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强化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评估工作的思考1.强化素质教育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素质教育从提出至今已近20年时间,国家在全面倡导,基层也在积极摸索。但是“推行不力”的政策执行“老大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当前形  相似文献   

2.
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入了“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过程,要求各级政府相关人员全面树立素质教育意识,把素质教育列入当地教育发展的议程,切实建立起符合本地教育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完善构建素质教育的配套政策,并以有效的政策落实赢得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时效。  相似文献   

3.
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执行难”现象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推行素质教育政策十多年来,农村地区一直受困于“素质教育执行难”。本文从教育政策过程运行的角度,归纳了农村地区执行素质教育之难的基本现象,认为素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中呈现的种种特殊问题是造成农村地区素质教育执行难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点集锦     
《教育情报参考》2006,(5):18-18
——采取倾斜性诱导政策,保障素质教育大局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万丈涛等认为,当前素质教育遇到阻力的原因,不是行政执行不力,而是政策研制不当所致。他建议,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应采取分层推进战略,预先保障先期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的升学率,开展严格的素质教育评估,并建立法律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地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其政策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程度和落实效果,区域推进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政策执行的基本策略。素质教育在农村地区推进的过程是一个政策执行的过程,农村县级区域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已经形成了基本模式,呈现了独有特征。但同时也暴露了"主体缺位、环节缺失、手段缺乏"等诸多突出问题。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完善和创新在区域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县级模式"。  相似文献   

6.
何杰 《当代教育科学》2006,(3):18-20,23
从总体上说,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是一项好的理想的课程政策,但其在执行中存在着种种偏离有效性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执行效果。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有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不仅要加强课程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培训政策执行者以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形成政策的合理推进策略、健全政策执行的评估机制,更需要加强对课程政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是对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传承,它有效契合了各省“精准在地”师资培养的需求,日益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但其政策效能却未能充分发挥。政策执行是政策系统的关键,本文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的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执行目标笼统与偏离、执行主体角色模糊与冲突、政策执行机制分割与乏力、政策执行资源短缺与低效等多重因素致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要治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的偏差,需搭建组织,建立教师定向培养组织体系;统整理念,以“新乡土性”整合培养实践;完善政策,科学优化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强化培养,追求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培养;加强评价,创设“以评促建”的提升机制;保障实施,改善政策环境提升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教育政策活动乃至教育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不仅是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教育政策操作与执行力度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再造教育政策"或"生产新的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特定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政策执行活动作用于政策目标领域内的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变化进行事实描述与价值审判,并反馈于政策循环的活动,具有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目标模糊且广泛、过程不稳定与不确定并存、方法具有局限性、结果具有反馈性等特征。当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存在着理论研究匮乏滞后、评估视域困守于实证范式、评估方法与技术单一、评估活动要素专业性有待提升、评估结果的反馈利用低效等问题。基于此,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需要从评估标准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指标体系兼顾要素多元与联动协调、评估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评估结果分析说理与反馈应用并重等方面重构分析框架,从而使教育政策执行实践中的政策虚置、政策悬置、政策失灵等现象尽量少出现乃至不出现。  相似文献   

9.
政策的有序执行是确保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全面审视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执行过程,发现在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其分别面临政策本体内在限制导致政策执行力度减弱、机构执行能力不足致使政策执行效率降低、目标群体认知偏差造成政策执行阻力增大和政策环境建设乏力引致政策执行基础薄弱等现实困境。在新一轮“双一流”政策的后续调整与执行过程中,须从优化制度顶层设计,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强化机构执行能力,健全政策执行机制;提升目标群体认知,增强其政策参与意愿;改善政策执行环境,夯实政策执行基础等方面找准出路,以持续促进“双一流”建设政策落实、稳固推动“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评估与教育政策问题认定,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政策执行构成完整的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评估在我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推动教育政策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我国教育政策评估工作的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最终的构建起既符号国际通行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两基”复查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的政策制度。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构成了“两基”复查政策体系,全国范围的“两基”复查实际是一个政策执行的过程。在新的发展时期,部分地区出现了“两基”复查政策执行被“边缘化”等新问题,问题的出现与复查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环境变化和执行机构力量不足密切相关,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在政策执行方式、内容和人员方面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政策领域的风险具有利益主体众多且利益关系复杂、执行过程环节多、执行过程周期长、政策影响广而深等特点。以S省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执行为案例,运用风险矩阵的风险评估技术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执行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发现:首先,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执行中共有14类风险作用在政府、培养高校、公费师范生和农村中小学等四个风险载体上;其次,在不可接受区域中存在“G-S-R”系统性风险连锁反应,在中间区域中则存在“U-S-R”系统性风险连锁反应,在广泛可接受区域中存在部分可分散性风险;最后,结合风险连锁反应和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性特点,针对系统性风险构建“跟进—强化—认同”的风险应对框架,针对可分散性风险则构建“责任清单—舆论引导”机制,以此实现教育政策执行风险的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13.
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入了"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过程,要求各级政府相关人员全面树立素质教育意识,把素质教育列入当地教育发展的议程,切实建立起符合本地教育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完善构建素质教育的配套政策,并以有效的政策落实赢得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时效。  相似文献   

14.
课后服务是解决“三点半”难题与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举措。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省级政府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面临政策体系尚未完善、政策执行主体能力欠缺、目标群体缺乏政策认同、政策执行缺乏良好环境等现实问题。应从优化政策顶层设计,提高执行主体能力,增强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改善政策执行环境来推进课后服务政策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是撬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杠杆,对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新格局具有引领作用。利用公共政策领域中的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政策执行模式,结合6省30个县(市、区)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从政策问题的可处理维度看,“减负”衍生的新兴问题复杂多样,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不同且行为调适幅度较大;从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维度看,“双减”政策资源碎片化和低流动性问题凸显,政策执行受制于城乡和学段差异,执行监督机制“增能”不足;从政策系统外部的制约因素看,应试导向、教育评估桎梏及网络负面舆论的消极影响等长期存在。为纾解“双减”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应构建家校社三重空间协同的育人生态、完善政策资源整合机制、落实政策执行的差异化准则、提高政策执行的监管水平、促进“达标+增值”的评价改革、优化政策执行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硬件设施、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师资作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经过多年探索,在农村教育整体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政策目标指向“高质量发展”、政策理念凸显“逆向补偿”、政策举措注重“整体协同”。然而,囿于制度惯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易陷入“机会主义”“权力中空”和“政策空转”等多重执行陷阱,导致政策低效或失灵。进入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如何合理规避执行陷阱,充分释放政策效能,是促进农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以助力教育振兴乡村的关键。为此,应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突破政策执行的制度藩篱,促进政策体系与地方实际耦合协调:一是分层分类设计政策,提高政策的适切性和精准度;二是优化制度环境,提升政策的运转效率;三是健全评估反馈机制,促进政策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李玉芳 《教育导刊》2007,(12):15-18
教育政策限度是教育政策自身固有的特点。素质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存在很多限度,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分析和认识素质教育政策的限度,是为了更好发挥素质教育政策的积极作用,更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政策的有力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将政策的抽象规范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解释、组织和实施是政策执行中三种最为重要的行动方式。其中解释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在组织机构和策略上做好了准备;实施则从执行机构提供服务、设备和经费的角度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政策评估是素质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现实中评估环节存在的问题已经构成了素质教育政策有效实施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估的缺失、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效的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素质教育政策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的同时,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效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归因:从传统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学历社会的形成是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效的基本阻滞;从时代诉求的角度看,现有教育体系与制度的灵活性不足是导致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效的重要原因;从系统要素与功能角度看,政府责任缺失是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效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