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况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和第11届亚运会东道国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指示以及编委会的意图,以空前宏大的规模、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本届亚运会作了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有重点的报道。从去年9月20日到10月9日,国内版除一版外,在二、三版共出亚运专版39块,海外版出专版43块;本报创办的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对开4版大型彩色日报《亚运新闻》共出17期,平均每期发行近10万份。这段时间的报道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前不久本报版面  相似文献   

2.
概况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和第11届亚运会东道国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指示以及编委会的意图,以空前宏大的规模、生动活泼的形式,对本届亚运会作了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有重点的报道。从去年9月20日到10月9日,国内版除一版外,在二、三版共出亚运专版39块,海外版出专版43块;本报创办的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对开4版大型彩色日报《亚运新闻》共出17期,平均每期发行近10万份。这段时间的报道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前不久本报版面(包括海外版及《亚运新闻》),获全国亚运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比特别奖,2篇作品、1个专栏获一等奖,6篇作品、2个专栏获二等奖,2篇作品、3个专栏获三等奖,5篇作品获荣誉奖。去年4月中旬,报社编委会批准了第11届亚运会  相似文献   

3.
10月8日的中国青平报上登了一份以“我看亚运会”为主题的电话调查,其中在“你对本届亚运会的报道有何评价”一项里,回答“很好”和“好”的有314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8.3%。这个调查是接近实际的。在以往多次的民意测验中,对新闻媒个不满意的总是居多,而在这次的亚运报道中,中国的新闻形象有了改观。回眸亚运盛会期间,许多人都是上班先抓报纸,下班守着广播,电视。亚运会上威武壮丽、精彩纷呈的竞技把神州大地搅得热气腾腾,激励了亿万人的爱国心、凝聚力、拚搏志。这是亚运会的成功,但也大得力于新闻媒介的传播。今年在中国,可称作亚运年。举国上下叫得震天响的一个词儿是“亚运意识”,从迎亚运会之时起一直响到亚运开赛,把个亚运的文章做的有声有色,十分辉煌。随着亚运圣火的熄灭,又出来一个新词儿“亚运后意识”。这个词儿拗口,不一定叫得开去,但这个意识却是要得的,我们是应该趁热打铁,在这个“后”字上把文章做足。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场伟大的竞赛,同样需要亚运健儿那种勇夺金牌,为国争光的拚搏精神。事实上,现在各条战线都在  相似文献   

4.
一次亚运会,可以说给北京以至全国各行业,吹来一股强劲的神奇之风,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被称为“亚运气氛”,或称作“亚运精神”。北京日报编者发出了一句极富时代色彩的感言:中国人团结起来干什么事都能成。人们读着这句发人深思的感言,再看看北京日报10月8日的头版只有三条消息(转版)的闭幕式版面设计,不禁拍案称绝。它的确把国内报刊亚运报道的版面设计,推向一个最高峰。我的一些搞新闻业务的同事,拿着这张报说:亚运报道给中国报界带来一场革命!然而,亚运会刚过,许多报纸似乎又变样了。虽然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发议论,从各个角度写文章,主题只有一个:让亚运精神长驻。(有的  相似文献   

5.
国人竭尽热忱、世人亦为之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至今已经两月有余。记得圣火刚灭,盛赞亚运雄风吹进中国新闻界,把报纸版面设计推向前所未有高峰的文章便连篇累牍,读了让人振奋。然而,许多经验还未及仔细学习,又忽见一些报刊发出“报纸又变样了”,“照片不见了”,“版面画得那么没劲”的叹息。我此时提笔回顾亚运摄影报道,兴致已实在不堪与两个月以前相比。然而,细想想,哲学家早已点拨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可不,现在的报纸版面纵然不如亚运期间那么好,也不见得比亚运前差到哪儿去。对于曾经亲身参加了亚运报道的人来说,我们毕竟一度辉煌。如今记下那一度出现的辉煌,即使起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期间开辟专版,对一些报纸来说似乎已经度过了尝试阶段,又好像总也没完成尝试。近年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大型体育比赛,越来越为人们关注,电视、广播和报刊都下了很大功夫,投入很大力量,运用多种形式报道,满足观众、听众和读者需要。体育新闻报道,差不多年年都要打一场硬仗和苦仗。专版这种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今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人民日报从7月25日至8  相似文献   

7.
曹璇 《东南传播》2011,(6):168-170
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报纸为从电视和网络以动态报道见长的垄断中突围,报道亚运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必须以新闻照片为武器。本文通过对亚运会期间,《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亚运专刊中的新闻照片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其在报道内容和排版方式上表现出的倾向性,以及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期间开辟专版,对一些报纸来说似乎已经度过了尝试阶段,又好像总也没完成尝试。近年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大型体育比赛,越来越为人们关注,电视、广播和报刊都下了很大功夫,投入很大力量,运用多种形式报道,满足观众、听众和读者需要。体育新闻报道,差不多年年都要打一场硬仗和苦仗。专版这种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今年的巴塞罗那奧运会,人民日报从7月25日至8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报纸媒体中有一种“新闻漫画疲软”的说法。仔细一想,近几年新闻漫画在报纸上日渐稀少的状况,确实令人堪忧。过去,从中央级报纸到地方报纸上的漫画专版、专栏多而活跃。为弘扬不畏艰难勇于改革的正气,批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各大小报纸竞相开辟出了“讽刺与幽默”、“酸枣刺”、“刺玫瑰”、“五味子”、“多棱镜”等漫画专版和栏目。  相似文献   

10.
张继德  袁迪 《新闻世界》2011,(4):103-105
2010年广州亚运会完美谢幕,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的《南方日报》在此次亚运会的报道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不俗的宣传和新闻传播效果。本文通过对11月《南方日报》报纸版面的分析,试对其此次亚运会的媒介策划活动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其在此次亚运报道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90年,足球牵动了地球。而我国传播媒介以空前的热情关注体育活动该是1982年。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人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以后是洛杉矶奥运会、墨西哥世界杯、汉城奥运会、罗马世界杯……轰动世界的体育盛会,得到了改革中的报纸的特别关注,一些报纸纷纷推出特殊武器——“世界杯特刊”、“奥运特刊”、“亚运特刊”——特刊复苏了。 B 据零售报纸的人讲,登有世界杯足球赛特刊的这几期报纸,卖得特别快,也特别多。报纸特刊的成功,突出表现在近年来的重大国际体育盛会的报道上,尤其是1990年的罗马世界杯和北京亚运会。如今,轰轰烈烈的赛事结束了,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12.
专业报纸要有自己特色的专版专版在报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专版的定位是否准确,特色是否鲜明,直接关乎其生命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报业格局和市场形势,报纸专版的定位和创新成了颇受新闻界关注的一个课题。现在不少综合类的报纸都结合广告设置专版,譬如《汽车》、《楼市》、《教育》、《电子》等,这些专版虽说各具特色,但许多雷同的设置却让读者没有了新鲜感,“千版一面”的现象让报纸失去自己独特的风格。专业报纸的专版显然不能走这条路子。专业报纸的出路在于圈定自己的读者群,在夹缝中求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办报思路。版面的风格要适合特定的读者群“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开辟专版的宗旨就是为特定的读者群服务。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口味,这就需要专版办出独特的风格,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老年生活报》把“维权、益寿、温故、知新”作为办报宗旨,其专版也就应该围绕这一宗旨设置,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需求。针对老年人关心健康的问题,我们把三版定为“延年益寿”版,每期必出,从健康知识谈到治病小偏方,通俗易懂,方便实用;围绕“六个老有”,我们还分别开没了“学府”、“...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许多报纸开始把经营好摄影专版作为报纸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节假日或重大战役性报道期间,摄影专版往往成为整个报道宴席中的一道“大菜”。 今年春节前后,以“过年”为主题推出摄影专版的报纸明显多于往年。如中央级报纸《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解放军报》;晚报中的《羊城晚  相似文献   

14.
在这次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新闻大战中,就首都的各日报而言,包括《北京日报亚运专刊》在内的《北京日报》,应该说是战功卓著的,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好评。然而,经过了一段时间,再认真地回顾、冷静地思考一番之后,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各家报纸在亚运报道方面的总体而言,还是各有千秋、互见短长的。凡是精采的深受读者欢迎的有关赛事的报道,无一不与采写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出现了一股“特稿潮流”。在纸质新闻媒介方面,表现为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或称新闻故事化)。很多报纸设有特稿部,有特稿专版或专栏,大量刊登类似新闻特稿的报道(称呼不尽相同,如特稿,大特写,本报专稿等)。一些新锐的经济类报纸也标榜以“讲故事”的特稿形式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在报界有“新闻漫画疲软”的说法,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可细一回想近几年新闻漫画在报纸上日渐稀少的发表情况,的确令人堪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十年动乱后改革开放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报纸上的漫画专版、专栏多而活跃,为弘扬不畏艰难勇于改革的正气,批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各大、小报纸竞相辟出“讽刺与幽默”、“酸枣刺”、“刺儿梅”、“刺玫瑰”、“五味子”、“多棱镜”等漫画专版和栏目。为了把这些专版、栏目办好,不少报纸还开展各种名目的新闻漫画大奖赛,吸引了很多漫画老前辈和漫画新秀们踊跃投稿。一时间,全国报纸上的新…  相似文献   

17.
马扬 《军事记者》2003,(7):51-51
专版是在报纸编辑实践中常说的一个术语,也是用得比较流行的一种报纸编辑形式。但在报纸编辑理论的书籍中,对报纸的副刊有专门的论述,而对专版鲜有提及。从报纸编辑的实践来看,专版是介于副刊与新闻版之间的一种编辑形式。如果要给专版下定义的话,专版应是专门报道某一方面内容的版面。比如说,地方的一些报纸辟有房产、汽车、金融、股票、体育、法制、电脑、教育、人才等专版,而军事类的报纸则开辟了一些有自身特色的专版,如军事科技、政工、后勤、院校、军营文化等等专版。专版与副刊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副刊一般不刊载动态性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首都报纸纷纷推出特刊、专版,与“两会”、奥运会等其他战役性报道不同的是,纪念建党80周年没有一个同一的新闻事件进程作为报道对象,如何立足现实纪念中国共产党80华诞,内容浩瀚,视角广阔,各报尽可在报道的策划和组织上各显奇招,而首都报纸为我们奉献的丰富报道也正体现出主题策划新颖、报道视角独特、展示报纸个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好广州亚运的对外推介宣传,扩大本届亚运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为第16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气氛,是当前广州亚运筹备工作中需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主要以2009年近一年亚洲部分地区(以港澳台为主)媒体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境外媒体对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情况,分析现有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舆论导向,并提出了做好亚运对外宣传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厚报时代,报纸新闻专版的划分正日益细化,政法、经济、教育、娱、体育等传统新闻专版不仅家家都有,而且版面越来越多。面对这种铺天盖地非此即彼的“克隆”专版和栏目,面对报纸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如何独辟蹊径,创造特色,成为报纸真正比拼高下的砝码。武汉晚报“范春歌工作室”创刊于2004年4月1日的《人物新闻》,便是在这种同质竞争中“破茧而出”的新闻专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