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它影响了所在区域或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同时,对区域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乡镇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目前中部欠发达地区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引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中部欠发达地区乡镇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黄冈地区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和评价,探索可供黄冈地区乡镇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虽然我国的循环经济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已经进入理论雏形逐步形成阶段,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经济理论向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中渗透,并逐步形成了多种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欠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巴林右旗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旗县,建立“畜牧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制约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通过开展循环经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运用循环经济理态,使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国外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城中村"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城中村"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文章分析了城中村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典型模式,发现了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紧密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力争寻求一条适合城中村改造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它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影响着一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尚处雏形状态的黔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研究黔中城市群内各区域产业结构,借以促进城市群内各区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整个贵州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的任务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洪 《成人教育》2006,(11):42-43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滞后是制约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该文从欠发达地区成人教育应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明确农村成人教育的任务,指出成人教育应走成职教育一体化和谐发展的道路,并在教育规划、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运用循环经济理态,使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国外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推行循环经济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产生在"城市化"之后的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术语,二者联系密切,但不能等同。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化迅速推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199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0.9%,从此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在2012年达到了52.6%。关于中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观点。而在现阶段,结合国情和城市化的进程,基于不同的区域发展状况,应采取多元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2~2013年统计资料,以云南为例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表明:1.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间存在复杂多变的耦合关系;2.政府政策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3.其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对此,发展较好的地区中心城市,应注重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水平限制经济发展的地区,应消除限制因素,发展特色小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均较低的地区,应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小城镇,以此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资源配置制度的建设对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可行的资源配置制度将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分层;可缩小地区差距;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村的现代化很好地契合。在资源配置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明确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同时科学界定政府的权力边界。  相似文献   

13.
安徽沿淮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初具雏形,但城镇化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偏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人口外流逐渐增多。在准确预测经济带2013—2030年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前提下,综合运用PCA方法和引力模型确定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并测度其辐射强度,提出应充分考虑沿淮经济带安徽段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沿淮经济带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最终形成安徽沿淮经济带“一轴、双组团、多节点”的开放型、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章基于1978-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建设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小的负向作用,但在长期内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城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社会重构——以上海为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人口郊区化扩散流、郊区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流以及外来人口流,高强度辐合汇集于市郊新建城区或城乡结合部,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再分布的一大重要特点,由此导致城市近郊社区人口社会重构问题悄然凸现。近郊社区人口社会重构反映于人口来源、人户关系、受教育程度、经济活动构成等方面。人口社会重构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二元结构和城市化滞后。对城市人口郊区化、农村城市化、外来流动人口等诸多问题,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亟需从社会重构的角度做综合性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城镇化内涵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得出2012年重庆市城镇化综合水平,应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不高,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格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重庆市城镇化综合水平呈现强集聚分布格局,形成了五个集聚中心.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城镇功能和要素集聚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因受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政策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广东省城镇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特征。根据广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及城镇化水平,结合地理区位,珠三角在各个方面均高于粤东、粤西及山区。文章在探讨差异性表现的同时,为其发展设计了差异化路径,即区域协调和扩容提质。粤东、粤西和沿海地区实施国家在沿海化趋势下的重型化发展,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广东省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实现从接受教育范式向创新教育范式的转变,并以完善和落实民族教育管理自治权来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与小城镇发展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小城镇发展理论和大城市优先发展两种模式。运用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并综合运用经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两者加以比较,应以大城市发展优先为主旨,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的格局,科学地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加快城镇化发展是鹤壁市发展战略之一。目前,虽然鹤壁市城镇化水平逐年稳步提高,但城镇化水平总体不够高,区域差异明显。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吸纳功能较弱、城市竞争力偏弱、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方面。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结合鹤壁市的实际情况的三种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