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庭前准备程序的内容形式都亟等改革与完善。这是借鉴国外司法经验以及我国司法实践在理论上探讨的需要。我国民事诉讼中庭前准备程序的内容包括庭前证据交换、当事人确定执点等等,而进一步完善它的内容对于保证诉讼公正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议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司法改革实践中,审前准备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逐渐得到重视.目前我国诉讼程序法对诉讼审前程序的规范不尽人意,答辩制度、证据交换制度、举证时限制度中的缺憾成为制约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审前准备程序界定,分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审前程序的现状,并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庭前会议程序定位于庭前准备程序,是庭前准备程序的一项核心制度。庭前会议程序对于促进庭审程序的顺利、高效开展以及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庭前会议程序虽然已经规定于新《刑事诉讼法》之中,但是庭前会议未能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庭前会议程序应当成为非法证据排除的一道闸门,既保证庭审的效率和公正,又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美民事诉讼准备程序静态的立法规范和动态的司法实务进行比较考察 ,试图为重构我国科学合理的民事诉讼准备程序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美民事诉讼准备程序静态的立法规范和动态的司法实务进行比较考察,试图为重构我国科学合理的民事诉讼准备程序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审判需要一定的诉讼费用,而民事诉讼费用制度就是我国司法机关制定的平衡诉讼主体与司法机关、社会之间的费用分配问题.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既承担社会司法程度的责任,又承担着司法机构自身运营的责任,所以民事诉讼制度存在很大的不足.本文从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角度,对我国现有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程序基本价值、程序现实价值和程序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立案是诉讼程序的开始,是进入司法途径的门槛.我国的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立案存在不少问题,它使得我国的环境司法进程受阻,应当完善我国环境侵权诉讼立案制度,以更好地完善与推进我国的环境司法.  相似文献   

8.
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方式,是当前刑事审判的改革话题中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节约审判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着眼,以强化庭前准备、庭前证据展示等环节入手,说明了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公诉案件预审制度的合理运行是刑事诉讼运行中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率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并未设置专门的公诉案件预审程序与独立于实体审判法官的预审法官,新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虽然将非法证据排除等重要事项纳入了审前准备程序,但却依旧存在"预审内容"和"预审法官"的规定空白。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三法域都在刑事诉讼立法中明文规定了公诉案件的预审制度,其中设置独立于庭审法官的预审法官、完善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增设庭前预备会议程序等许多立法制度与司法实践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将庭前审查程序中案卷移送的方式回归到全案移送,其存在着无法防止不当公诉和排除法官预断,以及难以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和辩方庭前参与的弊病。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尚无司法审查制度支持,对检察权和司法权关系定位不当,以及受传统诉讼观念影响所致。就此,我国应该逐步建立预审法官制度,完善配套程序,以实现庭前审查程序的过滤、分流和保障被告人人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作简要说明,然后详细介绍美、德等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内容及其特点,最后分析一下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的刑诉法建立的庭前会议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适用率低、各地运作程序不同等问题,制约着其功能和价值的实现。完善庭前会议制度首先要明确其程序定位和制度需求,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启动事由完善、启动程序完善、庭前会议内容和效力完善等。  相似文献   

13.
答辩失权制度不仅是提高民事诉讼效率、实现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也是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答辩失权制度在庭前准备阶段能促使当事人积极提交答辩状,从而尽快初步确立争点,便于证据交换,争点的确定与整理促使庭审质量的提高。然而我国目前并未确立答辩失权制度,制度的缺失导致提交答辩状的任意性,导致庭审效率低,从而对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要求。本文从答辩失权制度的价值分析入手,进一步分析我国的立法及司法现状及域外制度,通过比较我国与域外法律背景及配套制度的差异,提出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中的"庭前准备程序",同时对被告的辩护权进行了一些完善,并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原有的控辩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期望通过对其他国家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探讨和比较,结合我国本土法治资源,为我国的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对于庭前会议制度的规定,进一步细化了庭前准备程序,这对于整理和明确讼争要点,保障集中审理,提高诉讼效率,保障控辩平衡,规范公诉权的有效行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庭前会议程序仅有雏形,具体的运作规则还未规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庭前会议制度,庭前会议的功能应定位为初步开庭的程序,其具体运作应以非法证据排除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法庭旁听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庭旁听权的基本保障和实现是公开审理原则的重要内涵,对于司法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法庭旁听权实质上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司法民主化和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而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司法机关自身利益考量,法庭旁听权的实现还存在限制和被变相剥夺的情况,难以很好体现司法的程序公正性.因而,严格庭前公告,加大司法投入,进行制度完善,进一步保障法庭旁听权落实到位,是实现司法民主和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释明权制度在民事诉讼中作用逐渐被重视,无论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均在民事诉讼制度中作了相关规定。我国正处于民事诉讼模式的转型时期,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践中把握,构建审前准备程序释明权都具有迫切的必要性。本文从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法官释明权行使原则、主体、方式、内容以及不当释明五方面来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准备程序中法官释明权的行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工作中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涉诉信访不断增多,民事审判的公正受到质疑,给民事审判提出了新的挑战。完善庭前准备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优化纠纷解决机制,提高法院的公信力。因此,应建立中国特色民事庭前准备程序,确保庭审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确定了我国的庭前会议制度,这是我国第一次对于庭前审查规定专门性程序,将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纳入了审查的范围,规定审判人员可以就相关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从而实现程序分流、确定庭审中心、防止法官预断的功能。然而,庭前会议制度在效力、主持者、参与人、启动方式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规定,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直接影响着民事审判的公平、高效,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应针对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