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子 《文化交流》2013,(11):10-14
金秋时节,在浙江美术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现代的展示空间中,来自16个国家45位艺术家的186件作品在这里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展出。这些汇聚世界各国艺术家富于创意的作品,展现了国际纤维艺术创作前沿方向,从多重视角对“纤维”这一古老久远又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艺术品进行解读和梳理。这有助于推动杭州成为重要的国际当代纤维艺术中心,也为杭州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第五届杭州艺术博览会,2012年5月23日至28日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举办。"杭州艺术博览会"是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的支持项目,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本届艺博会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30多家艺术机构、1个推荐展、8个主题展,展出的数千件当代艺术作品展现中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内外艺术家最新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3.
夏之明 《文化交流》2013,(1):1-M0002
"Play me,I’m yours"(弹奏我吧,我属于你)国际公益创意钢琴音乐文化周活动首入中国,前不久,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城市综合体地标EAC广场举行。这项公益活动以"音乐无国界、文化共交流"为宗旨,首次进入亚洲,经过严格筛选,最终选定杭州。仪式现场,钢琴王子李云迪作为活动公益宣传大使与活动创意人Luke共同出席。他们共同给经过中国美院艺术家们创意绘画后的钢琴贴上"Play me,I’m yours"标识。李云迪还向钢琴爱好者赠送了有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底,乌克兰国家艺术家联盟首个中国创作基地落户义乌市佛堂镇古民居苑。11月21日,中乌两国艺术家举行作品联展。乌克兰国家功勋艺术家克徐克·尼克莱、亚历山大·拉迪欧诺夫等,和义乌知名雕塑家王泽和等,就"唐代侍女"雕像、"义乌红糖"雕塑等作品进行了现场交流。中乌文化特殊的"血缘"关系中国和乌克兰这两个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的国家,在文化艺术上却呈现了不少共同点。中乌两国都是古老的  相似文献   

5.
正钱塘江畔,连绵青山包围之中的"之江文化产业带",已经成为杭州一张亮丽的金名片。以富阳大桥到杭州经济开发区江段为轴线,向两侧延伸,范围几乎覆盖半个杭州城的之江文化产业带已基本建成。2018年6月,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正式发布,提出把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主引擎、全国文化产业重要增长极,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发展领先的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让艺术表达人类的共同关切,让世界多元文化友好交流,助推艺术创作的自由发挥,这是"中国钱江国际美术展"一以贯之的办展宗旨。作为展览主办方,杭州钱江国际美术馆是一家4年前新创的民营美术馆,推出的"2018·第三届中国钱江国际美术展",以"和平、自由、人文、环保"为主题,汇集了全球22个国家、60位优秀艺术家的近100幅佳作。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诸多奇迹,文创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7.74个百分点。清华大学和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杭州文创实力居大陆城市第三,文创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文化交流》2016,(9):0-0
杭州,正悄然成为文化创意之都。2015年,杭州文创业实现增加值2232亿元,占GDP 比重达22.2%。经济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为杭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市民以自己的活力与朝气,向世界展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对明天的憧憬。  相似文献   

9.
吕春生 《文化交流》2009,(8):M0001-M0001,M0002
“2009年国际雕塑年鉴展”近日在杭州西湖博览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共150余件作品汇聚西子湖畔,为西湖国际博览会国际文化交流年增添了光彩。近5万杭州市民和国内外友人参观了展览。展览期间,以著名雕塑家钱绍武为首的雕塑界专家、学者云集杭州,就“雕塑与西湖”进行了专题对话。这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对外交流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图为该展览开幕式及观众在观赏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10.
叶华 《文化交流》2012,(11):44-47
美国会展业大亨艾德森说:"好的展会,应该是有性格的。" 10月12日开幕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跨界传承.设计.创新"为主题,寓意文化与科技、生活、艺术、旅游相融合。几天的时间里,我跑遍了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世贸展览中心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国际会展中心三大会场,找寻了三种主题各异、特色独具、互为补充的性格。而这些性格似乎可以用我对文博会上相遇的几位颇有代表性人物的访谈来表述。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下,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杭州文创已经在全国占据了应有之地。G20杭州峰会上,出自杭州文创企业的丝绸伴手礼、国宴用瓷、文艺演出……大放异彩。文创带来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城市、在美丽乡村,还发生在科技、旅游、金融等不同领域。"文创+杭州"的组合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文化创意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和物质改良。而其中不乏一群年轻的创意  相似文献   

12.
华友 《文化交流》2010,(10):23-27
6月8日,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杭州文艺顾问恳谈会,邀请了刘恒、唐国强、仲呈祥、余华、麦家等一批文艺顾问出席会议,请他们对杭州市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描绘杭州文化下一个色彩斑斓的十年。刘恒是2008年6月24日被聘为杭州市文艺顾问和杭州市民大学荣誉教授的,杭州市有关部门在西溪创意因为他提供了创作场所,因此他也算得上是半个杭州人。  相似文献   

13.
后G20时代,如何繁荣浙江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该文回望杭州峰会期间精彩的文艺活动,解读宝贵的G20服务精神,并经过深层次的思考,从G20杭州峰会的文艺活动中启迪我们唯有体现浙江特色和韵味、走向世界的国际范作品,才能在今天的时代熠熠闪光,从而大力推进文艺创新,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进一步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月3日,"东方如在手稿展与艺术·家书2017国际青年绘画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落下帷幕。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韩国、比利时等国的13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这些艺术家中有国际当代艺术家,如安尼施·卡普尔、丹尼尔·布伦、尼奥·劳赫和蒂姆等目前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中青年艺术家,同时也有代表东方的艺术家李禹焕、  相似文献   

15.
欧阳岚 《文化交流》2013,(9):M0002-M0002
8月30日在杭结束的"蕴光聚彩—海外现代版画精品展"吸引了许多杭州观众的眼球。来自保加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波兰、澳大利亚、日本、泰国、韩国、西班牙等世界各国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展现了不同风格与技艺。这些作品将艺术家的"心像"凝聚在版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中,折射出炫  相似文献   

16.
胡文杰 《文化交流》2016,(11):48-51
正赶在"大师的起跑线:陈逸飞素描作品展"闭幕之前,9月22日,我在上海泰康路田子坊陈逸飞工作室旧址观看了这个非常难得的展览。田子坊是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艺术街的街标雕塑上方的飘带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这次展出陈逸飞各个时期的素描写生共70幅,显示他扎实的绘画功底。这也是陈逸飞的素描作品第一次公开展示。  相似文献   

17.
正湖山相映,友谊相连。2019年,是浙江省与日本静冈县建立友好关系37周年。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美术馆主办,日本静冈县政府支持的"浙江·静冈文化艺术交流——柳泽纪子版画作品展"3月在杭州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80余件/组作品,其中包括2018年的部分新作《动物语言》系列。  相似文献   

18.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3月20日至4月30日,"意大利画家眼中的杭州"油画作品展在杭州国大·恒庐美术馆展出。2011年5月7日,在杭州六公园的马可·波罗塑像之下,"百位意大利画家画杭州活动"正式启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共有101位意大利艺术家先后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追随马可·波罗的足迹,深入杭州的大街小巷,徜徉在杭州的自然风光中,感受杭州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孙侃 《文化交流》2014,(12):56-58
最前沿的时尚元素2014年10月16日上午,为期五天的第八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创意与设计是本届文博会的重头戏,其鲜明的特点是以“融-工艺·设计·生活”为办展主题,发现生活细微之处的创意与设计,体现西方顶尖文创产业奔走在最前沿的时尚元素,突出手工业文明的传承,强调新兴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