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机报是纸质媒体嫁接手机载体的新媒介,手机报的出现为传统报刊开辟了新的内容传播渠道。由于手机报传播具有大众化特点,特别适合行业新闻的传播需要,故结合某传统期刊出版行业手机报的实践,介绍了目前手机报出版的工作过程、运营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手机报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刘云霄 《报刊之友》2013,(3):113-114
随着手机出版的飞速发展,手机报应运而生。本文在整理手机报发展现状及盈利模式的同时分析了其优势及发展瓶颈,并重点对手机报未来的发展提出分析和建议,以使手机报能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诉求的增加,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实践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新时期手机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诉求的增加,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实践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新时期手机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日常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随着人们对科学知识诉求的增加,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实践也与日俱增,本文将从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推动新时期手机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手机的普遍化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扩大了新闻的传播渠道。手机报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两微一端"等新闻资讯平台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报的持续发展。手机报在传统报纸报刊以及新闻资讯平台的夹缝中生存。本文通过分析手机报的优势和瓶颈,提出一些关于手机报的编辑创新措施,以此使得手机报在如今新形势下更好地融合媒介发展。  相似文献   

7.
北京手机报:现状、问题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对北京地区部分开办手机报的媒体的调研,分析了北京地区手机报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北京地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发展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侯沁奕 《新闻世界》2011,(9):127-128
本文通过分析碎片化传播背景之下,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及其编辑特点,以新华手机报(四川)为例,提出手机报编辑过程中突围的策略,以期对手机报的编辑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范芸芸 《今传媒》2011,(4):71-72
人们对于手机报已经并不陌生,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报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让手机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全媒体时代手机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入手,提出了手机报的生存对策,认为在全媒体时代,手机报应该突破创新,在新闻图片、视频新闻、受众与新闻内容生产者等多个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以不断创新来应对全媒体时代以及未来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6,(7)
目前,全国手机报用户总数超过3亿,“一省一报(端)”用户超过2亿,涌现出一批千万级用户的手机报新媒体,其中四川手机报用户6800万. 2016年7月12日,中央网信办在成都召开全国手机报新媒体发展推进现场会.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手机报新媒体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分析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进一步推动手机报新媒体创新发展的任务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手机报作为业内一个重要分支,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为了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手机报栏目开始品牌化经营,这也意味着手机报编辑工作已经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时代进入了复杂的创作型时代,这对手机报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报业数字出版的新形式,近年来,手机报业务迅猛发展.随着彩信技术成熟和手机用户普及,手机报已发展成为传统纸媒转型的主要途径.但手机报用户只限于大中城市,存在目标用户不清晰、服务功能差等问题.广阔的区县、农村地区还是一片空白.手机报内容如何满足不同受众需求成为手机报突破发展的瓶颈.鉴于此,舜网提出了手机报向区县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手机报是由作为移动通信工具的手机衍生而来的一种新型媒介,新型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样在于自身的特性和功能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文章基于媒介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手机报的使用与满足类型,并据此对手机报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手机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报纸相比,手机报在时效性与互动性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信息传播发展程度的地域性差异,其在不同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以福建晋江手机报发展状况为实例,了解手机报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现状。文章首先介绍手机报的发展情况与特点,随后结合福建晋江地区手机报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四条晋江手机报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雪莲  王雷 《新闻界》2008,(1):155-157
本文从我国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手机报在行业政策、盈利模式、内容定位和营销方式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中国妇女报》推出第一家手机报以来,短短几年间,手机报在全国异军突起,截至2012年10月,中国移动10658000(彩信端口)平台上已有187份手机报产品,内容涵盖新闻、娱乐、体育、财经等领域。但综观这些手机报不难发现,尽管它们名称各异,但内容大同小异,且其中超过60%的信息在报纸、网站上重复出现过。笔者作为手机报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在此浅谈手机报内容同质化现象,并提出应对对策,以期与业内研究者共同分析研究,为手机报的革新与发展探讨出路。  相似文献   

17.
3G技术的运用,为手机报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但制约手机报发展的其他因素还存在.本文在分析这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叶琦 《新闻世界》2013,(10):48-49
近年来,传统的平面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蚌埠日报社也在2013年1月31日与当地移动运营商合作,开通了《蚌埠手机报》,短短四个月来,已经拥有订户五千余户,且与其他地市媒体手机报相比有着明显的特色。本文分析了地市级媒体手机报的优势,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莉 《编辑之友》2011,(5):66-68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自2004年进军媒介领域,引领了资讯传播的新时尚,被人们喻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出版形式,手机出版掀起了报业数字化之路的第二次浪潮。手机报具有携带方便、读取自由、及时可靠、亲近传播等特点。截至2010年,全国各类报纸整体推出手机报近2000种,手机报的用户数量直线攀升,而我国于2010年7月提出的"三网融合"方案的预热与推进,对于手机报而言,  相似文献   

20.
关于手机报价值链打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手机报价值链对手机报发展至关重要。手机报发展至今已有近7年时间,从最早的雏形,直到今天,手机报经历了三次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