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词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成果的不断成熟和丰富,是标志清词中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张惠言的《词选》和《词选序》作为常州派的奠基之作,集中反映了这一词派的基本词学思想和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词选序》,在关于词的起源问题上,在为词尊体、词的评价标准及作词和论词方法等问题上,明确阐述了常州派的主张;而且,较之此前的词学理论有明显的突破和创新,为整个词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词选》和《词选序》,在当时还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补救清代词坛上的阳羡派和浙西派之失,进而纠正整个词风,也具有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子龙的词学思想是明清时期词学批评、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正本清源的意识。陈子龙认为:由于明人过于低估词的价值,率意作词,也由于南北曲等俗文学的影响,致使明词俗化和曲化,走向了衰微。力图正本清源、振衰救弊,并把南唐、北宋词作为词回归本源的标尺。二、对词的价值估计和辨体意识。陈子龙既认同词为“小道”,其价值、品位与诗文无法相提并论,但又承认词独立存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确立的辨体意识强调词与诗、与曲的区别。三、对词体审美标准的体认。包括“四难”说和对词之“意”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艺术思想渊源的角度解读,况周颐的词学思想在继承传统学术哲学的宇宙大化思想中确立了他的词体体性观,从儒道互补和达穷调和的传统艺术人格角度规范了词人之襟抱与性情,以传统诗教、写心及自然等艺术思想丰富了他的词作艺术观。浓厚的传统艺术思想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在况周熙词学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的艳情诗在他大量作词之前已经成熟.从思想和艺术方面,细致分析他的艳情诗对其词的影响,探求温庭筠创作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论述了况周颐的"穆"境理论,况氏评词重视唐五代两宋词而不偏废其一,较前代词家张惠言、周济、谭献的词学观较为通达和全面。他提出的"穆"境理论修正了前代常州词派词家为寄托而寄托的词学思想,更接近词体的柔美婉约的审美特质,代表着常州词派词境理论的最终完善。  相似文献   

6.
沈义父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协音,立足于诗词分疆,强调不可把词写成诗。字雅,是对雅俗的美学取向,是倡雅弃俗在用字上的体现。字隐,是对隐显的价值取向,主张词在用字上应该隐而不露。意柔,是讲词在运意时要柔婉而不豪放。协音、字雅、字隐是讲词的用字,意柔是讲运意。总之,沈义父的作词标准是讲下字运意的法则,即作词应以“乐府雅词”为标准。周邦彦的词最符合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沈义父主张作词要协音、字雅、字隐、意柔。协音,立足于诗词分疆,强调不可把词写成诗。字雅,是对雅俗的美学取向,是倡雅弃俗在用字上的体现。字隐,是对隐显的价值取向,主张词在用字上应该隐而不露。意柔,是讲词在运意时要柔婉而不豪放。协音、字雅、字隐是讲词的用字,意柔是讲运意。总之,沈义父的作词标准是讲下字用意的法则,即作词应以“乐府雅词”为标准。周邦彦的词最符合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8.
尤侗的词学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词体的态度,一是对词作的要求。对于词体,他在认定诗词有别的前提下从诗学传统和声乐范畴两个角度极力推尊;对于词作,他在讲究声华格律的基础上注重特定境遇中的真性情。尤侗的词学观是对清初其他词论家词学思想的补充或驳斥,没有开创性卓识,缺乏系统化阐述。就尤氏词作所表露的儿女情、青衫情、故国情看,其词学观与词创作实践大体上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一位诗、词、散文都有巨大成就的大家。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以他的词影响最为深远。他的词现传有《东坡乐府》,约三百四十余首,是宋词的珍贵遗产。苏轼的词,横放杰出,独树一帜,在词的发展史上有卓越的革新创造。他作词,以超人的才华和气魄,突破传统势力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鲁竹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54-57,82
浙西词人吴陈琰为“浙西前驱”曹溶的学生,于康熙二十年同淄川名宦唐梦赉相唱和,留下一百三十多首词,并与其他浙西词人有着广泛的交游。吴词境界阔大、慷慨俊爽,与其师曹溶一脉相承,却与典型的浙西词风迥不相侔。吴陈琰作词之时正是浙西词派发展壮大之际,他的创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浙西词人从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创作群体走向文学意义上的流派之经过。  相似文献   

11.
苏轼贬谪黄州,词作数量达到高峰,文体观念亦此期逐渐形成。黄州以前的漫长创作时期,以倅杭为界,在此以前词作数量极少,词体观比较模糊;倅杭以后,至黄州以前,词作大量涌现,艺术上亦逐渐成熟,但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将词作看成一种文学,认为她具有独立的文体属性,而仅仅看作歌词。  相似文献   

12.
后代对柳永的词作评价褒贬不一,且多是批驳意见。然而有人将他的词比作杜诗,还有人将他比作白居易。柳永与杜甫某些作品中所反映的“太平气象”确有相似之处,且由于出身与经历的相似,“言志”传统在两人作品中反映出相似的内容与情感;而柳永与白居易则在作品中表现出相似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有着同样伟大的创新功劳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田同之出身诗学世家,自幼秉承祖父田雯教诲,习学声诗。晚年致仕归乡后,转而致力词学,著有词论《西圃词说》和词集《晚香词》。他的词学观,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以王士祯为代表的广陵词人群的词学主张,一是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两派词学理论。其词论要点是:为词尊体,批评和否定填词为小技的传统观念;辨析诗、词的不同,以“真多假少”、“文生于情”,和“假多真少”、“情生于文”来断说诗、词之别;论述词的创作风格,主张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兼收并采;结合自己的填词体会,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主张,多角度的阐明了填词的规范、要求、方法。田同之的九十三条词论,多为“采择”和转录别人的论述,很少自己理论建树,但也应当包含有他自己的体会和领悟,也体现了他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苏轼诗集中有一类写给子侄们的诗歌,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苏轼的教子思想:一方面重视家学传统,敦促子侄学艺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读书无用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5.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词多为组词,以情感的复合性、结构的跳跃性、用典的丰富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典范,在其生前身后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同代唱和与异代追和之作数量很多,呈现出与辛词相近的艺术风貌,成为词坛一种风行的创作现象。通过考察辛弃疾《贺新郎》词的特点及历代传播与接受情况,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稼轩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夏竦"出入荣华四十余年",虽"为人无足取",但博文好学,在文学方面颇有一定的成就。他诗词文皆擅,作为后期西昆派诗人,其文论较为丰富,已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夏竦的文学思想对前期昆派有承有变,充分反映了后期西昆派诗人在诗风转换期的发展变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颇有自己的个性。夏竦诗与其他昆体诗人的诗歌多缺少主观情感,思想内容单调、贫乏相比,他还具有托意委婉之作,微语中藏有讽刺,或寄予寓意,富有哲理。其诗风具有多面性,既有西昆浓艳之风,也有清丽、气势开阔之作。总言之,对夏竦诗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后期西昆派的性质、作用,更为清晰地描绘北宋诗坛由"唐音"向"宋调"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论山谷词     
黄庭坚的学创作活动以哲宗元祐中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创作时段,前段主要是将精力投入于诗歌的创作;后段则以词和笔札为主,词作为重要的交际应酬工具,发挥着前此诗所具有的功能,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转换。这种转换,表面上只是诗与词两种不同体之间互动的变换,在以前和同时人创作中或多或少有过表现,但象黄庭坚这样刻意为之是仅有的,势必在词的方面深深地烙上了其诗的某些特性。从内容到创作构思、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黄庭坚的诗法理论及审美理念都对其后期词的创作有所渗透表现。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苏轼的重要思想。苏轼一生对民本思想有充分的论述,他身体力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直接上书反映民众疾苦,用诗文来反映民众的疾苦,并在地方为官时因法便民,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究其牢固的民本思想原因有三个:一是受我国古代先贤民本思想的熏陶;二是受其父民本思想的影响;三是本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所决定了的。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词选多为专业词家编纂,手眼甚高,在选本的功用上,往往侧重于推尊词体、开宗立派,而于示人词法方面则略有忽视.许昂霄坐馆于涉园张氏,因指导张氏子弟填词之需,编选《晴雪雅词》,评点《词综》,偏重于词法的讨论与示范.另外,《词综偶评》、《晴雪雅词》的选词理念和批评主张,对浙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批判,提出尚自然,贵性情等创作思想,来纠正浙西词派的偏至,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浙派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20.
林纾词现存40余阕,主要收录于《冷红斋词剩》其题材内容以爱情、羁愁、咏物、题赠为主;艺术风格以凄艳婉转、善用白描、音律协婉为主要特色。论词学思想渊源,则与其师从张景祁、谢章铤的经历密不可分,前袭张氏推崇姜张,注重审音协律,后绍谢氏重视音律、主张性情,师法前人又能自成一体,在清代闽词中体现出别样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