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辑史、出版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弘 《出版科学》2002,1(Z1):18-22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是编辑史、出版史研究的活跃时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和有领导的集体研究与分工合作,对推动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出版业内人士、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部门专家学,是研究的基本力量。20世纪最后10年的地方出版史料编纂,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为代表的社史研究,以及编辑出版人物研究、出版史料汇编,硕果纷呈,使“两史”研究进入崭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我和出版史研究结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二十年来坚持不懈,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与人合著有《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中国编辑出版史》等,发表论文近百篇,论文《试论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1997年被选入《大学语文》课本,论文集《出版文化史论》2002年1月出版后,被一些高校选作教科书、研究生考试指定参考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版通史》(明代卷)写作琐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年、1999年,中国出版科研所、中国编辑学会和有关单位曾两次讨论编写<中国出版通史>问题,在不少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各卷进度不一.江苏编写的明代卷首先完成了初稿,用<明代出版史稿>为书名,先行出版.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对出版史的编写有些思考,现用"琐记"的方式发表.希望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推进整个<通史>的编写进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世纪交替之际,人们在展望未来21世纪的时候,很有必要回顾本世纪走过的道路,回顾也是为了瞻望。我国近代的编辑出版工作,差不多是与本世纪同行的,因此回顾、研究近百年的编辑出版史,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意义的。70年代末以来,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兴起,同时也使出版史研究得到很大进展。如果说,我国有出版史研究的良好传统,那末,我国在进入新时代以后可以说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1日,宋木文同志的新著<亲历出版30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出版界的领导、专家、学者数十人出席了会议,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发来书面贺信,与会者踊跃发言,都高度评价了这本书.宋木文同志是我国出版界老前辈,从20世纪70年代进入出版界,到90年代成为中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既是中国出版业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许多重要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或执行者,对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改革勇气、智慧和责任.作为一个晚辈,我不敢全面评价这部著作,但是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看完这本书后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很受鼓舞.我把读后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7.
向敏 《出版科学》2012,(4):105-108
民国时期出版业上承晚清新式出版之萌蘖,下启新中国出版之肇端,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着独特地位与意义。正因如此,"在当前应该提倡和重视20世纪出版史即近百年出版史的研究"渐成学界共识。近年来,有关民国出版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吴永贵教授新作《民国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版通史>九卷本今天出版,这不仅是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文化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喜事.集近200位专家学者之力,历时整整8年才告完成的这部史学学术著作,无论是在保存、研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还是在传承中国出版优秀遗产方面,都意义重大.出版业本身是个小行业,但它涉及到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涉及到文化史、文明史、科技史、经济史、没有这些东西,出版史自己是写不出来的,所以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盘点2004年的出版史学研究,我们发现,不仅有许多学术论文发表,还有不少研究专著问世,为出版科学研究平添几许光彩.2004年是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关键性一年.出版产业和出版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从以往的历史中获得启示.这种迫切的现实诉求,推动学术界和出版界在史料收集、史实考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出版活动在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版事业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当代出版业之前瞻性、规律性和发展的战略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简单地讲,2004年的中国出版史研究虽冷尤热.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适逢改革开放30年,出版史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其总结性.一方面,出版史重大工程<中国出版通史>历经八年磨砺,终于面世,标志着出版史研究站在了一个新起点.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积淀,在史料整理、理论探索和热点凝聚方面也推出了具有总结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对30年出版史研究的反思,对30年出版改革发展史的总结,在30年学术积累基础上产生的断代史和专题史的新成果,是出版史学日益走向成熟的表现.展望未来的出版史研究,除了继续加强史料建设和弘扬求真与经世的学术传统外,迫切需要的是在保持学科本位的同时加强同其他学科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所著的<中国出版通史·先秦两汉卷>对我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出版业概貌及其规律进行了较为精深的考证和全面系统的总结,填补了先秦两汉时期出版史的学术空白,具有开创之功.该书主要特色有:一是大出版观的开阔视野,以文化史、社会史为视角,注重先秦两汉时期出版业与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二是吸纳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主流观点为主,融入个人创见;三是强调出版载体、形制等技术要素对编辑出版活动的推动作用;四是论从史出,史从考出,史料严谨可信;五是以史为鉴,注重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2.
王建辉的出版研究大致可作三方面的划分:一为书评研究,二为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三为近代出版史研究。三方面相互关联、递进。他的新《新出版观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触及我国编辑出版理论界近十几年的学术兴奋点,既不失现实指导价值,还具有某种出版学术史方面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14.
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是其文化自觉的表现.明中叶后徽州出版的兴盛助推了徽商好儒之风,也加强了徽商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徽州商业书出版有助于商业文化的传承,助推了徽商的持续发展.以史为鉴,时今,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培育从业者富有创新意识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正民国时期的出版业,在政治舆论上它提供相应空间,学术文化上它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一直为后人广为称道,甚至被认为有着难以企及的地方。民国时期出版的整体面貌是怎样?武汉大学吴永贵教授的《民国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民国出版的整体视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民国时期出版业状况的力著。1从时间轴上把握民国时期出版业的发展《民国出版史》从"晚清时期出版业的近代化转  相似文献   

16.
正推荐理由民国时期的出版业上承晚清新式出版,下启新中国出版,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意义。正因为如此,"在当前应该提倡和重视20世纪出版史即近百年出版史的研究"渐成学界共识。作为民国出版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吴永贵教授的《民国出版史》,对民国的图书业历史,从行业经济史和出版文化史两个维度,进行宏观把握与概括。同时对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继1999年8卷本<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之后,宋应离教授和编审袁喜生、刘小敏合编的又一部10卷本大型出版史文献集<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以下简称<汇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9月底一次性推出.该书是中国编辑学会首批科研立项成果之一,全书历时7年,收集相关人物的研究资料600余篇,存目千余篇,共425万字.包括从1867年出生的张元济到2004年辞世的陈原,共收录54位业内公认有影响的著名编辑出版家.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已经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该所编撰的第五本出版业年度报告,也是该所延续性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9.
<出版生涯七十年>一书,是王仿子先生继前几年先后出版<王仿子出版文集>及其续编之后的又一部力作,现在作为出版博物馆(筹)出版史资料丛书,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现当代出版史增添了一份厚重、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两会报告来谈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出版自强的问题。首先从文化繁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创造文化精神、文化与文明等方面阐释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其次通过对中国出版史上重要出版活动的梳理,说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历史得以系统而完整的记录;最后总结了出版业发展需发力的方向,认为出版业在新时代大有作为,也必须在改革中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