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型世言》动词重叠的格式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型世言》共使用15式257例动词重叠,单音节动词重叠“V—V”式最多,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格式最多,“AB—AB”格式次多。《型世言》有的动词重叠带补语,有的带“着”等助词性成分,但极少带“儿”尾,名词性成分作宾语时全部后置。弄清《型世言》动词重叠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研究动词重叠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侗台语族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动词重叠的现象。在一些语言中,动词重叠用得多一些,如壮语。布依语、仫佬语。一些语言则不太普遍,如在傣语、水语中,仅偶尔可以用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单音节动词构成AABB的双音重叠式,表示动作的反复。在侗语中,绝大多数动词不能重叠,只有一些行为、动作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的“不经心”。在他央语支语言中也只有少数动词能重叠使用。从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功能来看,侗台语族语言的动词重叠显然是汉语影响所致。在一些侗台语中,发现有“V了V”、“V—V”…  相似文献   

3.
定安话是海南闽语的重要分支,其中存在情态动词重叠这一独特的语法现象,这在普通话中并无对应结构,具有一定的语法研究价值。研究表明,定安话情态动词重叠在语义上通常表示“程度增强”,该重叠结构的第一个成分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很”。这一研究结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Moravesik的“重叠结构用于表达语义加强”的理论假设,同时对进一步揭示定安话情态动词的系统特征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下面的句子均出自课文,都含有动词的“ABAB”结构:①这个问题,下午再讨论讨论。②妈,您老人家也该休息休息了。③小二听了,说:“小的晓得晓得。”④恭喜恭喜!你真是好运气。句中加点的部分,哪些是动词的重叠?哪些是动词的反复?难以区分清楚,甚至连课后习题、人教社出版的课文朗读录音带都时常不加区分。尽管二者结构相同,但在读法、表义等方面差别很大,混淆不得。  相似文献   

5.
是动词重叠,还是借动词为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踢一踢”、“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了摸”、“摸了一摸”,都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同意把后一个“踢、看、摸”看成是借用的量词。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和借动词为量词有4个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动词的重叠不是重叠动词。动词的重叠是语的重叠,重叠动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动词的重叠在《水》中有四类。一、AA 类(A 代表原动词)*①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4·52,间隔号前后数字分别表示中华版的卷数和页数)②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讲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10.119)“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分别等于“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它们是一个动词(如“保重”)或者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如“专等”)重复出现两次,构成一个联合谓语,故是语的重复,而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从语义上看,动词的重叠与重叠动词一样都有附加意义。《水》“AA 类”的动词重叠共出现4例,这4例都表示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句子范畴内的动词重叠具有“事件性”。事件都是在具体环境中发生的,语境就成为制约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动词重叠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语境。语境不同,同一个动词就有了可重叠也可不重叠的“双重”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大量实例,考察动词重叠的语境制约,分析同一个动词处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以重叠又不能重叠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动词重叠,一些重叠形式如“采采”、“处处”、“言言”、“语语”、“宿宿、信信”等,都不是动词重叠.《诗经》中的表动态状貌持续的重叠合成词,应该和汉魏时期表“持续反复”义的动词重叠有某种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词话》中带“儿”尾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动词重叠后“儿”尾现象更见特色。本文分析了十三种形式,有单音节的动词重叠,也有双音节的动词重叠,还有双音节和单音节结合的动词重叠,其中尤以单音节的数量为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更具特点;动词重叠带“儿”尾的语法作用,与一般动词重叠的语法作用也有差别,即前者没有带宾语的,而后者带宾语常用。  相似文献   

10.
长阳方言属西南官话。长阳方言没有表短时和尝试的动词重叠“VV”和“V一V”,因为动词重叠式“VV”在该方言中用以构成表持续状态的“VV生”格式。长阳方言中,动词的AABB式重叠全为无基式重叠。  相似文献   

11.
有关口语报告法效度的几个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口语报告法在当前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认知科学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关于其效度的争议依然存在。这些争议主要包括:第一,口语报告的准确性,即口语报告能否准确地反映我们的思维内容?第二,口语报告的完整性,即搜集到的口语报告能否为我们了解被试的认知过程提供足够的信息?第三,口语报告的反应性,即口语报告是否会影响思维的正常进程?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指出了对口语报告法进行研究的几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素,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谐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避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语义角度分析,"多/少 N"结构的整体语义具有附加的色彩意义和性状化特征;该结构中的"多/少"具有静态描述性与不可控性、动态变化性与可控性、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连动句中连动项的语义关系不局限于单纯的先后、方式、目的、因果、补充说明和条件等关系。还有一部分连动句中多种语义关系并存。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考察分析可以深化对现代汉语连动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言语交际过程中,巧妙利用逻辑思维的“别解”,可以形成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言语效果.言语幽默资料、舞台小品中的许多笑料、相声段子中的许多“包袱”等等,都有逻辑思维“别解”所引发的特殊效果.能够恰当运用这种言语交际手段,会对言语交际带来积极作用,对语言研究也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言语信息激活对中文数字空间表征的影响,采用含有中文数字的汉语词(如"二胡")作为实验刺激,让被试对其中的中文数字分别做奇偶判断和大小判断.实验结果发现:(1)在奇偶判断任务下,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没有产生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2)在大小判断任务下,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产生了显著的SNARC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奇偶判断任务下,如果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中文数字不会进行空间表征,而在大小判断任务下,如果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则不会对中文数字的空间表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 ,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 ,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汉语之所以产生动量词,是汉语由弱分析性语言逐步向强分析性语言演变的结果。动量词是在先秦时期的"动+名+(数+X名量)"这一格式中孕育并产生的,到了汉代,"动+名+(数+X)"这个句子形式没有变,但在类推的作用下,其中的"数+X"所表达的语义范畴扩大了,即在补充说明动作结果的基础上,又拓展出新的计量动作反复次数的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19.
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常常与体现个体社会形象的面子联系起来。本文从维护面子的功能和损坏面子的功能两个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了幽默对面子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Resumen

Investigaciones recientes han señalado la inadecuación de la metodología utilizada por Luria en el estudio del origen y desarrollo de la autorregulación verbal. Aquí se describen las características de las tareas y situaciones de estudio óptimas para analizar el habla autorreguladora en interacción con la acción. En un experimento diseñado con tareas de reproducción de series (gráficas y manipulativas) realizadas por niños preescolares, hemos analizado la influencia de la edad, el modelado verbal, la estimulación activadora, la naturaleza de la tarea, el modelo visual y el nivel de dificultad de las series, sobre la ejecución de la tarea (calidad y tiempo) y sobre la emisión de habla privada autorreguladora. Los resultados indican las condiciones situacionales en las cuales es más probable la acción autorregulada verbalmente y refuerzan la idea de que la emisión de habla autorreguladora no depende tanto del momento evolutivo como de las condiciones en las que ocurre la acció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