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在处理题材的态度上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虽然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别,但其创作方法却有本质上的一致。池莉的小说也不例外。但池莉的近作《来来往往》却有所突破。池莉在这篇小说开始利用对立观念的平衡以消除观念过于直露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是池莉新近发表的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它以对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对成长的青春岁月的无限激情。完成了对知青小说、对新市民小说的开拓,表现了池莉对小说观念及文学观念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3.
池莉的小说是一种平民的姿态,池莉写极其现实的市民生活;其塑造的人物是平民小人物,但却让百姓感到十分亲切;池莉善于讲故事,其叙述方式也是平民化的.  相似文献   

4.
池莉20年的小说创作无论在理性内涵的拓展、艺术观念的更新还是表现技巧的丰富上,都有骄人的成绩。章从情爱模式、生存模式、运思模式三个角度分析其创作倾向。池莉的小说在情爱模式上首先肯定了女性独立的人格和价值,其次在双性关系呈现出认同、对立、和谐三种向度;在生存模式上,展示了小人物不屈不挠的活法,同时也展现了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人们感性欲望的泛化;在运思模式上,注重小说内在节奏起伏有致、叙述方式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5.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7.
池莉从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自《烦恼人生》获奖后,小说频频获奖,频频被改编成影视,池莉在坛上的影响日健。池莉始终坚持新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形成其鲜明的特色,小市民情结、生存意识,乡土恋情。  相似文献   

8.
池莉热探因     
池莉自创作以来就受到读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池莉写作时对小说中人物所持有的平等态度;二是池莉对大众关心的话题的把握和对所涉及问题的达观态度;三是因为池莉在艺术上是用了心的,她的小说有着传奇的开篇、明晰的小说结构和通俗的大众语言。池莉受到欢迎是因为池莉有意把鼓点敲在了人们心坎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池莉小说是当代"新市民"小说的代表性文本。通过对"新市民"小说这一概念的阐述,论述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发展过程、创作理念和基本风貌。利用看似平常却很传奇的故事慰藉"新市民"日益萎缩的精神世界,寻找他们在喧嚣生活中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
池莉小说创作平民化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常钦 《培训与研究》2001,18(4):29-32,56
从池莉小说受到民众广泛喜爱的“池莉现象”,探讨池莉小说创作平民化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探讨和研究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池莉小说中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的复调手法,并努力探讨促使池莉运用复调叙事手法的原因,以此来透视池莉小说作品的艺术独特性及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来的生存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走出新写实创作之后,池莉的小说创作在取材、人物塑造、叙述风格上出现了很大变化,但是她小说创作的底蕴——对平民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人生的基本观念和看法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3.
池莉近期小说中蕴涵着鲜明的鉴别意识,这种意识正是通过对于爱情话语的否定显露出来的。在池莉的这些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性别较量的不和谐的世界,性别之间的紧张关系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安定因素。本试图通过对池莉近期小说本的分析,洞视其在性别问题上的倾向与误读。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小说”的两员力将女作家池莉和方方 ,虽同为汉味女作家 ,但由于不同的注视角度 ,她们的创作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就文本特色而言 :池莉是一种平民化的书写典范 ,方方则始终以一种超越的姿态显示着其独特的文人品位 ;就内在意蕴而言 ,池莉塑造了一种生活的仿真 ,方方则在精心地构造一种文化逼真 ;在人生模式上 ,池莉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活的人生之悟 ,方方却显示了在严酷背景下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潮流裹挟下人们精神上的深深迷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300多名各个院系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池莉小说真实地标书写及其它地域色彩浓厚的小说相关阅读情况及影响的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文学院学生对池莉小说的阅读情况优于其他院情况,池莉小说的真实地标书写对读者阅读有较大影响,浓厚的地域色彩为这类小说打下了独特的烙印。但池莉小说中的真实地标书写对读者产生其他诸如实地游览小说中出现的真实地标地名等影响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樊星关键词汉味小说;风格;方方;池莉“汉味小说”,即以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风味的文学语言描绘武汉风土人情的小说,它无疑已成为当代地域文化小说、当代城市文学总格局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方、池莉两位女作家便是“汉味...  相似文献   

17.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8.
池莉小说中的称谓语形式多样,运用恰切,富有特色。具体考察了池莉小说中的称谓语的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揭示其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9.
女性意识是池莉小说的内质。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中,池莉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姿态,然而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持久的,对两性关系的探索是热情的。本文试图从整体上分析池莉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论池莉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坛,池莉的女性小说基本上代表了当下女性学的崭新面貌。在历时十多载的创作中,女性意识始终是统率池莉小说的一个精神主体。随着池莉创作的日益精深,其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以女主人公形象的提升和男主人公形象的萎缩为线索的,而且,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作对男权中心化的瓦解和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