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淑艳 《教育》2011,(33):4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习中的最高境界,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最高境界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点拨、撞击。因此课堂教学的激趣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课题。导语引趣导语历来是教学的突破口,可起到  相似文献   

2.
正一、创设激趣教学,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无穷的乐趣,那奥妙无比的文字,形象生动的修辞方法,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有抑扬顿挫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无不引起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只要教师准确地抓住切入点,适当地引导,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汉语言音律抑扬顿挫,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教学合力,互相促进,教学相长。那么该如何去激"情"导"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4.
徐宽海 《快乐阅读》2011,(23):173-173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课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下面谈谈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点滴体会:一、巧设疑问,设置情境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教学合力,互相促进,教学相长。那么该如何去激“情”导“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乐学”看作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语文教材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注重从儿童生活实际入手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审美性、趣味性和感染性。因此 ,必须寓愉快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充分发挥其激趣、导学的功能。一、在活动式教学中体现主体性课堂上如果教师单纯讲授的时间超过 1 0分钟 ,小学生就会感到厌倦 ,继而情绪低落 ,不愿去思维。因此 ,教学中的“乐”,应从学生主体的自我活动、自我实践的内在体验中来 ,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功中来。在教学《蜜蜂引路》这一课时 ,可调…  相似文献   

7.
情境创设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策略,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创新情境模式创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已经不容置疑.但是如何创新情境,下面我根据创新情境,创设"三线"阅读教学模式谈以下几点. 一、创新情境,创设"引线"模式,激情激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向往"之"的欲望,课伊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它犹如一场戏的序幕,以序幕为引线往往能深深吸引观众的眼球,对剧情产生神往的心态.所以一堂课的开始是否吸引学生往往决定了这堂课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8.
胥颖露 《江苏教育》2014,(22):57-58
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能使音乐教学"有情趣、有创想、有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激趣,精选教材;依需设境,以境导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堂离不开"趣"。富有趣味的课堂既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是提升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说道:"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一线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兴趣的重要性。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毫无疑问,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甘子超 《师道》2006,(3):24-2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情感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而教学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最直接的原因。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学生都有好奇、好美、好动、好问等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因此,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的创设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境,以情激趣,以趣启智,智情并育,和谐发展,就有可能实现物理课堂的素质教育目标。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它是学生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参与、内化、吸收才能…  相似文献   

11.
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是对生命之乐的一种体悟。趣还可以说是一种带有或浓或淡的欢愉、喜悦、快乐情味的美感形态,其在心理学上的一个内核是乐。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是和谐课堂、生态课堂,还是生命课堂、有效课堂,都离不开以趣乐激教、促学。在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中,师生的情感就会激发,知识的琼浆就会在畅通的渠道中进发、流淌。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习政治的情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因文制宜、因时而设,积极创设出美的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那么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的情境呢?一、运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相似文献   

13.
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状况,采用什么样的模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说法,但无论那种说法,有六个环节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激趣、定向、自学、质疑、解惑、总结。一、激趣——高效课堂的基础兴趣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切合新  相似文献   

14.
一、心动——开启学生情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播放歌曲《英雄赞歌》。教学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可采取激情导入,唤醒学生的兴趣: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童年,它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那里有山、有水、有白云。童年就像一段浓缩的历史,记录着我们儿时的酸甜苦辣;童年就像一个沉淀的童话,充满了奇特的想象。那鲁迅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引发学生积极钻研、自主探究的主要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就会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管理者,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维能力,必须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既然快乐语文是一种教学实践,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发掘文本的快乐因素,构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1.激趣开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开篇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的。教师以巧妙的形式激趣导入新课,能够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长春版四年  相似文献   

17.
曾荣 《教学与管理》2012,(10):65-67
教育心理学家格里诺曾提出"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有效的情境能以境育情,起到引趣、激疑、诱思的作用。教师实际教学时,对同一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活动背景、不同的教学环境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笔者  相似文献   

18.
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导读好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者、思考者和探究者,就决不能离开教师课堂上科学合理有效的“导”。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呢?笔者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创设新情景:导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趣,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新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往往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  相似文献   

19.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课堂饱含趣味,深深地吸引学生,以趣激趣,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那么,怎样让语文课趣味盎然呢?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因而在学习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视学习为负担。这种"对学习无兴趣——厌倦——负担——辍学"的恶性循环,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质量。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就曾提倡"乐学"的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乐"。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