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教师就必须要善于创设情境,多问几个“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法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思维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也就有了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励学生以最佳的心态进入到学习之中。例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将圆柱体逐步转化为圆锥体,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课题时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要知道一些什么?学生思考后提出了以下问题:(1)什么叫圆锥?(2)圆锥有什么特征?(3)什么是圆…  相似文献   

3.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学生学得好与坏,不仅要看他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他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教师一上课就问:“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看看.”然后教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鱼放入装水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对着瓶颈烧.瓶颈的水烧开了,而金鱼仍在水中游来游去.教师说:“看来,这真是条烧不死的神鱼,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由于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于是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发现了问题,也就有了探索的目标,学生才会想方设法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抽象画美术老师要学生画抽象画 ,某学生交了一张白纸 ,老师问 :“画呢 ?”学生答 :“这就是画。”“你画的什么 ?”“牛吃草。”“草呢 ?”“被牛吃完了。”“牛呢 ?”“吃完草 ,走了。”独角羊某小学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羊”的写法 ,便解释 :“这个字上面有两点 ,就像羊的两个角 ,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它们丢了。”第二天 ,就有一个学生偏偏把“羊”字写成“羊”字 ,老师问他 :“羊字上面的两个角呢 ?”该生振振有词道 :“这是独角羊。”最大的东西老师问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 ?”学生回答 :“眼皮。”“为什么 ?”“只要眼睛一闭 ,全世界都…  相似文献   

5.
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新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但数学问题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刚开始,我请学生看图提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不问自答,如:图上有4棵树,树上有9只鸟。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什么是问题呢?我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即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观察、提问。到校园里走一圈,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回到教室后,我先问:“学校里有几个滑梯?”学生齐声回答有7个。我接着问:“你能向同学或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有了现实体验…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一开始就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辨认几个等圆中的扇形(如图1—4),提问:“这四个等圆中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是随着什么变化的?”然后让学生辨认两个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如图5—6),提问:“这两个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又是随着什么变化的?”通过上面两问,使学生初步了解扇形面积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有关,为分散教学难点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扇形面积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因此如何利用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挖掘教材内在的潜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既要切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切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学生学得好与坏 ,不仅要看他回答了多少问题 ,还要看他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如教学《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 ,教师一上课就问 :“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 ?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看看。”然后教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鱼放入装水的烧瓶中 ,用酒精灯对着瓶颈烧。瓶颈的水烧开了 ,而金鱼仍在水中游来游去…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就是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认知矛盾或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思维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CAI课件演示:一只拴在木栓上的羊在草地上吃草的动画场面。2提问:看这只羊吃草的场面,你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羊所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CAI验证)3揭示课题:圆的面积你们会求吗?关于圆的面积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生:意义、公式、运用……)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圆的面积有关的这些知识。(板书:圆的面积)〔评析:创设问题情境,以羊能吃到草的最大草地面积是多少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求圆面积的实际作用,引起学生认知上…  相似文献   

11.
我们把让学生面临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称为“问题情境”。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领悟课文的深层意义。一、无疑处生疑1 在学生读书不觉得有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如《二六七号牢房》一文中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 ,从窗子到门是七步 ,这个 ,我很熟悉。”“走过来是七步 ,走过去是七步 ,是的 ,这一切我很熟悉。”学生读这些似乎很普通的句子 ,只知“七步”是写牢房的狭窄 ,往往不去思考蕴涵在“七步”、“熟悉”中的深意。于漪老师教学时这样设疑 :“这里为什么要写这四个‘七步’ ,两个‘熟悉’ ?为什么用…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教学情境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巧设“愤”“悱”情境,诱发学生合作欲望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我先设问:“同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成探求新知识的动力。一、创设兴趣情境,以趣引思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就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从而学习积极性高涨,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引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用数学本身固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其积极思维。如教学“年、月、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是一年过一次生日,可是有一个小朋友今年 12岁了,却只过了三次生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一奇异的问题,必然把学生带入探求知识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状态,课学教学的情境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新课教学的方法。一、创设情境,以境育情教师通过讲解小故事或常见的自然现象,唤起学生的共鸣,创设出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必能激发出学生探究其因的兴趣,达到师生情感与教学目标同步的目的。如讲“光的干涉”一节时,我先让同学们回想在阳光1“放一盆肥皂水,会看到什么现象7这些彩色条纹又是怎么样产生的?通过铺设这些问题的情境…  相似文献   

17.
陈贤翠 《教育艺术》2003,(12):18-18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新的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惑和惊奇开始。”学生思维是因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而引起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体现在善于将教科书上的结论转化为问题,二是创设开放式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并能产生新的问号。如“联系和综合”——“生日  相似文献   

18.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中宁县关帝中学周志山,刘素梅一、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在每节课一开始,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新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如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可以提出问...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想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相似文献   

20.
胡燕 《湖北教育》2003,(23):31-3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缔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而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值得品味,并愿意体验,自主地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