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2.
彤彤 《小学生》2013,(1):19
纠错:"盛凉"应改为"乘凉"。"乘"的常用义项有"使用交通工具"(乘船、乘火车);利用(乘便、乘机);乘法计算(乘法、乘方)等。"乘凉":热天在凉快透风的地方休息,这是"利用"这一义项的衍伸应用。"盛"是多音字,读"sheng"的时候,义项有"兴盛""繁荣""强烈""盛大""丰富""深厚"等;读"cheng"的时候,义项只有"把东西放在容器里"  相似文献   

3.
正"加以适当de整理",de用"的"还是用"地"?这个短语出自《新华字典》"编"字条的[编辑]。《新华字典》1至10版(1971—2004)都用"的"(第1版为"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语法关系相同);《新华字典》第11版(2011)改作"地"。哪个对呢?当然是用"的"对。因为"适当"作"定语",修饰宾语"整理"(或"组织排列")。而"定语"的标记词只能是"的"。试比较:"适当de加以整理","适当"作"状语",修饰谓语"加以整理",此de才用"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巧妙用好"听""说""读""写",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课堂上离不开学生的"读",如果缺少了读书声,那么语文课堂就是一潭死水!老师们也知道读对于语文课的重要性,我们常常会在许多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孩子们,大家来一起美美地读这一段。""大家来大声地读这句话,读出感情来!"诸如此类的话,是很多语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方法论和教学法. 本文拟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的教学为例,来阐述"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运用. 一、轻"拢"慢"捻",读懂跳动的雨 1.个性朗读,激趣. 课前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让学生交流搜集有关诗人苏轼的资料,相机引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读读诗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有的学生抓住时间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质疑:六月二十七日是怎样的一天?诗人为什么在这一天写下这首诗? 有的学生关注地点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质疑:望湖楼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儿有什么让诗人诗兴大发?  相似文献   

7.
<马>的作者布丰善用文学笔调,用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对自然事物进行说明,笔触满怀情感,既有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又流露出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同时比较完整地展示了马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一篇既有散文的语言,也有说明文信息的小品文.针对这些特点,我把<马>的教学设计成了两个板块:作散文读、作说明文读,即"一文两读",将课文从体裁的角度进行两次阅读整合,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情感精神有双重把握.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改革以后,安静的课堂渐渐热闹起来。教师不再是"一言堂",他们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且及时地予以肯定:"你的回答很好""你的思维很活跃""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发言非常精彩""你的见解非常独特"……教室里充盈着快乐。可是,教师又通过"老师认为……""我的理解……",总结出所谓的正确、标准的答案。一位教师在上《小小的船》时,出示了一幅月亮的画面,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月亮像什么?"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钩子,有的说像香蕉,等等。可教师并不这么想,于是,她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无情的"轰炸",终于有学生说出了预设的"像小船",教学得以"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往往重视指导、重视写作、重视修改而很少重视读者的作用。近年来,在习作教学中研究和实践了"五读递进"习作法,充分发挥读者的作用,产生共振共生的作用,促使儿童习作语言的发展。"五读递进"习作法:"一读纠偏""二读分享""三读引导""四读提升""五读共生",能充分发挥学生、老师的多元作用,使学生在习作之后自觉纠偏,乐于分享,接受建议,修改完善,真正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实具体地记录下来,永久保存,使习作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版新编教材精心构建了一个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曾以"看我走""扶你走"与"放你飞"三部曲~①形象比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三者的教学指导重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地落实"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阅读教学理念,则承担着最重要的"得法""悟法"任务的教读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读懂"这一例",务必致力于从"教一例"到"知一类"。  相似文献   

11.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它指"课题导读""单元串读"和"以写悟读"这三个阅读教学环节。"课题导读",指引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单元串读",指教师把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文句串联起来并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以写悟读",指通过引导学生写话或习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领悟单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如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质一样,语文有属于自己学科的特质:"朗读是语文课堂特有的语言""情感是语文课堂必备的元素"。但是如何让朗读发挥应有的效益,如何让情感渗透入语文课堂的具体环节之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成为我和许多语文老师的苦恼。让学生"读会语文",尤其要将"琅琅的读书声"传出课堂之外,大概是每位语文教师压在心底的追求吧,我特别坚持这一点。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我"读"  相似文献   

14.
<正>举一反三,原本是数理化等理科课程的学习之路:课本"举一"于前,学生"反三"于后。通过一个例题,学会解同类习题。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热衷于"举一反三":以一篇课文作范例"举一",不厌其"深""细""透",繁琐解析,斟字酌句,以图学生循例"反三",会读、会写同类文章。结果一学期只学约30篇,六年小学也只学约720篇课文。试图通过720篇范例,让学生会读、会写远远超过720篇的文章,是杯水车薪、缘木求鱼。学语文,本是"举三反一",讲究积累,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数量在先,从量变到质变。只有积累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无"反一",更别说"反三"了。这是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低年级阶段大多是以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可读性强的"图文结合"题来呈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对于和例题一样的题目会做,而对于课后练习中的题目,还有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稍微改变一些条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因为不会读或读不懂其中的信息,不能将题中的图文清晰地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和问题,从而出现一些理解错误并导致解答错误。"不会读"和"读不懂"折射出学生读题能力的缺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读题""读懂题",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低年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的教师培训教材,关键词似乎就是一个"新"字:有的书名就冠以"新"了,如《备课新动向》,有的书名虽然不"新",但内容全"新",如《备课上课的理念与实践策略》,每一章的标题都有"新"字,什么"课堂认识新观念""教材解读新视角""教学设计新路线""课堂生成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正发生着质的变化。教师也在试图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更快乐、更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想怎么读就这么读""请谈谈你的看法"等类似的语言,这无疑体现了对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个性的尊重。但是如何才能提  相似文献   

18.
教书育人,今天因为升学率的竞争,被太多的教育者肢解了:有的重"教书"轻"育人",有的只"教书"不"育人"。鉴于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旨在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书育人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请你跟着家长大声地读"èr",并从图中"●"到""描画出"2",在空白的"●"里选两个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打开电视,什么都"进行",到处都"进行",你听。10月12日央视5分钟说了3个"进行":赶到车祸地点"进行处置",赶到村民发现手榴弹地点"进行处置",运到安全地方"进行销毁"。报道云南6.6级地震:"在这里进行午餐。"23日报道:"机器人进行走路。"央视如此热衷"进行",全国各级各地也都争相"进行":"进行收网""进行收缴""进行围剿""进行指挥""进行演练""进行建设""进行计算""进行清扫""进行娱乐""进行观看""进行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