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教学设想 1.高中语文第四册共两个古代散文单元(第五、第六单元),学习这两个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祭十二郎文》是其中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首先应从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安排学生自学课文,熟读文章,积累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选编的是四篇内涵比较丰富的文艺随笔。其中,《咬文嚼字》讲的是写文章时应该“炼字”的道理;《读<伊索寓言>》揭示并嘲讽某些社会现象;《说“木叶”》解说和阐发了一个文学意象;《米洛斯的维纳斯》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这些文章很少抒情,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现在叫“专题”)第一板块“生存选择”,课文是《报任安书》和《渔父》。从课文对学生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方面来看,编者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个板块里,其用意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与学生一起学习完这两篇课文,就司马迁和屈原对彼此生存所作出的抉择进行小结时,引发的一场关于“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土比亚)的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4.
姜哲 《山东教育》2011,(9):30-31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编选了《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文章都是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反映的却是如何做人的大道理。而且每篇课文都有直接点明主旨的重点句.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上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中外科学家》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不是“之”字形线路,而是“人”字形线路.他(她)们清楚记得在小学读书时就上过一篇《詹天佑》的课文,课文里明确说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人”字形线路。笔者查阅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6.
《桥边的老人》是《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的开篇课文。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因为单元话题使然,往往围绕“叙述”展开,或介绍叙述人称,或分析叙述角度,却疏忽了对小说主题的挖掘。笔者以为,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本文主题对于“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大有好处,更何况“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本身就列本单元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这四篇课文。贯穿于这四篇课文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笔者做了以下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志建 《江苏教育》2006,(10B):10-11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9.
周宏 《小学语文》2012,(7):76-78
缩写是一一种很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习作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教版小语教材有个“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的单元,该单元的四篇课文为《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单元习作与主题紧密相连,内容为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底第1版)第二单元选编了《拿来主义》《我若为王》《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四篇杂文。杂文本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这四篇杂文,思想深邃,艺术手法上各有千秋,因此备受学生青睐。美中不足的是,如果从语言运用准确、规范的角度审视,除《拿来主义》一文外,其余三篇都略有瑕疵。现不揣浅陋,试将该单元课文中所出现的病句分类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包括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真实故事《画杨桃》和传说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情节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本组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周智 《学周刊C版》2011,(4):97-97
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入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必修三,定位为略读课文,编排于第四单元(科普文单元)中。学生独立学习或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能忽视其中的两个细节.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所选的课文。两篇课文在同一单元出现,编排者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对两篇课文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一、单元教材解读 这一单元教材的文化主题为“待人处事要真诚”。单元教材选取了四篇课文,其中《中彩那天》和《万年牢》,从“处事”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尊严》和《将心比心》,从“待人”的角度告诉孩子们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四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  相似文献   

15.
《争画》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四篇课文,根据选编意图,仍然要按照第三单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启发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课文中饱含的真情实感,做到入境入情,同课文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6.
“字词句段篇,内容一大片”,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共识。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许多教师将学生带进文本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貌似吃透文本,而实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支离破碎,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成体系。如果我们能紧扣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夯实一项训练,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走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单高效。一、紧扣一个“主题”,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成长的过程;教某人学习这些学科,并不是要他记住那些成果,而是要他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和廉洁等传统美德。课堂教学中,我以“认识古代英才”为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人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特别是将《三顾茅庐》与“练习3”的教学整合起来,欣赏“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勇武,再讲讲“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故事。而“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让学生整体掌握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而且加大了学习的张力,具有激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生平进行探究的作用。这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来选编教材,让学生在寓言、童话故事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本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生长情况,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懂得“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这一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统编教材(必修)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说明文,选编了一篇课内自读课文《一个好树种———泡桐》。这是一篇介绍泡桐功用的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布局谋篇,选择材料为突出泡桐特点,紧扣一个“好”字。在单元说明文教学中,这篇范文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20.
一、本单元教材处理方案: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有讲读课文两篇:《白毛女》、《龙须沟》;有课内自读课文一篇:《陈毅市长》;有课外自读课文两篇:《林则徐》和《高山下的花环》。五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单元知识”《谈谈戏剧》。本单元为戏剧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