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就是要在报道中体现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关心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也即所谓的报道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报道中所涉及的虽然只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小街陋巷里的凡人小事。体现的却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进入了高于吃饱穿暖需求的"大民生"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面对飞速变化的外部世界,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新闻分析、引导、建议性意见的需求,作为党报评论,可以发挥作用,以利于干部群众增进知识,达成共识,建设和谐生活。  相似文献   

3.
邓伯祥 《新闻窗》2008,(6):97-98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这些重要论述,为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党报民生新闻的出路在于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人民”(老百姓、群众)到“公民”的转变;从“小民生”到“大民生”转变;从物质生活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的转变;从关注市民向关注全体公民转变;从浅层报道向深度报道转变。  相似文献   

5.
关注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也是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理的要求。人民群众需要全面了解社会,需要传媒反他们的意见和呼声,需要知晓他们欲知而未知的事,需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社会主义的众传播媒介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些满足人群众需要的社会责任。社会发展到当今阶段,民生道如何与时俱进,成为学术界和传媒界的一个新的题,其中处理好民生报道的几种关系至关重要。关于市民生活报道和农民生活报道的关系。“民”报道,就是有关百姓生活的报道,或可以引伸为与姓生活和生计息息相关、反映民情…  相似文献   

6.
“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涌现的先进典型”,让媒体体现并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才能使新闻传播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才能让群众想看、愿看、爱看.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就是人民群众。近几年,无论是版面规划、栏目设置还是选题策划,《牡丹晚报》始终将普通群众作为主要报道对象,围绕“民生、民情、民事、民权、民利、民意”组织开展报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生活冷暖、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为营造诚信友爱、团结互助、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按照辞典释义,民生即人民群众的生计。《孟子》一书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正是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晋代陶渊明在《劝农》一文中也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论述,意思是说人民群众的生计宽裕与否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吃少穿。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见解还有不少,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时下,关注民生已经成为频频见诸媒体的字眼。关注民生,说准确点就是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关心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新闻媒体关注民生,关注的虽…  相似文献   

9.
党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既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又要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民生化表达。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详细阐述了党报进行时政新闻民生化表达和报道的策略,最后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0.
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张燕 《新闻实践》2007,(4):12-14
成就报道的目的是要通过群众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来鼓动社会,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干劲。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才能让群众喜欢看。当前成就报道的通病是:谈工作多,讲故事少;列数据多,说新闻少;单向式多,互动式少。如何让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一是用“新闻故事”让成就报道活起来,二是让“人物”成就报道动起来,三是通过活动策划,让成就报道与群众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主阵地。民生新闻是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党报热线则成为媒体沟通读者,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徐梦 《新闻窗》2009,(3):53-53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主阵地。民生新闻是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内容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党报热线则成为媒体沟通读者,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郭进达 《视听》2023,(8):149-151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是新时代发展之需,同时也是主流媒体实践之需。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关键在于落实好“以民为本”的创作导向和舆论导向。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民生820》栏目将报道焦点对准关系人民生计的问题,全面反映老百姓的心声,为群众提供贴心实在的服务,高度契合了“人民至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高玲 《记者摇篮》2006,(5):44-44
近年来民生新闻脱颖而出,这与其舆论监督的力度密不可分。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民生新闻实施着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民生新闻作为传媒和民生的联姻体,和其他类型的新闻不同,它要时刻从“民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监督,从而担负起击浊扬清的社会使命。它以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种种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如弱势人群的遭遇、管理部门的乱收费、交通事故、家庭纠纷等等,这些内容更多地涉及到了人民群众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方面,对这些事件的曝光和揭露,呈现了这些普通而真实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将会引起更多人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常州市档案系统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谋人民之需”的施政导向,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文明行业在行动”优质服务窗口建设活动,做细做实“四优四心四一样”服务承诺,在服务中将心比心、急人所急,有多名查档群众在达成诉求后专程再次登门表示感谢。面对数字化大变革,投身“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创业,守护和利用好档案资源,是档案人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完整、系统地认识中央的部署,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解决民生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生档案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近年来,金华市档案局按照“记录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工作要求,着力构建民生档案、服务社会民生,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臧耀成 《档案》2012,(2):7-8
“十一五”以来,天水市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工作,规范民生档案管理、拓展民生档案工作领域、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优化民生档案结构,着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在民营企业建档、城市社区建档、家庭建档、开展现行文件利用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0.
面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的殷切希望。一前些年,我们报纸的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多;报道人民群众活动少。当时,我们也意识到,长此下去会脱离群众,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的讲话后,我们遵照“多宣传群众”的指导思想,在一版大量报道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二版开设了“凡人小传”专栏。后来,又在一版开辟了“一线职工风采录”,让那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