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教材简析 《石灰吟》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以石灰自比,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同时,更以此来表现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难的精神,抒发诗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进而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念。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通篇洋溢作者磊落刚直的英雄正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作者于谦,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虽官至少保,但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石灰吟》这首诗正是诗人生平、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明代于谦的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咏石灰以言志,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坦荡胸襟。咏物诗由来已久。清王夫之说:“咏物  相似文献   

3.
笔者辑录了教学《石灰吟》的相关资料,供老师参考,以省备课检索之劳。关于诗题《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代的作品。《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石灰”点明了这首诗所吟之物是石灰,为正文奠基。“吟”与“歌”、“行”等相类,是文体的一种,这里可以解为吟咏,也可以理解为赞颂。关于咏物诗,北宋梅圣俞在《金针诗话》里曾经指出:“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毕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意思是凡咏物诗总有内外意,外意指外象,亦即所咏之物,本诗即为诗人表明要像石灰一样“清白”,显示了崇高气节和宏大抱负。关于作者作者于谦是一位民族英…  相似文献   

4.
石灰趣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到外面玩耍,来到一处建筑工地,正碰上建筑工人往一个方形池子里倒石灰。同伴王人可不由得背起最近学的《石灰吟》这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我们几个齐声应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工人叔叔招手让我们过去,我们就嘻嘻哈哈地来到了石灰池边。  相似文献   

5.
与其说《石灰吟》是一首诗,不如将其看作一篇歌颂人生气节的檄文。以《石灰吟》为例展开咏物诗教学研究,认为要做好三个"聚焦",即聚焦背景,在互动讨论中增厚学习趣味;聚焦诗歌,在诵读理解中感知语言魅力;聚焦问题,在自主合作中理解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于谦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的第三句,许多选本都不一样,一说为“粉骨碎身浑不怕”,一说为“粉身碎骨浑不怕”。  相似文献   

7.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背诵指导这首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写石灰锻炼的苦辛,第二层写石灰的高洁志向。虽然分两层意思,但这四句诗却是一脉贯通,一气呵成的。所以,要背诵这首诗的关键是要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因为全诗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所以,在把握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出”“烧”“粉”“留”之后,还得考虑诗的“拟人”,就是说石灰要有人的性格,这就有了“全不怕”和“要留”的“想法”。这样看来,只要记住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和诗的拟人化写法,背诵这首就比较容易了。字词注释①千锤万…  相似文献   

8.
石灰化学谈     
明代诗人于谦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说这是对石灰的最高赞赏。石灰是我们学习中常碰到的物质,通常分为生石灰和熟石灰两种。生石灰就是氧化钙(CaO),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因此,常常用作空气干燥剂,在食品包装袋里常可见到它。生石灰是由石灰石在石灰窑里烧出来的。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它在石灰窑里经过煅烧,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变成了白色的粉末状的生石灰。熟石灰(Ca(OH)2)是生石灰和水进行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生石灰和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  相似文献   

9.
石灰趣事     
《科学课》2007,(11)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到外面玩耍,来到一处建筑工地,正碰上建筑工人往一个方形池子里倒石灰。同伴王人可不由得背起最近学的《石灰吟》这  相似文献   

10.
《石灰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真实写照。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以悟诗情、明诗志、知写法,为本课主要的设计理念,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教材:“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一、疏言:理解大意 1.导入解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写的《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在这首诗中,诗人这样赞颂墨梅(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赞美石灰的古诗《石灰吟》。(屏幕出示全诗,教师范读。)  相似文献   

12.
提起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 ,人们往往会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 ,要留清白在人间。”从这首《石灰吟》来看 ,于谦很善于以诗咏物言志 ,既把所咏之物表现得生动形象 ,又能很好地体现自我的人生精神。他的《咏煤炭》也是这种风格。《咏煤炭》是一首煤炭的颂歌。于谦以“凿开混沌见乌金”直接入题 ,那蕴藏着光和热 ,饱含着温暖的煤炭从大地中被挖掘出来 ,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于谦说得很生动 :身为“爝火”的煤炭虽小 ,但它点燃后带给人们的温暖 ,让人感受到似乎是浩浩的春意重…  相似文献   

13.
唐有泉 《辽宁教育》2002,(8):99-100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都是借助对事物的赞美来表达对人的赞美的.《墨梅》,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竹石》通过对“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歌颂,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石灰吟》通过对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于人间的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唐有泉 《辽宁教育》2002,(7):99-100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都是借助对事物的赞美来表达对人的赞美的.《墨梅》,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竹石》通过对"立根""破岩"中的劲竹的歌颂,说明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石灰吟》通过对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于人间的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曾听过一位老师讲《石灰吟》一课。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之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相似文献   

16.
在我校举行的"东陵之春"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石灰吟》三次,可谓"三遇于谦"。每次相遇,都是与古诗、诗人的精神邂逅。第一遇——断裂:物就是物,人就是人【教学设计】一、解题导入,导入新课朗读课题。吟,古诗的一种体裁,有吟诵、赞美之意。  相似文献   

17.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介】《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是语文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的三首古诗,本单元以“民族之魂”为主题,旨在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认识一个个被誉为“中国脊梁”的杰出人物,学习他们充满自信、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9.
《石灰吟》作者于谦(1398—1457),辽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少年时代,胸怀大志。如他说:“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明成祖永乐十九年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这样的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注释]若等闲:好像很平常。1、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1、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2、这是一首咏物诗。它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石灰”中寄托了作者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以及他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意志。【注】(答“象征”的手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