,要求考生对该目录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从命题意图看,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品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反映了考试大纲的规定,体现了新课程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然而,从考生作答及得分效果上看,还是给历史老师、命题专家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本文拟从考生答题情况与统计数据分析人手,就如何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有效性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徐元 《学语文》2004,(4):19-20
今年的高考终于轰轰烈烈地落下了帷幕。向来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今年的作文题可谓是百花齐放,除了全国卷外,还有11个省市的单独命题。如上海的作文题(全国卷)是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辽宁是要求以“平凡与自豪”为话题做文章,浙江省是要求考生谈谈“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的话题,天津则要求以“材与非材”为话题……但细心一琢磨,眼花缭乱却终不能眼前一亮,命题虽多,方式却单一,话题作文几乎一统天下。这就免不了让人产生疑问:话题作文是否就是惟一的无可替代的题型?高考作文命题,似乎已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了?  相似文献   

3.
【高考连线】对人生的感悟(或说人生感悟、生活感悟)始终是话题作文命题的一个主要思路,也是作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从最近几年的高考看,作文写作正在从“道德写作”向“生活写作”发展。如2004年前高考全国卷考查“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深浅”等等,都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情操”,而从2005年的高考情况看,全国卷的“位置与价值”、北京卷的“安”、江苏卷的“凤  相似文献   

4.
2014年高考18套作文试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命题形式上看,这18套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全部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考生在立意与选材方面,都有极高的自由度,便于尽情发挥。在文体要求上,江西卷与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他省份一般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5.
尹环 《文教资料》2005,(35):51-53
高考作文是对考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作文评分标准的落实也是看文章的立意和表达。考生对话题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和行文的过程就是思维和表达的过程,表达也与思维密切相关。因此,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就是考生的思维能力。纵观近几年全国和不同省市高考作文命题实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考生的理性认识和思维深度的考查已成为高考作文的显著特征和共同趋势。这与“新课标”中所说的“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精神相契合,无疑将成为今后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思维能力的高低首先体现在审题立意上1!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指导下,上海市高考单独命题已有八年了。上海卷语文组的同志们,积极从全国卷中吸取命题经验,结合上海考生与中学教改的实际,小心谨慎地努力搞好每年的命题工作。当我们向专家与前辈请教时,他们常常戏称上海语文卷为“海派卷”。我们体会,这是鼓励我们积极创新,鞭策我们继续探索,使上海卷更好地引导中学语文教改,更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高考尘埃落定,18道作文题浮出水面。这里,仅就其中部分作文题作出评析。一、全国卷:清一色的关系型话题今年高考三套全国卷考查的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这一点正在情理之中。这是因为:(1)《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评价·语文》“命题建议”提出,“作文题,应继续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其他的补充方式”。(2)在各种类型的话题作文中,关系型话题因其适当增加了审题难度和写作的限制性,有利于减少宿构和套作等不良现象,又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性思维,因而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再考虑到高考…  相似文献   

8.
原题展现 作文(50分)(保留原题号) 19.请以“只是因为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命题解读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201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一改多年来命题作文的形式,采用了限制性的半命题作文;从命题的内容上看,201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要求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中任选一个,这与2012年“带一本书去旅行”、2013年“书中有个我”相比,开放性更大,更贴近学生实际.爱好读书、有一定积累的考生可以选择“那本书”;擅长形象思维、虚实结合的考生可以选择“那条路”;擅长写人、叙事的考生可以选择“那个人”.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都能一展写作才情.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全国卷自2007年出台以来,迅速取代大纲全国卷,成为当前唯一的高考全国卷。着重于对新课标全国卷语文作文试题进行历时梳理,发现新课标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注重渐进性与兼顾性的统一,命题多元化且有限定的开放,在辩证思维训练上有所不足,但很好地承载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注重对考生社会意识的培养。针对上述特点,在命题与教学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散文阅读题一般特点与解题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阅读自1984年正式登入高考语文试题的殿堂之后,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现代文阅读内容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散文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一种,在现代文阅读命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近四五年来, 高考全国卷连续选用散文命题,这一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因此,了解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与技巧,对于帮助考生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是有很大好处的。一、试题评析从1998年起,高考全国卷(包括从2000年起的京、皖等地的春季卷)“现代文阅读”中“文学作品阅读”已采用散文作为主要命题材料,命题形式也渐趋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高考涌现出18道作文题,其中话题作文7道,命题作文6道,材料作文4道,题意作文1道。从整体上看,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特别重体验(比如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重庆卷的“走与停”),特别重思辩(比如浙江卷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江苏卷的“人与路”,等等)。但是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落笔后出现  相似文献   

12.
张丽艳 《作文》2022,(Z4):123-124
<正>从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独立命题入手展开讨论,发现:语文试卷的总体设计紧紧围绕着语言思维能力以及文化审美这两点核心素养。以2021年为例,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北京卷“真正的成熟是什么样的”、天津卷“纪念日是岁月的注脚”等,不论是按照规定的情境进行写作,还是根据作文材料进行写作,两种作文类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考生的高层次思维素养,提升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重点探究能力,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辩证思维方式是站在客观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今年的高考将采用三种不同的试题:一为过去大多数省(市)采用的,人们称之为“老高考”卷;一为1993年北京等六省市采用的,人们称之为“新科目”卷,系供参加过会考考生的地区采用的;一为单独命题的上海卷。今年有些组织会考的省(市)要由“老高考”卷向“新科目”卷转轨,看来“新考目”卷的使用范围,将不止原来的几个省、市。从使用地区和人数上看,它会与“老高考”卷相抗衡。  相似文献   

14.
今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作文,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新”,充分体现新课标育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是一个“新”的突破;“稳”,依然是话题作文;“变”,思维空间变大了,立意角度变多了,选材的范围变得更广  相似文献   

15.
<正>2006年高考湖北卷出了一道很好的作文题。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命题人试图引导考生去体味与感悟带“三”的词语中隐含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启发考生去“联想思考”。命题跳出了以往的套路,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写作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湖北省高考首次实行自主命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试卷结构、题型、分值及命题所依据的指导思想等与近几年全国卷完全相同,充分体现了“平稳过渡,稳中有变”的原则。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进一步熟悉高考听力试题,提高备考效率,本文试对2004年高考(湖北卷)的听力试题命题特点,2005年高考听力试题的命题走向及听力试题应试对策作一简要探讨。一、试题特点分析2004年“湖北”卷听力试题按照教育部《考试大纲》命题,基本沿用了“二节、三类(即简短对话、较长对话和独白三种类型)、十段”的高考听力框架模式。基于“生活中怎样用,考试就怎样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于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无论考生还是教师,几乎都众口一词:难。何以如此?冷静地想,这固然有高考命题变化的原因,然而,考生未能适应这个“变”,也未始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的“变”是十分明显的。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变”多年以道德观、价值观取向的话题内容(“诚信”、“心灵的选择”)为有关思想方法(“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探究,二是“变”多年单一而内蕴明朗、确定的话题为复合而内蕴多元、不明朗、不确定的话题。试以“心灵的选择”与之比较,便不难发现这种变化。“心灵的选择”只有一个关…  相似文献   

18.
2014年高考的硝烟业已散去,2015年的复习迎考之战又要打响.为此,研究高考作文命题规律,看清考情,明确复习方向,做到未雨绸缪就显得迫切而必要. 一 命题趋势仔细辨析 综观2014年高考,全国18道作文题全部为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可谓独霸天下.而且这些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丰富多样,从不同方面考查了考生的能力:既有现实生活的感人故事,如全国卷“农民工老王当陪检员”材料作文、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材料作文、重庆卷“游客租房被拒”材料作文,它们都指向社会正能量,旨在弘扬真善美;也有未来生活的想象画卷,如天津卷的“假如有一种智慧芯片”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与分析能力;还有名言警句的哲理感悟,如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材料作文、浙江卷“门与路”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有见仁见智的对立话题,如安徽卷“剧本改动谁说了算”材料作文、湖北卷“山间风景”材料作文、福建卷“空谷的联想”材料作文等,都指向了思辨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开始,广东高考将恢复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如何准确把握全国卷与广东卷命题风格上的差异,对以往备考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成为一件迫切要事。笔者现从命题角度出发,分析全国卷哲学模块的备考策略。一、从选择题看,全国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比广东卷合理全国卷哲学题集中在中等难度题,难度系数在O.4以下和0.8以上的基本没有;广东卷则易中难梯度更明显,各题难度区间更大。从命题技术上看,全国卷基本全部采用①②③④型组合式选择题,且①②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新课标高考全国卷数学试题的最后一题,是一个分值为10分的选做题,要求二选一作答,其中一题考查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内容,另一题考查不等式选讲内容.从命题形式来看,两个题目都是具有两小问的解答题;从难度上看,以中档题为主;从考查目标来看,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素养.高考命题一向坚持稳中有变不断创新的原则.在2020年的新课标高考数学的全国卷中,选做题会如何命题,本文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两个部分加以预测,供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