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赛艇、皮划艇的排水量、湿水面积、浮心的纵向位置等浮态参数的计算和应用。讨论了它们对船艇阻力性能的影响,为运动员配艇和舱位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G861.413,G861.423 9800646赛艇皮划艇浮态的计算=The calculation ofcanoefloat status[刊,中,A]/易名农,郑伟涛,韩久瑞,王季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4).-24-27图1参2(TY)赛艇∥皮划艇∥浮力∥阻力∥参数本文讨论了赛艇、皮划艇的排水量、湿水面积、浮心的纵向位置等浮态参数的计算和应用.讨论了它们对船艇阻力性能的影响,为运动员配艇和舱位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讨论了赛艇多人艇配艇中易产生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以及教练员在配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08,(8):F0003-32
赛艇、皮划艇都是在规定距离内以划桨为动力驱使船艇前进的水上运动项目,但两者划桨方式不同。 赛艇运动(Rowing)起源英国,第2届奥运会上正式展开男子比赛。荷兰1928年纪念第9届奥运会邮票一图为单人艇项目(图1);德国1936年纪念第11届奥运会邮票一图为双人艇项目(图2);  相似文献   

5.
在水下运动中,英国产生了一种潜水摩托艇运动。这种艇的外周是橡皮充气胶囊。未下潜时可象橡皮艇一样浮在水面上。当把充气胶囊中的气抽到储气瓶中后,艇即下沉潜航。需要上浮时,储气瓶再为胶囊充气。该艇所使用的动力是蓄电池电动推进器。运动员必须身着潜水袋具,并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定点定焦、跟踪扫描摄影测量法及桨下力量分析系统,对国家皮划艇队重点艇(WK2-500m)测试赛进行拍摄,并采用Dartifish4.5.1.0视频分析系统和SIMI°Motion7.50运动动作解析系统,对该双人艇的桨叶角度、时间参数、船速、桨频、力量、冲量等参数进行分析,讨论该配艇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一号位左桨转右桨节奏稍慢;一号位左右侧力量相对平衡;二号位左侧力量明显小于右侧力量;全程船体左侧颠簸及晃动程度均大于右侧等.  相似文献   

7.
探讨我国优秀女子皮艇运动员4人配艇的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4人在不同阶段的桨频与艇速不协调,船桨在空中和水下时间分配呈一定规律,关键角度测试4人差异较大,4人船桨入水顺序为4号队员最早、1号队员最晚,由后往前依次入水.  相似文献   

8.
航海模型竞赛项目中的竞速艇F1E 艇和ECO 艇是同一种类型的滑行艇,由于它们的比赛规则不同,所以艇型设计也有所差异。为了提高航海模型F1E、ECO 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本文从研究当今世界航海模型发展趋势、项目特点出发,对F1E 艇和ECO 艇竞赛特点及艇型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艇型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身体能量的分配称为配速策略。现有关于赛艇配速策略的研究结论不一,来源数据陈旧,对我国赛艇东京奥运会备战的参考性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近十年来赛艇世界顶尖比赛的配速策略。从国际赛艇联合会官方网站采集2010—2019年间历届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的分段时间数据,分析我国已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6个艇种(W1×、W2-、W2×、M2×、W4×和M4×)对应4个比赛分段(500 m×4,分别对应为Q1~Q4)的相对速度(相对于全程比赛速度的百分比),并探究其在2010—2019年的变化趋势、不同成绩水平间[水平1(第1名)vs.水平2(第2~3名),水平1(第1名)vs.水平3(第4~6名),水平2(第2~3名)vs.水平3(第4~6名)]的差异、不同赛事(奥运会vs.世锦赛)间的差异。结果:(1)过去十年内各艇种Q1~Q4的相对速度整体稳定;(2)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除了W2×的水平1和水平3在Q3存在显著差异,3个成绩水平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各艇种在各比赛分段的相对速度方面,奥运会vs.世锦赛间无显著差异(W2-的Q2除外);(4)W1×、W2-、W2×、M2×、W4×和M4×在Q1~Q4的平均速度分别约为102%、99%、98%~99%和99%~101%。结论:2010—2019年,6个赛艇艇种在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A中的配速策略整体稳定,决赛A不同成绩水平间的配速策略类似,奥运会与世锦赛的配速策略类似。  相似文献   

10.
水上神剑     
乳黄色的起点浮板上,四条狭长的赛艇静静地一字排开,在那艘蛋青色的“2”号赛艇上,八名慓悍的中国小伙子,身穿火红衣裤,手握火红长浆,格外引人注目。在“2”号艇左侧是夺标呼声最高的日本“1”号艇,八名面孔严峻的日本选手,个个腰板挺直地坐在浆位上。这八条东洋汉子似乎都刚刚剃过头,粗硬的的胡茬和短短的寸头,看上去象临出征的武士。  相似文献   

11.
对山东省驻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驻济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普遍存在质量差、利用率低、用途单一、自我封闭、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探讨了加快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加大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与使用的力度的措施,指出应充分利用外资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自身改革和发展,又要引导和帮助人们结合实际学习、运用科学 发展观,为各项工作改革和人的发展提供正确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奥运会和全运会(以下简称“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和体育产业自身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半结构式访谈、文本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的产出现状、产业化路径及特征等进行探讨,并对其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据此提出促进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的策略,如进一步深化细化体育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体育科技管理的产业化价值导向、完善技术要素激励等,以提高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从武术散打运动员上肢、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为散打运动的有氧、无氧能力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散打运动员不仅应具备爆发力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也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有氧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应重视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对传统训练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使其理论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操作方式得到深刻的改进,应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散打运动的技战术特点及辨证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金伟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4):34-34,37
通过对散打运动技战术的分类及特点的研究.论证了散打运动技战术的辨证关系,从而为掌握散打运动规律,提高训练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现代化与艺术体操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综合理论分析,论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对艺术体操运动技术水平、训练过程管理水平、艺术体操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杜绝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不良行为、促进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论证,结合对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实践的观察,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技进步与当代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技进步为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体育运动的发展陷于矛盾之中,体育发展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全民健身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要对科技加以正确利用。本文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体育运动进行了反思,其目的是希望体育能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舞蹈与健美操的关系及其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舞蹈与健美操在概念、范畴上存在区别;舞蹈的基本姿态及形态,是健美操动作“正确”和“美”的基础;在健美操中运用舞蹈动作,应注意动作性、造型性、配合性和抒情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体育生态的迁移与潜移规律及其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体育生态系统存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迁移、潜移现象和规律蕴含其中。就体育生态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中的某些要素和方面,分别进行了迁移与潜移现象的扼要论述;并以项群训练理论和中国体育所谓的“阴盛阳衰”现象两个典型事例,对体育生态的迁移与潜移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生态学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