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今传媒》1997,(7)
记者“挂牌”采访好文/湖北·吕道宁据报载,辽宁省抚顺市广播电视局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下属的广播电视记者外出采访一律佩戴统一印制的记者胸卡,“挂牌上岗”。胸卡上有记者本人的照片、姓名、供职部门,使被采访单位一目了然。笔者认为,这一新举措对抓好行风建...  相似文献   

2.
报载,北京市委清查全国新产品展览会接待工作中的歪风,消息中有一处点到:“到会采访的记者,有的也得到了‘好处’。”虽然仅是梢带一笔,却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近年来,发到新闻单位的“请帖”越来越多了。有相当部分是某单位召开产品鉴定会、订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兼备、图文并茂、传播迅速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广大老百姓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有深度、出精品、提高电视新闻质量更是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电视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文字、画面“两张皮”,采访不到位,稿件质量不高以及前期采拍和后期制作配合出现脱节,经编辑播出后的稿件不能真正体现记者最初采访意图等情况,最终使记者的采访“劳动”成为一种“盲目辛苦”。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具有一些“编辑意识”。记者的“编辑意识”指的是:记者在采访…  相似文献   

4.
张宪 《新闻三昧》2006,(7):31-32
采访是记者搜集新闻素材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即使在现代科技为采访提供了先进条件的今天,面对面采访仍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娴熟掌握的基本功。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记者,笔者十几年来采访了200位来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物,感到如果记者能在访前准备、提问技巧、非语言采访等方面多加留心,即全方位地、立体地、多角度地看待采访对象,就会使采访事半功倍。一、访前准备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指的都是在战争前要做好准备。对记者采访而言,有准备与没准备的采访效果大不一…  相似文献   

5.
农村的改革,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新闻记者的宣传;无论是过去战争年代,还是如今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记者宣传报道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不可磨灭的.但是,笔者在基层采访,也常常听到一些读者这样反映:近几年记者形象滑坡现象严重,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的许多光荣传统不见了.有的读者把记者划分为几种类型;有的读者抨击现在的记者“朝发宾馆彩云间,百里方圆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小车已过万重山”.所有这些,无非都是对当今一些记者形象的讽刺.  相似文献   

6.
王世枚 《军事记者》2003,(11):64-64
大框框与小框框有一个故事:一歌星要在某市举办演唱会,该市某报派出一名记者去采访,不料记者空手而归,领导问其原因,他抱怨道:“那名歌星被人谋杀,演唱会被迫取消。”领导一听勃然大怒:“歌星被人谋杀不是更好的新闻吗?”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但却给新闻工作者以启示和教育。在此,笔者想引用“大框框”和“小框框”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小框框”就是记者事先获得的采访线索,“大框框”就是新闻记者发现和挖掘一切新闻事件的观念。显而易见,这名记者采访时只带着小框框,而没有带大框框,因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报道新闻的机会。小框框之外有新…  相似文献   

7.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它实质上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那么记者如何完成一次高效率的完美的采访,如何提高自己的采访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一、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新闻单位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职业性的调查研究。不少有经验的业内人士都有‘‘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的体会,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自己对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采访实践,我认为新闻采访对记者来说,要有“耳聪、目明、口巧、脑活、腿勤”等五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5,(10):43-44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一条新华社记者采访政协委员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名政协委员是著名影视明星,记者采访完之后,主动要求这位政协委员为自己修改稿件。部分新闻工作者认为,这样做是典型的丧失职业操守,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表现。记者应当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怎么能让采访对象审核把关呢?如果这样,记者岂不成了采访对象的传声筒?但是,也有新闻工作者认为,记者主动将自己采写的稿件交给采访对象审查,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做不仅可以做到准确无误,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  相似文献   

10.
坚持新闻报道、包括新闻采访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生命,也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的基本准则。笔者认为,记者、通讯员在日常采访中,其党性表现,主要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唯实。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陈云同志也说过:“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这些至理名言,无疑是我们搞好新闻采写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前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对兴冲冲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你们谈,对任何记者我都是这个态度。”当记者转而请她谈谈“为何怕记者”时,她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篇文章登在3月26日的山东体育报上,很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体育记者一读。  相似文献   

12.
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方群一位年轻记者反问我:“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费力,费时间,出稿慢,还不如赶赶场子,看看现成材料,抓些短平快的。”深入采访有什么好处?记得一位新闻前辈讲课时,打了一个比喻:“涉深水者得珍珠。”珍珠者,宝中之宝也,多么诱人!但不要以...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下,随着全国地市级媒体融合,从试点到“潮起”的推进,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也于2023年10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创刊63年的博尔塔拉报社已经不复存在,迎接《博尔塔拉报》的将是新时代媒体融合下崭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传统的报纸文字记者,近3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积极朝着融媒体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断精进,从一支笔加一个采访本,到手机、相机、摄像机;从单纯的文字工作者,到摄影、拍摄剪辑短视频、出镜记者,我感觉自己每天在忙忙碌碌中接受挑战。笔者基于自身经历,浅谈当下融媒体到底需要“一专+多能的记者”还是“复合型人才”,此文是对媒体融合后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也是对融媒体长远发展的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记者采访行为亟待具体规范李小冬1994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在一次问卷的测试中。请若干新闻工作者试答了这样一个问题:“记者为得到重要新闻题卅而采取下列做法,您认为恰当吗?”在“不经允许使用政府或商业机密文件”、“不经允许引用私人信件、日记、...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采访“两会”的记者总结出三大必备动作:跑、堵、抢。但笔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采访“两会”是对记者意志、品质、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考核。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职业性的调查研究.不少有经验的业内人士都有"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的体会,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自己对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采访实践,我认为新闻采访对记者来说,要有"耳聪、目明、口巧、脑活、腿勤"等五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采访的奥妙“机警与敏捷乃记者必备之资格。”这是著名新闻工作者邵飘萍的论断。记者在短时间内涉猎某一领域,采访到深入浅出的新闻,在外行看来是行家,在内行看来很有“旁观者清”的意味。其中究竟有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新闻报道的一个热点,作者在县级宣传部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整天与上级新闻媒体打交道,他们来县里采访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也特别多.上级记者来了,需要你带领记者去采访,如何帮上级新闻媒体采访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亮点?作为工作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我认为应把握好"三点".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政权是否巩固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就成了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处于舆论阵地前沿的青年记者的基本要求。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服务于这个伟大时代,是摆在每一位青年记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任务。笔者认为,青年记者要提高业务能力,早日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一线     
有人认为,记者是“无冕之王”、“座上宾”,到那里采访都是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材料一拿就走了。 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记者是个普普通通的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政府声音的传播者,也是广大人民的知心好友。他们的工作是很辛苦的,生活中也有酸甜苦辣。有时为了获得第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