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是早有共识的,但是清代的评点家对此都语焉不详.鉴于此,文章从首尾结构、人物设计和特殊情节叙述三个方面探讨《水浒传》对《儒林外史》叙事的影响.而结合《水浒传》在清代流传情况及具体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金本《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更为具体直接.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就是宣扬忠义精神,也是《水浒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部分。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跨类型小说,精彩的世情描写和高超的写实艺术使《绿野仙踪》在清中期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在人物塑造和结构技法上深受世情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众多的"正邪两赋"之人;而"草蛇灰线"法的运用,则让原本庞杂的内容有了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中许多武林人物的行为与《水浒传》中的人物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找到人物原型,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武林人物却是不光彩的侠客形象。由此来看,《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名著《水浒传》的"消解",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批判。《儒林外史》不但嘲讽了"儒林",还嘲讽了"武林",它不但是一部大的"儒林外史"同时也是一部小的"武林外史"。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作品中,动植物常被神秘地象征化与拟人化。通过动植物特殊的叙事手法构造人物角色,推动故事情节。作者是在用动植物比喻人,或善或恶,或奸或诈,动植物和人物叙事互动交织,用动植物教化和感动读者。本人试图在贾平凹《山本》中找出动植物神秘叙事轨迹,阐释其构造人物特色和主题思想两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侠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了“犯笔”这种高难技法,成功塑造了一批角色。从五个方面对比丁兆蕙、白玉堂两个人物,细致呈现用雷同描写塑造迥异人物的“犯笔”技法,并从这个侧面展现《三侠五义》非凡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看《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集中描绘了鲁智深的性格特征,从中可以看出《水浒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色,即善于用精雕细刻的笔法从行动中刻画人物;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并以各种描写来衬托出主要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9.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优秀之作,其文学史成就,不仅在于其思想价值体现了叙述主体独特的审美意识;更在于其文本创作,在继承前人叙述传统的基础上,在叙事情节、人物角色、叙述空间的建构上,表现出的独特叙事艺术与小说文体自觉性。在其文本叙事中,叙事内容由模式化故事发展为对情节的审美建构,人物的"行动元"功能设置转为塑造具有自身气质与个性的角色,叙事结构从单纯的线性结构转为塑造角色的立体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叙事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叙事视角备受广大专家、研究者的关注.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视角的局限性,形象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促进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从全知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多重式人物视角等三个叙事视角类型,揭示叙事视角在人物塑造、主题渲染、情感表达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够为叙事视角研究工作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PLC液位控制策略的设计思想和水塔自动供水系统建模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供水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量大、人力资源浪费、设备寿命低和电能消耗多等问题。PLC控制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安全可靠、节能显著等特点,并可通过提供优质供水服务创设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秋浦河水质的污染情况,并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抚仙湖垂向水质状况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抚仙湖设置3个监测点,从表层开始沿垂直方向每隔5m采取一个水样,对垂向水质进行监测,共获取监测数据2 688个.结果表明抚仙湖0~30m的水层段水质为Ⅲ类,主要污染因子是TN和非离子氨;30~80m为Ⅱ类,污染因子是TN、TP、非离子氨和溶解氧;30~130m为Ⅲ类,污染因子是溶解氧;130m以下为Ⅳ类,污染因子是溶解氧.垂向的溶解氧、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总量与水温呈极好的正相关性.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比较,50m以下的容解氧含量明显降低;表层的浮游植物数量增加了5倍,种类由15种减少到11种;除在0~30m水层的氨氮含量增加较多外,其他各种形态的氮、磷含量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氮是抚仙湖水质污染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地球内部水的分布与循环对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地球内部水含量的探索方法、存在状态、地球各个层圈水的储存能力、高温高压下矿物中的溶解度以及地球物理观测(大地电磁和地震波)结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部储存的水可能超过了地球表面大洋水的数倍.微量的水能够引起地震波速度的降低和电导率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共存。在此背景下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思路有两条:一是在现有用水效率的状况下,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增加水资源供给,缩小供求缺口;二是在现有水资源供给条件下,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实现供求自然平衡。后一种思路是解决黄河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根本出路。但是要真正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浪费,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形成以水权管理为核心、以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为目标的需求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是古代民勤地区最主要的灌溉河流,清代民勤地区的灌溉依旧以石羊河为主,在水利分配上以国家制度即"按粮使水"为原则,但又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形进行了一定的变通,使水利在分配上更为公平合理,这是清代民勤水利的最大特点。水老的设立为民间水利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水老全权负责区域内水利一切事务,包括调解、平息民间水利纠纷,这是清代民勤地区水利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7.
响水河水体氮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响水河的源头(明湖水库)至双水小河,选取8个采样点,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结果表明:响水河水体氮素以及氨氮含量最高(除源头外).均超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V类水质标准,与河两岸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有关;其中3、4号水样的氮素与含量远高于其它各段,且亚硝酸盐氮的含量表现尤为突出,并且此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最低,使该段的水体处于相对厌氧状态,从而使部分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还原为亚硝酸盐所致。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以往的种种主题说,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其阐释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也是相对正确的;不过,《水浒传》的当代阐释则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就是“生存功名说”。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众文化尤其是大话文化解构和重构了包括《水浒传》在内的文学经典作品。大话文化对《水浒传》的解构、仿写、戏拟、拼贴、混杂、戏说甚至歪说、恶搞等本质上都是当代文化消费主义在经典诠释过程中的反映和体现。人们从大话文化的视角对文学经典所作的阐释和改编,也是《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在当下的一种存在方式,有其时代的合理性,所以不宜完全否定。当然,恶搞经典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和不良影响,为了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该对文学经典的"恶搞"予以理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水浒》成书漫长,从史料中零星的记载到说书的话本,再到粗糙、模糊的故事,最后成书大约三四百年的时间。成书后的流传又遭遇了统治者的种种禁毁,却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受到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