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灵敏 《河南教育》2009,(12):36-3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考虑“工具性”.而且要考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语文的过程”必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取向等产生熏陶感染的作用。由此我们发现.不管在形式、方法上,还是在内容和培养目标上。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盛行的“标准化”的强大冲击。确实.多元解读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进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不少语文教师却只看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严重地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以至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挖掘学科人文内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语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想象、情感体验、评价判断等环节。学生应从各种活动中获得具体而又丰富的美的精神陶冶。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综合性、模糊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愈来愈彰显语文教学所特有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性又能进一步地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刘惠芬 《语文天地》2010,(11):86-8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唐葵玉 《教师》2008,(2):19-20
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是“文”与“道”的有机统一,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或是将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或是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根据新语文课标的要求及在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借助阅读教学这一重要平台,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不断陶冶人格、完善个性。  相似文献   

9.
蒋秋云 《考试周刊》2013,(86):19-2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告知我们语文人文性的内涵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材对学生的精神影响,而且是深远的。然而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精神情感及世界观的差异.所以对教材人文材料的反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甚至是相对立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精神领域不能有任何闪失,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的人文因素对学生的熏陶影响。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资源上,还包括师生拓展、实践、积淀的过程体现。作为新课标的直接实践者,在富有人文精神的语文学科中,针对以往语文教育中暴露的"缺乏对学生立体的人文关怀"、"漠视语文的人文特征"等弊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更要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教育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在学习内容里倾注人文关怀,在教学方法上倾注人文关怀,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学名著是人文教育的优秀教材。语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淑华 《教育艺术》2013,(11):50-5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人  相似文献   

16.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做法。一、以文为载体,用文意悟理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如: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比较明显,而且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应该落实的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学名著是人文教育的优秀教材.语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独特体验”与“价值取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有一段这样的原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段简要的描述,存在以下几个逻辑关系:1.因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材料的反映自然是多元化的;2.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化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多方面熏陶感染;3.因为课堂出现多元化的独特体验,所以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