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司法实践中,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后认定罪名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出现。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是否有权改变起诉机关指控罪名?对此问题,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分歧很大,未能形成共识。在考察两大法系有关法院变更指控罪名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法院有权变更起诉机关指控罪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目前相关的立法规定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在法院能否变更指控罪名以及如何变更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文章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对法院能否直接变更指控罪名以及如何变更问题作了回答,并对如何构建法院变更指控罪名制度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法院享有变更指控罪名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法院变更指控罪名却违背了诉讼基本原理,侵害了控方公诉权和辩方辩护权,不符合司法公正的要求,因而应当矛以废除。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是否在公诉书中指控被告人具体的罪名,法院应否拥有变更罪名权,对司法公正有着深层的影响,同时影响到法院的司法审判的逻辑与被告人辩护的方式,并涉及到犯罪理论的界定.只有明确检察机关指控罪名的责任,罪由法定才能真正实现,才能使检察机关真正承担举证责任,才能使法院处在中立的超然地位,才能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从而实现刑事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各级人民法院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行使着更改指控罪名的权利.这是强职权主义传统的沿袭。法官可以在不妨碍辩护权行使和在指控罪名的框架内,根据事实和法律直接变更指控罪名,其他情形下应商请公诉机关变更诉讼。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改变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尽管法院拥有改变指控罪名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其不仅违背了控审分离和不告不理、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原则,而且正侵蚀和扼杀中国刚刚起步的刑事辩护制度。本文在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框架下,提出一个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侦查机关对他人款物采取强制性措施无需法院审查及当事人对此不服亦不能向法院起诉之不足,有必要构建财产保护令制度。该制度的最大价值是既可避免当事人直接将侦查机关作为被告诉诸法院,又能保障当事人有权将因扣押、查封、冻结引发冲突诉请法院审查。在刑事侦查中构建财产保护令制度对于限制权力与保障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我国而言,法院能否直接变更指控这一问题,在实在法与诉讼理念两大层面存在着实然与应然的冲突。我国现行立法对法院直接变更指控采取默认态度,但这与"不告不理"原则以及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要求是不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具有可诉性,这是公民享有诉权、被侵害权利获得公正救济以及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对于防范侦查权滥用与提升刑事程序法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的制度缺失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构建我国侦查机关程序性决定可诉性制度,可从有权起诉的主体、侦查机关及其程序性决定可诉性的范围、有权对程序性决定进行审查的法院以及提起诉讼的程序进行系统设置。  相似文献   

10.
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目前我国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之间存在着诉审双方的审前联系过多以及审判权对"不告不理"、"诉审同一"的违背等现实冲突。在今后应从适时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取消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的主体资格、对法院直接改判指控罪名进行适当变更等方面入手,实现我国公诉权与刑事审判权在相互制约之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效力与审判范围入手,结合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罪名变更上的价值选择与实践,对我国刑事审判中罪名变更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就相应的制度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由于所奉行诉讼模式和理念的区别,在法院变更指控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倾向性。对于审判与控诉的关系处理,大陆法系采"公诉事实同一"原则,英美法系则实行"诉因制度",各国各地区具体的法院变更指控制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王小红 《红领巾》2005,(1):16-20
我国行政诉讼暂时法律保护制度主要包括诉讼期间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制度以及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不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理解为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原告向法院申请停止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应当采用书面方式,可以在诉前申请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也可以在诉讼开始后,法院裁判前的任何阶段提出申请.法院应当在听取诉讼参加人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停止或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裁定,裁定应当说明理由.停止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裁定没有溯及力,并且可以由法院撤销或者变更.法院对行政机关可以适用财产保全措施,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应当予以扩大.  相似文献   

14.
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行政处罚的变更权也称司法变更权 ,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 ,运用国家审判权直接变更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 ,它是法院行政审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变更行政机关的不当行政行为 ,是法院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一种司法监督 ,尤其是对行政机关行使处罚权的一种有效制约 ,是一种积极的司法行为 ,具有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因学术管理而引起的美国大学与学生之间的违约指控主要有四类起因:即高校的教育和教学质量,成绩评定和学术评估,学业和学位要求的变更以及学业和学位要求的解释。在处理上述违约指控的过程中,美国联邦法院以及各州的法院仍继续遵循很多传统的原则和先例。  相似文献   

16.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仲裁协议对当事人的约束性仲裁协议对当事人的约束性一方面是指仲裁协议一旦依法成立,即对当事人直接产生了法律效力。它约束了当事人就特定争议事项向法院起诉的权利,而承担了不得向法院起诉的义务。另一方面,任何一方原则上都只能就仲裁协议中规定的事项提交仲裁,而对于任何仲裁协议范围以外的事项,对方当事人则有权自由决定是否承认或涉及该项争议的仲裁,有权对仲裁庭就该项争议进行的仲裁提出异议。而且,即便就该项争议仲裁庭作出裁决后,也还有权以有关事项超出仲裁协议的范围为由而…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危险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公益,而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特定机关也可以不经申请而依职权主动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特定机关包括检察院和公益性社会团体及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是指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审判之前这一过程中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由侦查机关主导 ,缺乏必要的程序制约措施 ,往往发生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因而需要引入刑事审判前司法审查等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  相似文献   

19.
赵明正 《太原大学学报》2013,14(2):46-50,53
行政诉讼起诉难是我国行政诉讼困境的重要表征。起诉虽然是起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单方行为,但致使起诉难产生的因素却不仅限于起诉人一方,起诉难产生的原因更多是在于实定法规定的不足和不合理,也存在于起诉人与行政主体及法院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为解决行政诉讼起诉难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提升起诉人自身能力、知识水平,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禁止行政主体对行政诉讼起诉制造障碍,改革和完善法院的立案审查制度及规范,改革法院的财政、人事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合同自由原则,是指任何人,包括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公民个人,是否签订合同、同谁签订合同、签订什么样的合同以及变更、解除合同,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自由意志。具体讲,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除国家指令外,当事人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自主地决定签订或不签订某个合同;第二,在签订合同时,有选择对方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共同决定合同内容和选择合同形式的自由;第三.当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有权选择解决合同纠纷的方法,如协商、调解、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当然,合同自由原则并不是绝对自由,其前提是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订立、履行合同,不得违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破坏国家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