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基本的学科性质,明确并坚持这一学科性质,方能显示心理辅导活动课对于学生的特殊教育价值;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过程需要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型,将学生的"自主体验"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评价应从"教师教了什么"向"学生得到了什么"转变,将学生"经验统整"的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少年的情绪波动是任何这个时期的人类都特有的"生理原因体现在心理方面"的表现,每个人类都是从这个阶段经过的,谁也没有跳跃过去,作为一个经过了这段时期的成年人,要抱着理解的态度去看问题。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心理动词的被动式共有"见"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三种,其中以"为…所"式数量最多。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并非所有的心理动词都可用于被动式,可用于被动式的基本上是及物的状态心理动词,不及物的状态心理动词活用为使动后才可用于被动式,行为心理动词则只有极少数可用于被动式。通过与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心理动词被动句式的演变途径:先秦心理动词的被动式以早期的"见"字式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比较后出的"为…所"式为主。  相似文献   

4.
林俊玲 《考试周刊》2010,(46):230-231
孩子出现问题常常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单方面盲目地要求孩子,形成"最亲的人却不最近"的局面。文章分析了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中职教育在社会中地位的下降,中考生有许多都是考不上高中,才进了中职学校。中职校中的许多学生都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和殊群体。  相似文献   

6.
刘鸿茹 《成才之路》2014,(31):28-28
中专生是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充满着变化和冲突,又被称为"反抗期"或"叛逆期",是各种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其行为失范形成的原因,找出对应的策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改变学生的失范行为,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教育秩序中来。本课题仅对学生在行为方面的失范现象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这是心理课吗?" 每次参加心理评课活动,都会听到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是心理课?心理课又该如何上?这也许是智者见智的问题。翻看一些"心理课堂评价表",发现大都是从学科教学课堂评价表移植过来的,用这样的评价体系来要求心理课,自然学科倾向明显了。也有的心理课怎么看都像班会课、思品课,思想灌输的痕迹太重。  相似文献   

8.
张献军 《广西教育》2009,(17):49-49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发现很多中学生存在着"怕写"作文的心理倾向。如何让学生去"怕",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激励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培养成功的写作心理。具体做法是:一个结合、两面激励、三向思维、四种习惯。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来,一些企业和单位接连发生员工不能舒缓心理压力而导致的生产和安全事故。如深圳富士康员工的十多起员工堕楼伤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深刻反思。这些悲剧性事件的背后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在"作怪","心理问题"无疑是强力推手!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心理安全"出了问题就是企业最大的安全隐患。"心理安全隐患"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对于安全工作认识模糊,认为"命运决定"、  相似文献   

10.
管世献 《培训与研究》2010,(9):74-75,109
先秦时期,墨家盛极一时,但到秦汉时期急剧衰亡。个中原委有三:墨家倡导的"兼爱"等主张过于利他苦己,不符合个体心理的正常需求;墨家学团在墨子死后,领袖能力不足,学团内部分裂,群体凝聚力下降;墨学与血缘宗法这一民族心理相矛盾,在宗法制农业社会里无生存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为使中国走向富强与现代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认识到改变国民心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形成了对国民心理系统而独到的分析。他客观评价了国民心理的优劣,分析了产生这种国民心理的内在原因。这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将"引导发扬国民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原则;将"因人而异、分层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构建内容;从"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规律"中发掘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技术层面探讨和分析心理环境方法(心理调节环境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状态描述的"个案?镜像?统计"方法、心理环境信息检测的"信息提取?反馈?判断"方法、心理分析的"平衡点?扰动点?特异点"方法、心理环境调节的"选择?实施?评价"方法、心理环境调节效果评价的"前测后测?对照测验?调节因素与效果相关测验"方法。然后从咨询师思维的角度,概括出这些方法各包含的三个要点,并讨论了在运用心理环境方法时,咨询师思维本身也具有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直觉思维"三个要点,最后总结出在运用心理环境方法时的"心理三角形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岁左右,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具波动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特  相似文献   

14.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捉迷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之一。这个游戏取胜的关键取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情况。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躲藏者和寻找者都需要揣摩对方的心理,想一想自己躲在哪儿最安全?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是青少年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一个人的性机能由萌发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逐渐萌发了性意识,渴望了解性知识,对"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困惑。当前,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中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最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他们已  相似文献   

18.
汪荣跃 《教师》2013,(31):30-31
中学阶段是初中生身心发展关键期、"三观"形成时期、人生发展的"黄金期",是告别童年,向成年靠近的过渡期——青春期,这时期中学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处于半成熟,像个"小大人",是中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时期.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后,广大中小学普遍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任务纳入工作范围.但我们也看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特殊生心理教育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探析.如何对这些"留守子女",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了中学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留守中学生"心理教育问题找出原因,寻求有效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无所不在的,在教师教学的每时每刻,这些差异都会有所体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各种差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普高(普通高中)热的升温,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一般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校)。这些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职校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多种多样,在学习心理、情感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