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古汉语语音系统重新构拟这一大工程外,高本汉还写了不少著作研究汉语理论和汉语史。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写了《中国语与中国文》一书,分析了中国语言与文字的不同特性,以及二者之间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他解释古代文字的起源与变迁,足以打破“六书”的陈见。他在论述汉语的词形变化、白话文中的助语词变化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汉语语音进化的基本趋势是语音的单纯化。1926年,高本汉又出版了《中国语言学研究》一书,这是他在挪威人类文化比较研究会上的发言稿,主要阐述对中国语言文字特质的看法。中国语言文字是一种单音缀在孤注语,大多数的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缀,音缀在拼法上有许多限制,如词的起音和尾音,现在的任何一种方言都不含有复辅音的拼法,缀在末尾的辅音也只限于很少的几种。其次,他还提出了研究中国语言学的方法和途径,即对古汉语语音系统进行实验性分析和重新构拟。此外,他还讨论了中国语言改革的问题,介绍了胡适、钱玄同等“五四”钜子对汉语语言改革的激进态度,但认为他们仍然用旧文字写新文学不足效法。他感到文字的改革只有完全采取纯粹的音标系统才可能取得成功,而旧文字写的书则让专门的学者研究。在语言改革的过渡时期,采取汉字注音的方法解决书写与阅读的问题。19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开启了西学东渐的进程。他们以文化适应为传教策略,学习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传教士被汉语和中国传统典籍深深吸引,他们此后的研究及思想均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马若瑟便是其中的代表。他晚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汉语札记》一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较大关注,成为西方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的一部百科全书。本文将通过分析《汉语札记》,探索汉语及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背后代表的一套中国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对马若瑟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编纂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著作,也是封建盛世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化巨著。以纪昀为首的众多著名学者对历代典籍以及传统学术所作的总结和评判,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孟国 《文化学刊》2014,(1):88-94
汉语修辞语用研究专家谭汝为教授,在进入21世纪后,华丽转身,把研究的重点转向民俗语言学,特别是在天津方言研究、天津地名研究两个方面,成果丰硕。其研究成果得到前辈学者和同行专家交口赞誉,成为津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5.
高罗佩作为荷兰知名汉学家,涉猎中国古代文化多个领域,他曾经对中国古琴音乐艺术美学和文化内涵进行开拓性的研究,为中国古琴文化的传播做出很大贡献。高罗佩对以古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雅文化的研究跨越国界、透彻深入,远远超出音乐学范畴,而成为文化研究领域典范。本文对高罗佩在研习中国古琴和撰写相关专著时的文化选择、论述方法、得失贡献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推广交流寻求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钱穆的中西文化比较看他的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学界誉为“博通四部、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895—1990年,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是一位以研治中国文化而蜚声于世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文化研究,自觉以阐释和弘扬中华文化为职志,展现了一位富有高度文化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学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注和深刻思考。钱先生毕生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而他对中国文化的抉发、研讨,他的文化思想、文化主张,又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基础之上的。他力图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以观同察异,并在此基础上去探寻和揭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质和基本精神。换言之,他研究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的同异,其着眼点仍落在阐扬中国文化上,旨在张扬文化的民族个性,揭橥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吴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吴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李伟民吴宓一生最看重的是他的学者地位,即他以学者的身份引进西方人文主义,改造甚至重塑中国传统文化,借以形成实践他理想中的新文化的思想。他的一切行动、思想包括学术、文学、教育无不是围绕这一身份而展开的。吴宓又是我国最早学习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8.
重庆秀山民族村汉语方言受特殊地理环境及苗语迁移等影响,具有诸多特征。该文通过实地考察,系统记录描写重庆秀山民族村汉语方言,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秀山民族村声韵调等音系特点,对了解秀山方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深化秀山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均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方言区现代汉语教学要立足本地区方言状况,有针对性地将方言与现代汉语结合,让学生立足母语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学习,从而在语言实际中遵守现代汉语的规范性。本文从方言示范与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方言比较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教学,方言调查与现代汉语课外练习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例,探讨闽方言区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试谈傅斯年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起源的假说杨朝明中国古代文化是怎样起源的?或者说中国上古文化的具体面貌如何?这是史学界、考古学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与研究,随着考古资料的日渐丰富,原来一些若明若暗的问题已初步解...  相似文献   

11.
汉语亲属称谓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而且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渊源。称谓词的变化映射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时代风貌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本文从亲属称谓词的角度对无为方言进行研究,主要从语音特点、构词特点及其受普通话影响下的演变情况介绍了无为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概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无为方言称谓词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果日渐丰富。本文通过列举新疆口语中常用的汉语方言词汇,探究其特点和社会影响。旨在说明新疆汉语方言词汇在服饰上的出现对新疆汉语方言词汇发展成为流行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汉语北京方言出现大幅度变异的时期,这种变异主要是满族入主中原及定鼎京师的影响.清代的整体文化态势使满语淡出于历史文化场域,满族却通过与原来操汉语民族间能动而充分的双向交流互渗,将自身在语言方面的系列信息乃至语言习性,铸入到了北京方言之内.北京方言的突出特点——轻重音处理方式与"儿化韵"大量使用,以及若干满语词汇的留存,都与满人长期打磨玩味北京方言有关.满人在学说汉语文的过程中,本能地规避汉语古音韵及传统文言的态度,也拉动着北京的汉语方言向着自由、晓畅、俗白、平朴的方向伸展.曾经作为清代官话的"京腔京韵"的北京方言,其最为切近白话语体、极富表现力等多项优势,使之在中华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现今产生速度快却又不太规范的一些汉英交汇语言,进而探寻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研究就此展开,并在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语言实验.该文主要讨论了在汉语方言的背景下汉英新语的产生和发展,既列举了中国方言地区特有的语言思维和习惯,也包含了近年来汉语方言的迁移趋势;既分析了汉英新语的常见产生情境,也有其传播途径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的身体作为客观存在,不仅指生理层面的肉体,还包括历史、文化、思想等社会、精神层面的因素。身体是自我认知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沟通的起点和基础,在任何时代,身体问题都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作为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中国古代的举止礼仪全面、系统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修身理念,本文将以古代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坐立行走礼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古人如何在举手投足之间践行举止礼仪,实现以礼正身的目标,进而挖掘古代举止礼仪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和社会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明在指南车文化方面的竞赛——司南轩辕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明在指南车文化方面的竞赛——司南轩辕研究报告刘海涛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制造和使用指南车的国家。科学界和史学界的著名学者们给予指南车极高的评价,称其为“中国古代的机器人”①;“世界最早的自动控制装置”②;“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伟大发明”③。在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我采访了身兼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三团总监的指挥家余隆,他说:"汉唐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但是现在我们说汉唐很自然会提起繁荣的文化艺术,而不是那时候的GDP。"  相似文献   

18.
正陈原老师是著名的出版家,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文学者。今年是业师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在这里追忆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他给我们留下的知识宝库,缅怀老师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人文情怀。初次见面恢复高考后,1978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由于受我国著名汉语史专家黄典诚先生的影响,选修了音韵学和训诂学等课程,开始对汉语史的研究感兴趣,对社会语言学并没有什么了解,甚至可以说还不知道有这  相似文献   

19.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 ,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终结 ,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向近代发展与变化的转折时期 ,对这一时期学术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无疑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对近代学术进行导源溯流的研究等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半个 2 0世纪 ,对清代学术文化的研究却明显较为薄弱 ,这种状况至 70年代末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才有所扭转 ,而王俊义教授与黄爱平教授 ,则为在此方面较早辛勤耕耘并领风气之先的学者 ,他们在清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如《〈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黄爱平著 ,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因此可以借助方言来研究地域文化。东北方言中的动物隐喻词是东北方言直白幽默、表达精简准确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研究动物隐喻词,发掘其所蕴含的东北特色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