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发生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自发异地择校对当地教育发展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甘孜州自发异地择校的内涵和特征、辨证看待其积极和消极面的基础上,探讨了避免自发异地择校负面影响的途径在于:提高甘孜州学校的软实力,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学校,在主要的生源流入地选择学校定点培养。  相似文献   

2.
从中小学教师的角度来对择校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择校已成为一种被大多数教师认可或赞同的行为;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并不是导致择校现象的最主要因素,升学率和盲目追求重点校是二个不可忽视重要因素;择校增加了学校的压力和教师的负担,但对教师的收入和报酬并没有多大影响,择校最大的影响是校际间的;缓解择校现象最主要的是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扶持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而不是发展民办和补习学校;关系生和占坑生成为择校生的主要来源,而有优惠政策的尖子生所占比例很少。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首代大学生、城市家庭首代大学生和非首代大学生的读研自我效能感存在不同影响.通过文献整理,建构社会资本视野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读研自我效能影响的量表,该量表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人口统计学因素、结构性因素、直接社会关系网络和延伸网络.研究结果发现:年级、父亲职业和父母支持对农村家庭首代大学生的读研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母亲受教育程度对于城市家庭首代大学生的读研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年级、朋友支持和通过在线和社交媒体获得的信息对非首代大学生读研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建设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照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三级"课程的协调发展,确定"三级"课程各自的应有地位,运用课程开发中的钟摆规律,以"三级"课程管理为政策内涵,通盘考虑学校的自身优势条件和影响,特别考虑到学校的地域(区位)优势和本土文化,接纳、开发和利用本土的(学校周边及学校自身)可生成性资源,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对校本课程建设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5.
在学科群建设问题上,地方高校与部属大学相比,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取得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特色化建设与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西南科技大学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综合考虑学校发展历史、区位优势、发展现状以及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通过依托建材、农业、国防军工三大行业背景,打造有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寻找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的战略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在学科群建设问题上,地方高校与部属大学相比,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取得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特色化建设与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西南科技大学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综合考虑学校发展历史、区位优势、发展现状以及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通过依托建材、农业、国防军工三大行业背号,打造有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寻找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的战略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择校问题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教育从普及走向优质的一个绊脚石.近年来,为进一步遏制义务教育的择校问题,保证义务教育的合理、均衡、优质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及措施.为从根本上遏制择校问题,应变教育行政的“制”为“导”;变学校管理的“等”为“引”;变学生家长的“择”为“向”.  相似文献   

8.
择校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择校通常被定义(School Choice)为:“家长运用其权利,为子女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学校”,其内涵狭义上是学生家庭对公私立学校的选择,后来逐渐发展到更为广泛的含义,即包括所有旨在减少对学校和学生约束的政策。[1]不仅是家长的教育选择行为,而且是许多国家政府所提倡的。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来,各有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择校政策,择校形式亦是不拘一格,如教育券计划、免税制(Voucher plan)(tax、选择制学校、磁石学校、特许deduction)学校、开放入学制等。由此(charter school)给各有关国家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择校现象透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择校事件导致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引发了深刻的争论,赞成论、反对论和折中论者相持不下,这种争论背后更重要的是探讨择校产生乃至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二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针对以上原因,从普及义务教育、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和规范收费行为四个方面提出择校政策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于择校有不同的政策安排,而对于什么样的择校政策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基于大规模实证调查,对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与非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公办学校之间的择校以及参加课后辅导等择校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择校竞争中处境明显不利,而现行的就近入学政策和择校收费行为则进一步维持和强化了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扩大弱势群体择校自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