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郭沫若对荀子的这个评价应该说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对于语言理论,也可以说,荀子是扬各家之所长,击各家之所弊,融汇生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自己的思想。他是先秦语言理论集大成者,为我国语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荀子的语言理论散布在荀子的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文学史上,韩非同孟子、庄子、荀子并称为战国散文四大家,他不仅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集诸子散文艺术之大成。但是,建国以来可能囿于法家刻薄少文的偏见,从文学的角度研究的论文,仅数篇而已。本文不打算全面分析韩非散文的文学价值,只就说理艺术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集百家思想之大成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思想家。他师承儒家思想,但法家最大的代表人物韩非、李斯皆为他的学生。他著作颇多,现仅就其教育心理思想进行一些论述。荀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有三:1、形具神生的形神论;2、化性起伪的性恶论;3、人定胜天的有为论。这三论奠定了荀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唯物主义基础,并使得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荀学是综合学,它综合各家各派的学说。荀学也是实学。荀子博大精深,刺取诸说,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对世人的盲从迷信作揭露与批判,敢于离经叛道,不从俗说。荀子讲究事实,他认为学说的生命力在于从实际出发,此为历代思想家敬仰之所在。荀子的思想相当丰富,荀子的地位不能低估,笼统地说荀子不及孔子,那是不科学的,孔子有孔子的伟绩,荀子也有荀子的伟绩。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伟大的儒学大师之一,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他在稷下学宫游学的经历使得他对当时各家思想有明确的认识,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吸收了百家尤其是老庄哲学和法家的观点,这也符合战国末期诸子互相砥砺而融合的大趋势。他针对百家的认识论弊病而写了《解蔽》一文,在《解蔽》中提出了“虚一而静”的方法,从中就可以窥见荀子融合百家的一斑。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劝学》,作为独具特色的说理文,不仅中心观点明确精炼,论证思路条理清晰,论证结构严谨缜密,而且通篇运用大量精妙绝伦的比喻论证。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还要用心领会文中传递出的伟大思想家的智慧。苟子是稷下学宫儒家的一位大师,他立足于儒道,汇通百家之学,是集百家之大成的思想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黄济 《中国教师》2007,(1):30-31
诸子,是以春秋战国时期为限,即先秦诸子。当时已有“百家”之说,荀子在《解蔽》篇中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庄子在《天下》篇中说:“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里所说“百家”,盖言其多也。到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辑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并将诸子百家总括为儒、道、墨、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他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即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又被称为“九流”,这就是“九流、十家”称谓的来源。就其分歧而言,家中有派,如儒分为八,墨分为三,名家中有“离坚白”与“合同异”的不…  相似文献   

9.
韩非,生于约公元前二百八十年,死于公元前二百三十三年。他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的后裔,荀子的学生。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的大成,并有选择地吸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学说,成为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思想家。韩非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思想家。他常在立论或驳论时,用一些短小精悍、含蓄的寓言故事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记载的寓言故事有几百则,有的是纯属虚构的,有的则是有一定寓意的历史传说,例如大家都熟知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和氏之璧》、《辅车相依》、《赵襄主学御》等。因此,有人说韩非  相似文献   

10.
荀子是先秦集诸子大成的儒家大师,关于其人其学的研究在清代大盛.而到了清末民初,则呈现出不同的面向.本文拟就清末民初历史巨变背景下的,不同“荀学”研究作出初步的分析与探索,以展现出此时期研究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233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及韩非。韩非口吃,不善于口头谈吐,而善于书面著述。他继承了荀子讲究“刑”的思想,又杂采了老子的“术”、商鞅的“法”、申不害的“形名”,成为先秦一位集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秦始皇的赞赏,入秦后,由于李斯、姚贾的嫉妒下狱身亡。  相似文献   

12.
一、积累整合:先秦诸子散文——百家争鸣的结晶先秦诸子散文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对后世的文学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教材选取了诸子散文中的精华篇章,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和庄子的代表著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而且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教学这些文章,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初步认识先秦文学。从产生的时代看,诸子散文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当时“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所赋予的。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历史知识,简要地介绍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单项姚排, 1。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①《荀子》②《孟子》③《庄子》④《左传》 2。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 ①鲍照②谢眺③庚信④杜甫 3。唐人边塞诗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 () ①高适《燕歌行》②王昌龄《出塞》 ③岑参《白雪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而《劝学》更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首篇。他在文中劝勉鼓励学子“学不可以已”,与至圣先师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文章的成功在于比喻的繁富精当,珠串璧连,尽善尽美,特别是通篇用喻,旨深言浅,蕴含哲理,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光辉,反映了荀子观察认识事物不同凡俗的深刻性。“文以载道”,学习《劝学》,就要透视载体蕴含的哲理,发散其内在的辩证美,以提高我们的综合审美素质。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相似文献   

15.
荀子论教师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战国后期赵国人。他与战国中期的孟子并称为儒家大师。荀子虽属于儒家学派,其实他对以前各种学派的思想都有所批判、继承和发展,成为先泰诸子中的一位集大成者。他的宇宙观具有某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他反对迷信,认为“天行有常”,不能随人的主观愿望而  相似文献   

16.
荀子论富     
荀子的经济思想在先秦诸子中是相当杰出的。他的《富国》是一篇说富道富的文章,今天读起来仍然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诸子百家指的是些什么人? (四川宜宾十一区小学李仁群)答: 诸子百家这一名称是汉朝以后才有的。诸子是指的孔子以外的先秦一切思想家。百家是指儒家以外的一切思想学派。汉武帝时“表彰六经,罢黜百家”。汉武帝为了要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他把孔子为首的儒家和儒家所信奉的六经的地位特别提高, 把儒家与儒家以外的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派区别开来。所以古代所说的诸子不包括孔子在内,百家也不包括儒家在内(儒学中的孟子、荀子还是诸子)。  相似文献   

18.
创刊33周年     
《语文教学之友》2014,(3):F0002-F0002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苟卿”。苟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苟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传世名篇有《劝学》《不苟》《非相》等。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旬很多,具有独特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荀子经济思想源流初探冯郁荀子是战国末年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吸取了先秦诸子的学说,建立了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思想体系。荀子的思想在我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学者对其思想体系已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硕果累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谨就...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儒道互补说刘兴林关键词司马迁;儒;道司马迁的思想与先秦诸子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而莫衷一是的问题。有人说他是道家,有人说他是儒家,有人说他政治思想倾向儒家而哲学思想受道家影响,也有人说他融百家为一家,还有人说不能用先秦诸子的思想去范围司马迁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