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背景下,古籍出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传统古籍出版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本文从古籍出版主体的合作与融合、古籍出版流程再造、古籍产品功能的重新定位等三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重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的概念,概述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的特点及意义,并将中国古籍网络出版划分为公益型古籍网络出版和商业型古籍网络出版两种运作方式,同时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古籍网络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小滨 《出版广角》2016,(20):47-49
古籍出版既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出版类型.借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及检索学界、业界对古籍出版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探寻我国古籍出版研究取得的进展与成绩,同时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期更好地研判、预测古籍出版研究的未来趋势,推动古籍出版学术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籍出版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古籍出版滑坡的原因,提出分层次出版是古籍出版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并探讨了古籍出版工作在每一层次上应如何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出版策略问题是古籍电子文献出版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古籍电子文献出版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我国古籍电子文献出版应坚持市场化和公益化运作互为补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彼此促进、从古籍保护到智能化分析延伸的基本策略。这些策略对引导我国古籍电子文献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古籍数字化工作逐渐向“数据化”“智慧化”方向转变,智能化技术的实践应用加快推动了古籍数字出版的转型升级。本文从智慧数据视角出发,在梳理分析我国古籍数字出版实践现状和发展瓶颈的基础上聚焦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四个层面,提出古籍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路径模型。古籍数字出版与传播利用的创新发展应以内容创新为基础、形式创新为关键、服务创新为目标、技术创新为支撑,促进古籍数字出版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出版是数字出版技术的新发展,已在教育、大众、科技出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比古籍出版与同行的差距,更凸显古籍出版应用云出版推进数字化进程的必要性。云时代古籍出版应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数据挖掘为支撑、多元出版为渠道、产业联盟为基础,走产品媒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集团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杨嫚 《图书馆学刊》2005,27(2):44-45
民国时期丛书的出版十分繁荣,其间短短几十年出版了大量古籍丛书。古籍丛书出版的兴盛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民营出版机构成为当时古籍丛书的主力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是当时古籍丛书的集大成者,它们的出版说明,民国时期的古籍整理、编辑与出版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的意义和重要性,论述了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的内容、方式和渠道。  相似文献   

10.
古籍出版     
《现代出版》2013,(2):71-71
当今的古籍出版,主要为排印和影印两种形式。所谓古籍排印,就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后重新排版印刷出版。这种方式偏重于对古籍文献信息内容的再现,因此往往会加入后人的点校、笺注或翻译等新内容。但也正是由于加入了较多的人为加工,使得排印古籍难免会出现错误,也不适合作为专业学者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古籍影印则偏重于古籍本身的复现,通  相似文献   

11.
毛建军 《图书馆论坛》2012,32(2):155-158
古籍数字出版权利制度的构建是古籍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的保障。为此,我们应在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明确古籍数字出版的立法宗旨,完善古籍数字出版权利主体制度,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以有效保障古籍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广泛调查我国古籍数字出版概况的基础上,思考古籍数字出版中存在的著作权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古籍文献以统一、规范、灵活的数据库形式整合出版,打破了散乱慢的旧局,利于学术研究、学习应用.从出版角度看,古籍数据库也是优质内容资源与数字出版形式结合的典范,既有利于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合持续运营与滚动发展.本文结合《汉籍数字图书馆》探究分析了古籍数据库出版的背景意义、出版运营、比对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3.
古籍出版是对历史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字传播日趋成熟的今天,古籍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古籍数字出版领域中,存在图书出版社、数字技术提供商和图书馆(或学校、研究团体)三方主体,他们在古籍数字化出版中各拥资源、各具优势,却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最终这三方将成为古籍数字化出版的联合主体,形成以数字出版转型后的图书出版社为主导的全方位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14.
古籍出版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当前古籍数字化成果初具规模,日益成熟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为古籍内容价值的再发现、再利用打开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文章通过阐述数字人文为古籍出版内容增值所带来的新机遇,指出古籍出版可以进一步通过统一的内容获取机制、集成化的内容管理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内容利用方式来增进古籍数字内容的价值实现,古籍内容数据要素潜力的挖掘与发现将有助于推动古籍出版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古籍工作是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籍收藏方面,燕京大学图书馆以哈佛燕京学社资金购入大量古籍,成为院校合并之后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存藏的重要基础.在古籍编目方面,燕京大学图书馆采用"汉和图书分类法"进行编目,还编有《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类书之部)》《中国地方志备征目》等专科目录.在古籍借阅方面,建设有完备的借阅制度,还通过举办古籍展览,办《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等形式为读者提供服务.在古籍出版方面,通过石印、铅印、传统刻版等形式出版了以《燕京大学图书馆丛书》为代表的多部古籍.  相似文献   

16.
文史古籍出版新热潮中国书店沈望舒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不断强化的感召下,中国文史古籍图书成为连续几年的出版热点,据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全国有出版社563家,出版图书101381种,文史古籍类图书品种占出版品种总量的72.58%,而...  相似文献   

17.
吴焕姣  林建 《出版广角》2023,(15):21-26
近年来,古籍出版社在贯彻落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主业,抓住机遇开拓文博考古板块,抓住优质文博资源,做好顶层策划思路和框架,创新出版的内容、形式,探索多层次、多角度考古文博图书出版,塑造了考古文博品牌,开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构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出版的新格局。对古籍出版的新驱动和出版新实践进行探讨,展望古籍出版社文博考古图书的出版发展方向,有助于古籍出版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乃乾与古籍整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凡是整理古籍或者与古籍版本目录学有关以及图书馆工作者,不少人都知道陈乃乾先生,并且无不对他博学多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到钦佩。他早年在上海一带生活和工作,中年以后来到北京,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创办的古籍出版社任编审。1958年中华书局改组,成为整理出版古籍和文史书籍的专业出版社,古籍出版社和中  相似文献   

19.
古籍数字化技术为传统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具体包括文档录入系统和数字出版系统。文档录入系统解决的是古籍数字化的汉字信息输入问题,主要涉及文档扫描系统和OCR识别技术。古籍数字出版系统解决的则是电子古籍的支持系统问题。随着古籍数字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彼此促进式的复合出版将成为古籍出版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古籍数字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构建可持续的古籍数字化出版产业链显得更为重要而紧迫.古籍数字化出版产业链构建应引入国家控制与管理模式,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注重共享性、通用性、结构性和层次性,不断创新古籍数字化出版的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