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分蘖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水稻穗数的多少并进而影响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分蘖又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意义。我们与合作者共同努力,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2003年4月10日出版的Nature上[1]。  相似文献   

2.
就水稻分蘖在栽培上的应用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双穗雀稗对直播早稻的危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双穗雀稗在水稻田中的生长情况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杂草每株主茎分枝数平均63.7个,主茎长平均2.67m。在早稻生长前期,该草对稻分蘖影响不明显,主要在稻分蘖盛期以后,降低稻的分蘖成穗率及结实粒数。在(1 ̄5株)/m^2范围内,每株双穗雀稗可使水稻减产约10% ̄13%。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施用氮肥+能促进水稻的生育进程,可以提高分蘖速度,对形成水稻产量的各因子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较常规对照增产达到2.6%。  相似文献   

5.
求两类植物的分枝(蘖)特性的数学公式,如分蘖特性较强的树木,农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其分蘖特性存在一种分级的层次状结构分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轻便地解决分蘖进程中的统计与测算,化困难为容易,较为浅显。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主要验证秸秆腐熟剂对水稻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为今后推广作为依据。试验共设计两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加施用秸秆腐熟剂4kg和6kg,通过调查水稻生育进程、分蘖指数、水稻长势、稻倒伏情况及病害、水稻产量性状等,验证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的影响,并找出最佳施用方法。试验结果证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对水稻生育进程没有影响,水稻各项生育进程一致,但能促进水稻分蘖,并对水稻产量有增长作用,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秸秆腐熟剂4kg处理与6kg处理每亩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0kg与150.1kg,亩增产率分别达到15.0%与37.5%;大区实收亩产施用秸秆腐熟剂4kg/亩处理与6kg/亩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20kg与6.7kg,增产率分别为3.4%与1.1%。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液体苗床肥应用,结果表明施用液体苗床肥处理苗期茎基宽比对照宽0.03厘米,液体苗床肥具有壮苗,增加水稻分蘖,促熟、较好地增加水稻产量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对液体苗床肥应用,结果表明施用液体苗床肥处理苗期茎基宽比对照宽0.03厘米,液体苗床肥具有壮苗,增加水稻分蘖,促熟、较好地增加水稻产量作用。  相似文献   

9.
施用硅肥旺使水稻早分蘖、早抽穗、并有一定的促早熟的作用。水稻植株样品化验分析施用硅肥,水稻的穗重、谷草比值均较对照增加,其中以处理2最好亩用硅肥旺30kg,其次是处理1亩用硅肥旺20kg。  相似文献   

10.
施用硅肥旺使水稻早分蘖、早抽穗、并有一定的促早熟的作用.水稻植株样品化验分析施用硅肥,水稻的穗重、谷草比值均较对照增加,其中以处理2最好亩用硅肥旺30kg,其次是处理1亩用硅肥旺20kg.  相似文献   

11.
水稻返青分蘖期是指栽秧至拔节孕穗之前的这段时期。这个时期是决定穗数,并为穗粒发育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水稻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形成足够壮蘖、防止僵苗。  相似文献   

12.
硅肥是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化肥品种,这是因为水稻是一种典型的喜硅农作物,在硅含量充足的生长环境下,水稻的生长会更加健康快速,抗旱、抗倒伏以及抗病虫害能力更强,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增收。但是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其施加硅肥,所带来的增产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合适的时期对水稻施用硅肥,才能达到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现本文就针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下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进行调查,指出在水稻硅肥在作为基肥或分蘖肥时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寒地水稻在早春育秧期间,在大棚内四周采用聚苯隔板处理,能有效提高大棚边苗床下6cm土层温度,比CK土温高2℃,播种前置床化冻深度50cm左右,比CK深15cm以上,为播种后水稻萌发及秧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对提高边苗素质,育壮秧奠定了基础。聚苯隔板处理的秧苗素质好,分蘖最多,10株茎基部宽22mm比CK宽3mm,单株根数比CK多1条,叶龄标记穴分蘖比CK多3-4株。聚苯隔板处理的水稻产量高、效益好。其亩产量比CK多140.1kg,亩纯增效益378.2元。聚苯隔板处理投资小,操作简单,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提质增效,应当做常规育秧技术措施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吉兴乡水稻早育苗插秧早在一九六七年开始,因立枯病所害,一直没有推广开,一九八三年全乡水稻旱育功推广面积三千零九十六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百分之三十九点四,平均亩产八百三十二斤四两,比直播田增产近一倍,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栽小苗的的缓苗快,成活率高,分蘖早,生育提高,病害轻等优点,产量上看五月十日栽的小苗和五月三十日前栽完的大苗产量差异不大,比六月上旬栽的大苗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数年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引起水稻黄绿叶突变性状的机理。培育高光效的高产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水稻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生理水平上,同时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在改良水稻光能利用方面至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叶色突变体是开展光合作用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l是栽培稻品种“镇恢249”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颜色相比,幼苗为黄色,易与正常幼苗区分,且不受环境影响;中后期缓慢变绿,后期叶色接近野生型。虽然ygll突变体生长量和单穗重较野生型低,但分蘖能力增强,成穗率增高,熟期适中,产量达到每公顷6.759吨(亩产900.12斤),因而具有较大的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稻苗期水分亏缺产生补偿节水效应的亏缺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燕  王根轩 《科技通报》2009,25(6):784-791
为探讨调亏灌溉对水稻苗期的光合产物分配及氮素积累的影响,采用人工气候室内盆栽实验,在水稻三叶一心期至分蘖前期为止设计持续干旱0 d、3 d、6 d、9 d和12 d五个处理组。结果表明: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下降,前者下降略为缓慢使得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同化产物在叶片中的含量高于茎鞘,但叶片中的氮素含量低于茎鞘。2)恢复灌溉后,受到胁迫的处理组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迅速升高,干旱3 d和6 d的处理组光合水平超过对照,然后又有所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因为蒸腾速率的骤然升高而降低,之后有所恢复。干旱处理组的叶片中积累的同化产物转移至茎鞘和其他部位供其生长,使得叶片占总干重的比例下降。所有干旱组的茎鞘含氮量都在复水后增加明显且均高于对照组。3)各亏水处理组均表现出一定的补偿生长,包括根系的吸收补偿和光合系统的生理补偿。其中干旱3-6 d的水稻苗期亏水阈值产生的补偿效应明显。苗期水稻干旱引起光合产物的分配和氮素的积累的改变,从而发生复水后的补偿效应,提高植株的素质,提高水稻的分蘖能力和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旱育稀播,培育壮秧 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只有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一)壮秧的标准.秧龄35-45天,叶龄4.5~5.0叶,苗高10-13厘米,根数13-15条,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  相似文献   

20.
种子包衣是当前推广的一项农业技术。水稻种子包衣直播栽培,就是在种子的外围包覆以过氧化钙为主的氧化剂、微量元素、杀菌剂、生长激素、肥料等多种物质的包衣剂,直接播种到本田的新式栽培方法,具有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出苗率、分蘖多、抗倒伏和高产等优点,采用水稻包衣直播技术及需掌握如下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