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浮力”一章往往感到困难。教这章时,教师应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所学知识。为此,我们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分析学习“浮力”所需的知识基础,适当查缺补漏教学本章,首先要对本章的知识基础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哪些掌握得较好,哪些掌握得不好。比如引入浮力概念时,涉及力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物体所受浮力的施力物是什么,受力物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正>一、背景分析与设想《浮力》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对浮力的认识----浮力的初步概念、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测量、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本章各节内容的综合性较强,应用到前面学过的密度、重力、液体压强、运动和力的关系等知识。本节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基础。浮力现象学生较熟悉,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原理”一课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的规律。从知识结构上看,它既是“浮力”一章教学内容的核心,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这节课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有关浮力的新知识,同时还应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二力平衡、密度、压强等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相似文献   

4.
“浮力”这一章,在初中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除了包括浮力、阿基米德定律、浮沉原理等重要基础知识外,还牵涉到重量、比重、液体压强、压力以及二力平衡等重要基础知识。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难度也较大。而且,本章知识内容在高中不再学习,因此在初中毕业总复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认真搞好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较牢固,并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复习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意见”,“压强”这一章,要求学生掌握压力、压强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增大或减少压强的方法;要求学生知道帕斯卡定律;了解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并能进行压力的简单计算;还要求学生在掌握一般压强的基础上了解液体压强的特殊性,掌握反映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公式和有关计算;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同时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大气压强的基础知识.“浮力”这章是前几章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压强”的关系十分密切.要求学生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压力等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产生浮力的原因;阿基米德定律是本章的核心,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解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物体的沉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浮力”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在学过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问题的.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深化.本章内容共分四课时.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和第四节选学课,教材既有演示实验和理论推导,又有原理和应用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推理和想像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2.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往往受生活经验的干扰, 由于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学生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  相似文献   

7.
《浮力》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一章不仅涉及到浮力的概念,而且还跟前面学过的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还没有形成知识结构框架,所以在学习《浮力》这章时,许多学生感到问题变化多,理不清思路,解题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本章的内容呢?一、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概念时应注意以下5点: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2“.浸在”的含义。“浸在”应包括完全浸入时的“浸没”和部分浸入时的…  相似文献   

8.
肖明华 《考试周刊》2009,(26):200-200
很多学生学到有关浮力知识的章节时就犯难,原因是浮力知识的应用涉及较抽象的计算题,同时它的综合性较强。学生要很好地掌握浮力知识及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对其它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浮力问题综合性较强,其涉及密度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力的平衡关系、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等物理知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读懂浮力知识点和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对浮力知识点作一个总结,并通过几个例子解析浮力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初中生来说《浮力》这一章是很难理解的,概念多,物理量多,前后联系密切,往往有很多学生掌握不好,在考试中一看到浮力题就害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章时必须认真研究好教材,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将难点及时在课堂上解决,让学生顺利地轻松地学好这章。一、讲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问:一个浮在水中的物体共受几个力的作用? 会有很多学生回答:浮力、重力和压力。其错误的原因就是没搞清浮力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浮力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头脑中先有的错误观念,干扰了正确概念、规律的建立。不少学生认为漂浮就是象树叶一样漂在水上,从未把漂浮与排开液体联系起来考察。再如,认为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必大于重力。另外还有诸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等等。二是浮力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解题时常要用到密度、压强、力的平衡和单位换算等知识,部分学生未掌握好。  相似文献   

11.
浮力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头脑中先有的错误观念,干扰了正确概念、规律的建立.不少学生认为漂浮就是象树叶一样漂在水上,从未把漂浮与排开液体联系起来考察.再如,认为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必大于重力.另外还有诸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等等.二是浮力问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解题时常要用到密度、压强、力的平衡和单位换算等知识,部分学生未掌握好.  相似文献   

12.
浮力知识研究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受力情况,受液体的密度和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的影响.由于物沐在液体中同时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因此,对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与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关系的分析,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和掌握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除了要重视观察、实验、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外,还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教会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提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浮力这一章是液体压强知识的延续和深化,还与密度知识、力的分析、二力平衡联系密切,所涉及到的题目综合性较强,因此在浮力复习中要切实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还要在题目的综合应用上下  相似文献   

14.
比较浮力的大小是浮力这一章的重点知识,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时常感到无从下手,现将这类问题的解法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15.
对新教材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的几点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常林第十二章浮力教学大纲对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要求是: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浮力积...  相似文献   

16.
浮力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最难学的内容之一,有研究表明:由于浮力的内容学得不好,引起了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分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是浮力的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学习起来困难较大.(2)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受到学生经验中形成的前概念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设计实验来架设思维的台阶、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编者:“浮力”这一章历来皆是初中二年级的同学进人物理学习分化最严重的一章,据有关方面对一所普通中学的跟踪调查分析表明,若学习初二物理其余章节的及格率均在60%~90%之间,唯有这一章只有49.6%,高分率与低分率之比,前几章大约是33.7~76.2%,唯独这一章高达100.5%,可见分化的严重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本章的综合性比前几章更大,若前面知识未学好、掌握好,就会给本章带来困难.要学好本章,需要加强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下面几篇文章将助你成功.要学好浮力这一章,应掌握下列要领:一、“浮力”的概念浮力:浸入…  相似文献   

18.
物理难教难学,已成为师生之共识,因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而目前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把教材对学生思维水平要求和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相比,可以发现:教材中比较直观、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低的内容,如测量、力、运动、热传递、用电常识等,一般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达到教材的要求.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如: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惯性定律、惯性、电功、电功率等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出错最多,而这些内容既是初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其中以初二教材中压强、浮力这一部分内容最为突出.为了使学生初步形成浮力的概念,正确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理解并灵活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我在“浮力”这一章内容的教学中着重对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具体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浮力"一章是学生在学过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有关浮力现象的,它是前几章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如何通过初中浮力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既对浮力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和温故知新,又能掌握一定的归纳梳理方法,就必须了解浮力知识的基本结构和解决构建浮力知识的复习方式.运用"模型"的方法,可以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模拟练习的传统复习模式,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内在学习动力,运用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自主建构浮力知识框架,理解科学方法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