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秀花 《辅导员》2015,(9):35-36
案例描述:《叶的组成》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植物的叶和茎》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共有四课,分别是《叶的组成》《各种各样的叶》《茎的组成》和《各种各样的茎》。从教学内容的顺序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想通过先学习“叶”,来为学习“茎”奠定基础。但是,这样的教学顺序真的合适吗?当第一次接触第三册这一单元时,我当时也是理所当然地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先讲“叶”,之后讲“茎”。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当我以菊花为范例让  相似文献   

2.
开学第一周,是我们学校的感恩周。根据教学需要,我调整了单元教学的顺序,先上第二单元——因为第二单元有献给老师的《一株紫丁香》,有毛遂自荐的《我选我》,有珍惜时间的《一分钟》等,与开学初的工作相契合。  相似文献   

3.
周佳 《教师》2014,(13):100-102
一、教学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概念要求是知道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知道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过程与方法要求是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是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广泛搜集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小学科学教材的各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比较,概括出国外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特点。一、注重体现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小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由于小学科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各门学科都有其本身的逻辑系统性,这就为科学教材体现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小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增加了相当的难度。综观世界各国的小学科学教材,在体现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时都注重这样一个策略:即把属于同一方面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在教学单元内,体现该方面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大都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能量与机械等方面。以植物知识的编写为例,许多国家选择了有关的植物知识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按学生的认识顺序,把植物单元再划分为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部分分配到低、中、高年级段。这样,在同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所组成的教学单元中,可以照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较为严密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
杨帆 《科学课》2009,(10):36-37
教学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动物运动》单元的第一课。从整个单元来看,教材从认识“运动着的世界”开始,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感受动物的运动。本课以组织动物运动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及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同时,也为下一课深入了解运动作铺垫。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动物运动》单元的第一课。从整个单元来看,教材从认识“运动着的世界”开始,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感受动物的运动。本课以组织动物运动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及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同时,也为下一课深入了解运动作铺垫。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次农村教师的培训中,当地一教师在执教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多种多样的植物》一课时,将教学重点放在"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上。使用电子课件把教材上给出的所有植物介绍了一遍,将网上找到的植物资料配图习读,教师还多补充了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植物,以引起学生兴趣。这看起来是信息量很大的一堂科学课,然而却不能达到用分类的方法体现生物多样性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教学这一单元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计划因地制宜。因为全国南北气温差别比较大,南方气温高,二月份一开学,已经适宜播种。我们南方可以把教材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的教学计划提早到开学初进行,为中途植物夭折的同学重新补种赢得一些时间,因为学生第一次栽培植物没有经验,芽苗细嫩,如果管理不善,芽成苗期最容易失败。在三五周内栽培失败的同学补种植90天左右的植物,到期末还能结果,完成观察植物的一生。2.植物的选择。书本介绍的凤仙花,周期90天左右,学生爱花,是一个好选择,但种子不易寻找。黄豆、春玉米、四季豆等植物周期也在90…  相似文献   

9.
姚青青 《安徽教育》2012,(11):49-49
<正>一、了解教材,整合教材,挖掘教材。也就是所谓的"备教材"。高一开学前,我认真研读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1-5模块为必修,按顺序开设,每个模块设置了三个单元,旨  相似文献   

10.
征订启事     
我在进行教科版《科学》三上植物单元的教学时,调整了教学顺序。把《我的大树》作为本单元的切入点,从学生感兴趣和发现的问题入手,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探究,然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共有7课,是以凤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教材选用凤仙花作为观察对象,是因为它是一种常见的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在全国具有普适性,容易栽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分析《奇妙的护身术》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九课。本单元继续围绕作用与平衡这一概念,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方式以及生态系统是如何保持平衡的。本单元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还可为后面的学习内容——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然》第五册第二—六课这一教学单元,主要是学习有关生态学的初步知识。在期末复习时,可考虑安排这样一些内容: 一、制定表格,检查后续活动。鉴于本单元教材的实践性作业多,观察实验时间长等特点,复习时,可设计以下表格,要求填写。这样既检查学生平时开展自然课后续活动情况,又了解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人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认识程度,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的生命》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和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延伸的学习内容,也意在为学习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和六年级下册《生物多样性》作知识铺垫。因此,这一内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提高本单元的教学质量,我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分析课标要求、单元的知识结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  相似文献   

15.
案例描述: 《叶的组成》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植物的叶和茎》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共有四课,分别是《叶的组成》《各种各样的叶》《茎的组成》和《各种各样的茎》.从教学内容的顺序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想通过先学习“叶”,来为学习“茎”奠定基础.但是,这样的教学顺序真的合适吗?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的最后一课,在前面几课中,学生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这一课将继续研究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启发学生去继续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下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元分析《生物的演变》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将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探索生物的进化过程,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相似文献   

18.
鲁桂红 《科学课》2009,(1):36-38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我所在的克拉玛依市地处西北新疆的北疆地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使本地区所选用的苏教版教材的部分内容很难实施。好在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下面就谈谈本人对苏教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册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设计的一些构想。一、调整各单元的教学顺序原第一单元《它们生活在那里》、第二单元《养蚕》的教学由于开学2月中旬天气依然寒冷,不便开展,因此推迟到3月底或4月初天气渐暖时进行。原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由于不受气候的影响,知识间又联系紧密,因此一起提前作第一、第二单元进行,然后再接着进行原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