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手性,手性药物及手性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性是自然界的属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本质属性之一,在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化反应过程均与手性的识别和变化有关.从而联系到药物的手性,由于手性药物的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也有差别,导致在药物合成过程中不对称合成成为重中之重.以乌苯美司为例,介绍了原料手性诱导合成和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提出了不对称多组分反应在乌苯美司合成中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2.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研究不对称合成的化学家诺尔斯、野依良治和夏普雷斯。什么是不对称合成?它有什么实际用处? 左右手互为镜像,许多分子也有如同左右手的关系——互为不能重叠的镜像。分子的这种性质被称为手性。组成和结构相同而只是手性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二烷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是合成手性二级醇的有效方法,产物手性二级醇是药物、精细化学品和天然产物的重要中间体,以不同结构类型的手性配体为依据,综述了近6年来各种手性配体在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领衔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不对称催化是合成化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手性螺环催化剂是新世纪不对称催化领域最重要的发现,这种被称为"周氏手性螺环催化剂",以其455万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黄帝内经>中提出经络"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功能的理解,为整理和发展传统中医药学宝贵经验创建了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经络科学.人体中对称与不对称同时并存,对称中包含着不对称,不对称中包含着对称;平衡与不平衡并存,且可相互转换,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建立在四维空间的经络系统可以对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对称、平衡进行调节达到最佳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化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武 《化学教学》2001,(1):12-13
1969年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首先提出和创立了“耗散结构”概念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系统可以产生突变,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更高级的有序状态,有序的组织可以通过一个自组织过程从无序和混沌中自发地产生出来,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即为耗散结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认为,人脑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伴随着负熵的输入,就会导致系统处于非平衡态,进而能有效地吸纳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3种简单卟啉配合物为催化剂,以手性季铵盐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以NaCIO为氧化剂,研究了三种不同取代基卟啉锰配合物、不同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对映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以氯化苄基奎宁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剂四(4-氯苯基)卟啉锰不对称诱导作用优于另外两种,在反应温度为-5℃时,ee值可达到7.5%。  相似文献   

8.
1,1′-联二萘酚(BINOL)是1926年合成出来的[1],其分子中的两个萘环不共面,是一种具有C2对称轴的典型手性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手性诱导作用,用其单一对映异构体能制备各种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剂和拆分剂。自从1979年,Noyori[3]首次将其作为配体合成配合物催化醛,酮的还原反应以来,由其制备成的一系列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手性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添加剂、分子识别材料的合成中[4]。而且,由于联二萘酚中存在着萘环,在紫外灯下能发生很强的荧光,使产物易于观察,这一特点使联二萘酚倍受配…  相似文献   

9.
1,1'-联二萘酚(BINOL)是1926年合成出来的[1],其分子中的两个萘环不共面,是一种具有C2对称轴的典型手性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手性诱导作用,用其单一对映异构体能制备各种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剂和拆分剂.自从1979年,Noyori[3]首次将其作为配体合成配合物催化醛,酮的还原反应以来,由其制备成的一系列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手性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添加剂、分子识别材料的合成中[4].而且,由于联二萘酚中存在着萘环,在紫外灯下能发生很强的荧光,使产物易于观察,这一特点使联二萘酚倍受配位化学工作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在有机化学的光学异构中,提到了手性碳原子。分子的手性常常和处于手性部分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原子有关。仅与一个特定原子有关联的手性分子,称之为有手性中心,假定这个特定原子是碳,即称之手性碳原子(与不对称碳原子相同)。换言之,凡四个价键连有四个不相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之为手性碳原子。在有机物的旋光异构体中,可含一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理论界普遍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运行效率。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监控体制和采取激励机制加以解决。事实上,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所有权外化所引起的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的分割问题。“经营权”是所有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然要求享有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过程,就是这种比例关系的确立过程。在经济生活中,只有在代理人的要求被漠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代理人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谋求自身的利益,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不能把委托-代理关系与雇佣劳动关系混为一谈,否则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紊乱。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的德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四个特征。耗散结构理论对德育系统的启示就是,通过引入负熵、打破静止、建立自催化机制和创造有利的涨落,使德育系统由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3.
搽旦脚色在元杂剧中为不司唱的次要脚色,主要扮演性格恶毒、乖戾、淫荡、滑稽的女性。搽旦脚色的出现是元杂剧旦类脚色不断丰富、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纷纭繁复的市井生活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搽旦脚色在元杂剧中有重要的结构性功能与舞台排场功能,其司职与净等其他脚色有重叠之处,尚处于由人物类型向脚色过渡的状态。搽旦脚色在实际演出时的复杂情形,说明元杂剧在脚色称谓与扮演方面尚未形成定制。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的特殊之处在于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过长,“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严重。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从法律的角度进行防范,首先是国有企业经营者任免上的去行政化;在激励方面,主要是完善以股票期权为主的中长期激励制度和精神激励制度;在监督方面,首先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然后是加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同时,还应该完善以董事会建设为主的企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所定义的温度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和评述。然后,根据相对论热力理论导出了相对论条件下的温度变换式。最后,对描述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所定义的广义温度概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叶朗 《家教指南》2016,(6):36-40
文章从人之需求的三个层面入手,揭示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关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层面,即人的精神生活。审美活动可以引导人们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进而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新文学的女性写作,存在着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方式是书写女性自身,包括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生活世态、人生命运、成长过程,以及真实展示女性自身有别于男性的心理、生理特征的作品;一种是超越了女性生活,同时又在观照世界时凸现了女性特征的女性作家的作品。由于共同的时代共名与变化的时代语境和文化处境等复杂因素,使这两种女性书写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突出的表演.  相似文献   

18.
贾政是《红楼梦》系列人物中活得最辛苦、内心最苦闷的人,也是荣宁二府老爷们唯一的“正人君子”。他以孔孟之道修身,谦恭孝顺,“端正方直”,仕途之路却郁郁不得志。对日趋没落的家族,充满失落和危机感,他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怆。他自命清高,迂腐古板,老大才疏,治家技穷,育子无方,左右支绌,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19.
贾政是《红楼梦》系列人物中活得最辛苦、内心最苦闷的人,也是荣宁二府老爷们唯一的“正人君子”。他以孔孟之道修身,谦恭孝顺,“端正方直”,仕途之路却郁郁不得志。对日趋没落的家族,充满失落和危机感,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怆。他自命清高,迂腐古板,老大才疏,治家技穷,育子无方,左右支绌,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20.
The essay investigates the place of religious and secular education in the lives of Chinese Muslim women. Education is treated as a site where state and society are reproduced and/or challenged, where tensions arise over control of minds and bodies, and over interpretations and uses of religion and culture. Specifically, the essay compares contrastive situations of female religious education within a matrix of inter-dependent issues such as the diversity of Muslim contexts in China, state treatment of minorities’ rights to religious practice and to education, organis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relations between secular education and Islam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