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是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而引起的一场国际性战争。英国为反对法国的霸权扩张,维持欧洲的均势,加入了这场战争,与法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十三年,整个欧洲几乎都被卷入进来了。本文试通过分析论述在此战争中英国与法国直接对抗的原因,从而认清此次战争的实质,对我们客观地把握当今的国际斗争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18世纪初期英法之间为了争夺海上和殖民霸权的第一次大冲突。进行过13年的战斗,以英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取胜而法国失败告终。这场战争涉及诸多国家的利益,所以战争爆发的原因众多。  相似文献   

3.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列强争夺波兰的一场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直接的战略利益。为了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避免卷入大陆冲突,英国在沃尔波尔的领导下,采取中立政策,拒绝援助奥地利。英国的政策符合当时的国家利益,但对欧洲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没有直系继承人。卡佩王朝至此终结。法国的贵族立查理四世的表兄腓力六世为王,但查理四世的外甥——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也要求继承王位。腓力六世没收了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领地。1337年.两国开战.这场战争前后延续了116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该战争虽然号称百年,其实真正交战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除了几次较大的战役外,战争的总体规模不算大。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英国与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矛盾日趋激烈。1756年七年战争打响,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失去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战后法国衰落,英国忙于巩固工业革命成果和殖民地管理,动荡的欧洲局势为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的发展和俄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七年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促使英国封建制度衰落的重要历史事件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Edward Ⅲ)拒绝对法国国王表示敬意,宣布法国王位应由他继承,因为他的母亲是已故法王查理四世的妹妹。于是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这是一场系列战争,从1337年断断续续延续到  相似文献   

7.
从时代背景出发,对近代早期(1492--1647年)欧洲战争的原因进行了归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94次战争的原因所进行的统计揭示了如下事实:在近代早期的欧洲,最重要的战争原因是领土问题和霸权/征服问题,接下来依次是宗教、争夺权力、民族、商业/航海、争夺殖民地、阶级压迫、政权自主生存、安全/均势、王位继承、荣誉/威望、抢劫财富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法七年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从1763年开始,法国和盟国西班牙开始重建他们的海军,准备复仇。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审时度势,开始有了援助美国对抗英国的计划。美国方面也在1775年9月的大陆会议中作出决定,在欧洲与英国敌对的国家中寻求同盟。但战争开始,英军还拥有战略主动,纽约城陷落,华盛顿的大陆军战败。这导致法国迟迟未下决心与美国缔结条约,直到萨拉托加战役美军取胜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三十年代是西班牙历史上的多事之秋。1931年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36年2月成立人民阵线政府.1936—1939年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其中每一事件在当时的欧洲都是突出的,民族革命战争更是国际上的重大事件。这场民族革命战争推迟了希特勒发动全面欧洲战争的日期,鼓午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肯定和赞扬它是无可非议的,是应该的.但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取得政权后,立即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三次英荷战争、与西班牙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英国通过这一系列行动改变了旧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为英国夺取世界霸权奠定了基础,说明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也体出了资产阶级的侵略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政府都曾对“宣战”问题进行过多次研究,但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政府都选择了“不明确宣战”的策略,为搞清其原委,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与“宣战”有关的国际法问题,即何谓国际法上的战争?怎样才算进入国际法上的战争状态?进入国际法上的战争状态以后,交战双方以及他们与第三国的关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原始档案,分析了当时日本国际法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为追究日本战争责任提供了更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论冷战的三级概念与冷战结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大体具有广义、较狭义、最狭义三个层级含义。广义的冷战将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较狭义的冷战仍未结束,最狭义的冷战已经结束。通过对概念的认识和对史实的分析,笔者认为:“冷战结束”的提法(或断语)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促使了贵州的散文大发展。这个时期贵州的散文作者比过去大为增加,他们用散文宣传抗战、反映贵州的抗战现实,成为这个时期贵州散文的主旋律。散文的品种如社会时评、杂感、抒情、随笔、小品等都比过去丰富,艺术表现也有明显进展,突出了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主调。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是以制信息权为特征的不对称战争,虽与传统的战争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战争的突然性、残酷性、短暂性都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但涉及战争的一些基本形式仍然未变。毛泽东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在指导我们如何夺取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实践中将具有新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的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人民的抗德卫国战争;迫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苏德战争初期 ,由于战前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原因 ,苏军在兵力兵器大于德军的情况下遭到重大失利。苏联没有从这些方面进行总结 ,而把苏军的重大失利归结为双方兵力悬殊。这种观点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掩盖了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真正内在原因。如果以分析苏军的编成和部署为研究视角 ,就可以探讨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真正原因 ,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大后方通货膨胀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初期大后方通货膨胀程度比较轻微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增发货币,未使得大后方市场流通货币量急剧增加;这一时期信贷的扩张和政府投资的增加,没有引起急剧的通货膨胀;粮食价格平稳,稳定了大后方物价的总体水平,也使得法币较受民众信任;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尚未确立以通货膨胀政策作为解决战时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伟大实践,使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分运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在理论上的贡献,说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的因素.其次,重点从坚持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建立野战军、地方军、民兵组织协同作战的"三结合"体制,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四个方面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救亡压倒启蒙"说是启蒙文学思潮在抗战时期被冷落的内在理据;抗战时期社会审美风尚的转移及战争文化规范对启蒙的压制,是造成启蒙文学思潮衰微的直接原因。40年代的启蒙文学思潮在逆境中生存,国统区的七月派创作、反思文学创作和解放区农村题材创作等都顽强地保存了启蒙意识和启蒙话语。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授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在旧中国,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社会地位较高,同社会各界有较广的联系,而且大学教授可以通过个人的才能智慧以及遍布各个领域的弟子对社会施以诸种影响。绝大部分的大学教授具有爱国心、正义感,他们通过罢教、发表宣言等实际行动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独裁、内战的真面目。他们的行为对国统区学生运动的进行,对唤起人民群众的觉醒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民党政权最终崩溃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