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8年10月中旬,笔者有机会对目前特色鲜明、生机勃发的中西部四家报社进行考察。这四家报社是:河南郑州《大河报》、陕西西安《华商报》、四川成都《华西都市报》和《成都晚报》。现将考察结果综述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定位:找准办报立足点 三家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定位都是:一切按市场规律办报,是市民生活报,要做市民的忠实公仆,让老百姓爱看。凡是远离新闻的讲话、文章及不受欢迎的专刊专版坚持摒弃。 《大河报》提出:下到市场大海中去。采编新闻不是依据官职大小,而是看其新闻含金量的大小,采写和编发老百姓普遍关心关注的新闻。《华商报》提出:为老百姓办报,以读者为中心,让每条新闻、让报纸的每个零配件(包括题花、尾花、花边等)都成为精品,做到党和人民都满意。  相似文献   

2.
焱灴,37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任北京晚报总编室副主任、深度报道部主任,现任北京晚报时事新闻中心主编。 1997年7月1日编辑的《香港回归版面》获1997年中国晚报新闻奖好版面奖,1997年度北京新闻奖优秀奖; 1998年采写的《1998洪水告诉我们》获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00年8月15日采写的《美联社报道张健渡海有点意思》获2000年度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2000年9月18日采写的《金牌英雄的心理医生》获2000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一等奖、北京新闻奖三等奖; 2001年11月14日编辑的《本报记者将入世槌带回国》获2001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02年10月8日采写的《7.6%!全球为之欢呼的数字》获中国晚报新闻奖特等奖、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2002年编辑、采写的《速读中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1998年1月3日,《凉山日报·周末》(以下简称《周末》)正式创刊,作为已有40年历史的地方党报《凉山日报》从未有过周末报的历史。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周末》的崭新形象都与本报正刊拉开了距离,它以清新、开放、不拘一格的办报风格,以新闻性、社会性、参与性为原则的办报对策,肩负起了更加尊重新闻规律、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更加满足读者需求,让党报成为颇具亲和力媒体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1997年底,中共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为配合省委提出的“抓住第二次机遇、搞好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组织了一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报道记者大行动”,并从1998年第1期开始,以系列报道的形式隆重推出。我采写的新闻述评《让劳动者真正当家做主》作为首篇报道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活动结束后,这篇报道被评为唯一的一篇优秀文章一等奖。 通过对这次采写实践的回顾,我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采写人物通讯,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把人写“活”,让“人”不但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能从纸上“走”出来。读罢《栾城草农敢闹海》一文(载于2009年6月9日《石家庄日报》一版,作者赵俊芳、郝斌生),笔者的一个强烈感觉就是:真正把“人”写活了。  相似文献   

6.
尹善龙 《新闻界》2002,(3):44-45
2000年8月22日上午,我突然接到《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杨筠的电话:请问你是云南《怒江报》社的尹善龙吗?最近,有人将你1998年12月5日采写的《山高水长隔不断》一文推荐给我社。经研究,请你用“特快专递”寄给编辑部……放下电话,我真有点喜忧参半的感觉。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采写《山高水长隔不断》前后那一段扑朔迷离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1998年,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1998年1月)一书中提出“现代学”概念,将之视作关于现代事件的一门知识学。王一川在《中国形象学》(1998年1月)与《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新眼光——中国现代学刍议》(《文汇报》1998年5月13日)中也提出了“现代学”概念,开始从文学和诗学进路对本土现代性问题的探索。而2009年的新作《中国现代学引论》则全面阐释“中国现代学”问题,颇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和同事侯法洁等采写的录音报道《乐亭人的生育观》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人口好新闻三等奖、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河北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河北省人口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下面,我就采写这篇报道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9.
敢抓“活鱼”善抓“活鱼”──采写《共产党员杨孟清把感情砝码倾向群众》的体会张玉明十分幸运,我和雷仕忠采写的消息《共产党员杨孟清把感情砝码倾向群众》(刊成都晚报1993年7月25日一版头条),荣获四川省1993年度新闻奖一等奖。十分尴尬,十分惭愧。《新...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日,《法人》杂志刊登了记者朱文娜采写的一篇报道《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以下简称《辽》),因该报道涉及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西丰警方以“涉嫌诽谤罪”对采写报道的该记者立案调查,并进京拘传。此举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遭受质疑。1月8日,当地公安机关正式撤销立案、撤销拘传,并派人登门道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一篇电讯的说明李庄《中国记者》1994年第10期刊登访问记《一则小平同志口述的新闻的由来──老新闻工作者吴象的回忆》(以下简称《一》文),介绍新华社1946年10月7日广播的一篇电讯的采写情况,说这篇电讯由邓小平同志口述,随刘(伯承)、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笔者参与采写的《灯亮了,心亮了,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主)——从姜堰市沈高村看“三解三促”的“民心效应”(副)》获得第16届江苏新闻奖。此前,笔者2012年度参与采写的4篇新闻获江苏省报纸好新闻、江苏省网络好新闻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是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采写编》杂志社组织,由河北省《邯郸日报》社,山西省《长治日报》社、  相似文献   

14.
我同何卓新、余辉音共同采写的《首都人民喜谈“没想到”》(刊于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北京日报》)一稿,被新华社评为一九八二年度得奖好稿。回顾这篇稿子的采写过程,我从合作的老记者和修改稿子的领导、编辑身上学到许多东西,特别是在选择报道角度、运用典型材料、认真锤炼语言几个方面,更是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5.
从1958年到1998年,中国的电视事业日渐成熟地走过了整整40个年头,成就斐然。而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最直接的感受莫过于电视节目数量的极大丰富和质量的明显提高。单从译制片在中国荧屏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就不难看到其中许多意味深长的变化。译制片在中国新时期的荧屏上大放异彩始于1980年新年,当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自行译制的法国故事片《红与黑》(上、下集)。自此,外国影视精品名作不断登台亮相,《大西洋底来的人》。《达尔文》、《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鲁滨逊漂流记》、《安娜·卡列尼娜火《这里的黎明静…  相似文献   

16.
刮目相看旧相识─—采写《石柱十年露天免费放映传统影片》的体会吴建平,胡永鸣1994年度四川省新闻奖评选揭晓,我们采写的消息《石柱坚持十年露天免费放映革命传统影片》(刊于1994年6月28日《川东南报》头版头条。《川东南报》已从1995年1月1日起更名...  相似文献   

17.
陈思宁 《新闻传播》2009,(11):120-120
什么是社会新闻,什么是社会新闻采访?从其定义上看: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轶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摘自《社会新闻采写艺术》第12页)。社会新闻采访实际上是新闻记者综合运用自己各方面知识的过程(摘自《社会新闻采写艺术》第101页)。  相似文献   

18.
章淑 《图书馆》2005,(1):27-27
“北京首个专为外来工开设的图书馆开馆”这条新闻(1月 13日《中国青年报》)让我的心情很复杂:外来工终于有了一块专门对自己开放的阅读空间,这是令人欣慰的。但这条新闻之所以能够成为新闻,又是建立在许多城市的图书馆不对外来工开放、甚至对本城的市民也有诸多限制的大背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我接到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打来的电话,被告知我的新闻作品《垃圾入箱污水进池饮水过滤(引题)“城市环卫”扮靓木根井村(主题)》,入选《优稿的背后——采访札记》一书,并要求我写作该稿的采写经历和心得体会,附同作品一起出版。  相似文献   

20.
关注疲劳往往指受众对每天接受的相似信息的一种心理疲惫感。但是,作为每天采写新闻的记者,对于某事件关注的“疲劳”状态也常会出现甚至带来工作上的遗憾。我采写的《日夜不熄的高炉煤气“天灯”将成历史(主题)并网发电后年创效在3亿元以上,高炉煤气实现零放散(下副题)》(2007年10月10日,河北经济日报),就是由于关注疲劳带来的一篇“前日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