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诗词中常出现一些乐曲名称,如“折杨柳”、“梅花落”等,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且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鉴赏古典诗词时,就一定要注意这些乐曲并把握寓意。  相似文献   

2.
在高考古诗词的鉴赏中,常会遇到一些乐曲的名称,这些乐曲不但有其特定的含义、情感和寓意,而且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些音乐曲调的含义和特征,有助于理解诗歌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正>"诗言志",诗歌常通过文字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志向等。鉴赏诗词,一般从意象入手,探析意境,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有一些诗词,作者常把乐曲名融入其中,含蓄蕴藉,创造出新奇高妙的艺术境界。如果鉴赏者不懂乐曲特定寓意,诗人特定的情感就难以准确把握。因此,了解一些乐府曲调,对我们鉴赏古诗词及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大有帮助。笔者以李白的诗歌为例,谈谈常见乐府曲调在诗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词音乐"是指在内容上以古典诗词为歌曲内容的音乐作品,它的审美特色有:词的尽善尽美,在乐曲方面表现出结构性抒情的特点,思想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音乐"审美特色研究,探讨了它的现代美学功用。  相似文献   

5.
<正>古典诗歌中,许多诗人往往将古曲调融入诗歌,从音乐上讲,这些古曲调往往有着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对整首诗词的意象理解或情感表达起着重要的暗示作用。曲调的数量很多,但化用入诗的毕竟有限。因此,了解中国古诗词语句里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曲调及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快而准确地把握诗词中的情感基调,体味出作者所营造的意境,进而真正地鉴赏作品。陆游《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存的古典诗词有上万首,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从这些古典诗词中可以通过诗人的笔墨再现中华浩瀚的历史,可以了解各代君王的风采、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诗人丰富的情感及生活。通过对不同时期诗人所在社会背景的解读、写作手法的解读以及情感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7.
陈翠玲 《广西教育》2008,(30):34-35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寓意深邃。诗词教学应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古诗词教学情境是与古诗词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与情感体验的总称,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现代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张李萍 《成才之路》2014,(32):54-54
正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篇目繁多,流派各异,题材丰富,意蕴深远。这些古典诗词作品,从一定层面反映了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或人生阅历,或情感意蕴,或理想抱负等,对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从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古典诗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或者在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时,过于程序化、浅显化、个性化等。因此,笔者建  相似文献   

9.
把握古典诗词的情感内涵,既是古诗词阅读鉴赏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古典诗词表达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独特性、传承性、丰富性和抒情方式的多样性。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对情感的把握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和障碍,针对这些问题,试从多方面入手提供解决的方案并示例。  相似文献   

10.
姜海军 《语文天地》2012,(23):47-48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那么,如何鉴赏和复习教材中古诗词呢?一、抓住诗词的信息诗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首先抓住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或诗的类别。如《伤田家》,"伤"为"哀","田家"为  相似文献   

11.
历代不少诗人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了解这些乐曲,对我们理解诗词大有裨益。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日记》2014,(2):30-30
正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能熟知并懂得诗歌传统意象的象征性,从而以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那么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这里我试举几例有关愁苦寓意的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中常嵌进乐曲的名字,这些主旨不同的乐曲往往具有特定的寓意,它们对全诗的意象塑造和情感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古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浅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迪 《天津教育》2021,(1):104-105,108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让他们从古典诗词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学习诗词中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强烈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价值观念以及锐意进取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学习古典诗词中的这些精神就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历经几千年,经过岁月的洗礼,在情感的表达方面变得丰富多彩。"秋"这个被历代诗人引征到诗歌里的词语,被赋予了各种感情色彩,或哀愁怨愤,或痛悔遗恨,或缠绵悱恻,或桑梓之情,或幽愁暗恨,或伤古怀今等等。实为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而本文旨在结合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将被诗人所赋予情感的"秋"的意象做简要分类,以便在后来学习关于秋诗秋词的过程中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阅读过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咏竹或诗词中涉及“竹”意象的的读者,大抵会注意到其对“竹”意象叙述,多写竹的正直、高洁、坚韧等品格,或于竹前月下饮酒作诗、或与竹影清风共享隐逸乐趣。在这种有趣叙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儒家文人通过这样的叙述,试图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一种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揭示出它所隐含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词虽然因其脍炙人口而备受高中学生喜爱,但是,教学古典诗词时,学生对蕴含于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优美意境、作者情感等丰富意蕴却常常感到难以把握.学业检测或者高考时,面对古典诗词阅读理解题目常常产生难以下笔之感.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古典诗词自身的特点.比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诗词,因为深深地印刻着古代社会现实与人文精神的印记、作者与众不同的身世痕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个性特征.当然,也与学生的学而不得其法、无法快速感知古典诗词的情感意蕴或叙事内容等有很大的关系.下面谈谈引导学生快速解读古典诗词丰富意蕴之技巧.  相似文献   

18.
"弱德之美"是中国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其多年的诗词研究过程中总结提出的。在目前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2016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要求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但是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本文将用"弱德之美"这一理论来指导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更能体味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古典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烛照古今。这文学长河,孕育了一代代诗词巨匠,他们吟哦讽咏、挥毫泼墨、文思飞扬、情感激荡。所以我们在解读和欣赏古典诗词时,必须追寻诗人情感流转的历程,在百转千回、跌宕起伏中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诗词独美的意蕴。一、情感流露,孕育言辞美古代文人博览群书,含英咀华,文采斐然。情感表达或豪放洒脱,或温和婉约,或悲苦缠绵。情感的宣泄,倾注于字行里间,孕育了绝  相似文献   

20.
<正>怀古题材的古典诗词的发端是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作品《登楼赋》。此后,此类题材的诗词浩如烟海,其内容则大多为感怀之意。"怀古类"诗词的艺术特点比较鲜明:情感触发方式上多数由眼前之事物生发而来,这些引发联想的事物,一般是某个地点、某处景物、某个事件、某个人物等等;内容表达上多数以对举交融的形式出现,往往是时空的对举、古今的对照,运用对比的模式,或明或暗;情感主题上多数表达或抒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