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2.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3.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4.
请理解我们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5.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教育》2003,(7):23-24
2001年第1-2期合刊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发表了《新校园童谣31则》,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近几年对校园童谣的关注有增无减,其观点也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童谣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不可能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也许有些就是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已,也许有些是孩子消极情绪的发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孩子们可以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缓释和放松。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但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摆脱心理紧张的办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新童谣在学生中早就开始流传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生活。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但和成年人相比,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只能采取这种调侃的方式排遣和宣泄心中的烦恼。同时,新童谣也给学校、父母和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压力,应该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儿童诗人们也要多为儿童创作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真正描述儿童天性、表达儿童心声的积极、健康的童谣。  相似文献   

7.
童谣是一个“蓝皮书” 我认为童谣是儿童真实的声音,是儿 童从自己的视角创造出来的、表达他们情 绪和心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在这些童谣里, 有孩子们的直率和想像力。这是孩子在特 定年龄段、在很大压力下的一种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成年人理解它的时候,不要离开 这个特定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刊发表的《新校园童谣31则》不仅引起了学校、父母和孩子们的关注,也引起了全国人大部分代表们的关注。2001年3月8日,在“两会”召开期间,北京团部分代表在会议间隙谈起了这些童谣。任明代表和蔡瑶铣代表认为,童谣流行校园的主要原因是孩子们生活单调,学习压力大,没有太多的宣泄.消遣方式,只能以调侃师长的童谣来排解紧张.不满情绪。广渠门中学校长李金海代表也认为童谣给教育敲响了警钟。他说,这些新校园童谣中的有些内容不但不健康。有的甚至还流露出暴力情绪,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社会要真正给孩子们”减员”,卉…  相似文献   

9.
时值炎热的8月,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要入小学了。比孩子焦虑和兴奋的是家长,有些家长把孩子入学当作人生的起跑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所以也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一首好听的儿歌,足以让人铭记一生。儿歌以短小的形式、明白浅显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情趣,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但是我们却发现,目前像“小小少年,没有烦恼”“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等脍炙人口的儿歌在孩子们中间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成人的流行歌曲、情歌和一些不健康的“歪”儿歌,有些孩子竟唱“我去上学校,背着炸药包”之类的经过改编的“儿歌”。童言无忌,通过童谣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种自我防御机制,能借此使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据一家杂志社举办的座谈会称,没有一个孩子认为传唱这样的儿…  相似文献   

11.
新校园童谣31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童谣是在同学们中流传广且快的一种儿歌形式。这些童谣有的是填新词翻唱了流行歌曲,也有的是改写了古诗词,还有孩子们自编的充满智慧的顺口溜。这些被广泛传唱的童谣,有的反映了学生们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的无奈,也有的似乎没有什么复杂的意义,只是好玩儿而已。也许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怎么竟然说这样一些“混话”,但“混话”也好,“趣话”也好,毕竟都是孩子们的文化。我们之所以把这些童谣刊登出来,是希望成年人们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童真世界,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烦恼。本期收集到的童谣,得到了张红梅、陆士楠、刘剀、穆云等老师及李冰寒等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鸣谢。如果广大读者还知道更好玩的童谣,不妨写信给我,传来你的“流行快报”哦!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能否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分歧。在实施心理惩罚时,学校教育工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职业权力,不应该受到任何谴责,对于有些学生,也只能采取各种惩罚措施才能奏效;家长则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品,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别人,包括老师在内,不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而社会则认为,儿童是受保护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家长没有权力对孩子进行惩罚,学校教育者的职责是教育学生,社会或法律并没有赋予教育者惩罚学生的权力,不可以随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因此对于心理惩罚,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法律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孙:陈老师,您好!2001年1期—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些来自学生口中的校园童谣,您看了以后,怎样评价这些童谣?陈:我看了你们杂志上登载的《新校园童谣》以后,感觉内容上参差不齐,有的较有意思,也有教育意义,但也有一些我认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可能有些还比较消极。孙:作为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您认为校园童谣在一个人的童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陈:童谣不是现在才有的,它自古就有。历史上的任何一代人,在小的时候都朗诵、传唱过各种童谣。可以说,孩子们都是伴随着童谣长大的。我们成年人回忆起童年的生活,谁不…  相似文献   

14.
学生心理自我防怀机制,是学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倾向,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机制可以减轻压力,减少焦虑情绪,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而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机制,则会使学生缺乏自信、丧失斗志,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作为教师和学生家长应该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心理自我防卫机制,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使孩子走出潜意识中的心理误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歌唱教学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芳梅 《文教资料》2007,(30):122-123
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孩子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学习的能力,并正确地范唱,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体验歌唱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丁雅珍 《考试周刊》2014,(23):185-185
<正>民间童谣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而儿歌内容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幼儿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因此,儿童可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童谣不仅能使孩子得到智识教育,还能让他们得到情趣教育、文化教育和品德教育。著名儿童学家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能滋润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  相似文献   

17.
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的英语习得,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强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帮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吃零食,是孩子们的享受,对成年人而言,也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回忆。但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对待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上,父母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多父母认为,吃零食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应该让孩子吃零食。在访谈中,一位母亲抱怨说:“孩子小时候喜欢吃零食,把牙齿都吃坏了,开始长龋齿,硬的东西都吃不了,很多东西不能吃。”有些孩子也承认他们已经“尝”到了零食带来的恶果:“我以前喜欢吃零食,吃完零食以后就不想吃饭了。”“我喜欢在睡觉前吃零食,结果越吃越胖。”另一些父母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童谣是儿童七彩生活的点缀,是陶冶儿童幼小心灵的音符,是儿童成长期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看似浅显易懂的童谣,其实蕴藏着厚重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儿童精神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童谣也有着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不能替代的价值。为此,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童谣"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现课堂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文教资料》2013,(19):103-104
压力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体验。孩子在生活中也有压力,一方面可能是他们意识不到,另一方面能够感到压力的存在,且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缺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常常不能自己解除压力。然而,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压力问题,并积极培养儿童自我调适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