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在我国逐渐兴起,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节目主持人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节目中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与听(观)众交流互动,这缩短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传播效果,为广播电视节目走近群众、吸引受众技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身处当今多元化的世界,作为节目代表符号的主持人必须具备独特的个性魅力,才能满足受众对节目多元化的欣赏需求。而主持人的魅力主要是靠语言魅力体现出来的,语言魅力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影响着千万人对节目的认同度。因而广大主持人必须要注重自己语言个性魅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充满个性魅力的、受广大观(听)众欢迎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论节目主持人言语交谈艺术冯恕“说话艺术最重的运用,就是与人交谈”——引自D·萨尔诺夫《说话的技巧》主持人直播板块节目的大量出现,是对广播电视宣传功能的发展。主持人现场直播言语交谈、做为一种新的尝试,显得亲切、自然,贴近观(听)众,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  相似文献   

4.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普及和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走上了主持人这个神圣的、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那么,在你走上这一岗位后,在你主持某一档节目时,你是否思考过“假如我是一名听(观)众,我怎么评价我  相似文献   

5.
广大受众在听广播看电视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由于缺乏真情实感或感情分寸掌握不好,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在广播电视日常的播出节目中,有很多稿件和节目内容都含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可是,有的播音员主持人不管稿件和节目的具体内容,总是用一个  相似文献   

6.
播音主持语言交际与情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广播电视走进千家万户,播音员、主持人这些以"说话"作为创作方式的人也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当今中国的老百姓接触最频繁、男女老幼不管什么样的文化程度都会对之评头论足并众说纷纭的媒介人物就是主持人。播音主持人这一职业面向的是社会各个阶层,拥有最广大的听(观)众群,他们以真实、具体的个性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并与大众交流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为大众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1991年10月4月到7日,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全国主持人节目研究会在杭州联合举行了一次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有三方面的同志参加,即节目主持人研究者、节目主持人及管理节目主持人工作的领导人员。这次研讨会是在总结节目主持人工作10年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并着重讨论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节目主持人工作与播音员工作的区别;目前节目主持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和节目主持人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结束的“华夏第一屏”杯全国广播电视优秀播音作品、论文评选会期间,我在广播组听了各省选送参评的新闻节目和主持人节目的录音,其中确实有一些堪称“上乘”的播音作品,特别是主持人节目的播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存在的问题及播音队伍中的困惑亦不容忽视。 (一) 获得一等奖的几个主持人节目,说它们好,主要是因为这些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与听众对主持人的期望更接近了。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如今,媒体已经从曾经的传者时代进入了以听(观)众为核心的时代,听(观)众已从最初的"你说我听"转变为有了收听、收看的选择权,并将欣赏趣味逐步走向个性化。因此,一批个性、特点鲜明的主持人应运而生。可以说,个性化是受众意志的市场反应,个性化是优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主持人能够具有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难题,许多记者不愿“碰”,不敢“碰”,怕招来麻烦。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搞批评报道的难度更大一些,因为主持人是以个人的名义和听(观)众打交道的,批评的权威和力度似乎很轻,搞不好还会“引火烧身”,所以有些节目主持人对批评报道缩手缩脚。这样说,是不是在主持人节目里就不能搞批评报道呢?其实不然,在这方面,主持人有自己的优势,掌握得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实践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创办分众节目的原因频率资源的扩展。广播电视台在开台之初,每个台只有一个频率(频道),综合台只能办几个综合性的节目,之后频率资源多了,能办多种节目,甚至成立系列台办多套节目了,面向分众的窄播节目才能提到日程上来。数字技术和宽带网络使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如今,尽管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了千万里“我”追寻着的“你”,但优秀节目主持人却愈来愈难寻觅了,是台站不重视?非也,瞧他们举办的针时节目主持人的这“赛”那“赛”,用心可谓良苦。是社会不热衷?错矣,有时哪怕是只招一个,也会引得几百人蜂拥而至,场面着实令人感动。有求又有供,市场为何不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节目主持人的招聘似乎是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调查学历看文凭,社会经验问阅历,读篇文章听语音,问个问题观反映,结果是有时当场感觉好的到了主持人工作岗位后却大失…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全国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承办的第三届“金话筒”奖评选,已于1997年10月间结束,评定了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广播电视各“百优十佳”节目主持人。城市电台送评的主持人共有55名获奖(占广播系统获奖总数的50%),其中金奖3名(列入十佳),银奖17名,铜奖35名。江苏南京、常州、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受众素养的逐步提高,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在节目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一档节目的好坏。一档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在内容上要有好的创意、构思、结构,而且有一位合适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难发现,近年来,一些收视(听)率高的广播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是与主持人的魅力和能力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应天常 《视听界》2000,(5):31-32
1999年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评选时,评委们对有些电台、电视台将播音作品送来参评感到非常奇怪(据说前几届也有这类情况)。后来大家终于“发现”,尽管20多年来我国主持人节目实践成绩斐然,主持人节目理论研究著述丰富,理论界却忽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宣传改革的深入和听(观)众感情交往的需要,许多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办起了有偿《点歌台》.省市大台办,县乡小台(站)也办;无线台办,有线台也办,真所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听(观)众要为家人、亲戚、同事、朋友点歌,只要交足歌项,即可如愿以偿,因而颇受欢迎.可以说,这是电台、电视台为听(观)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0月,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全国主持人节目研究会联合举行研讨会,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工作的10年成就和经验及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研讨会提出了一些可供研究的问题和见解,其中也有些不同看法。现摘要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23年的节目主持人发展历程犹如一个人一样走过幼年、童年,进入了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年时期.她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荧屏界,令全社会广泛关注.新世纪伊始,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全国"荣士达杯"电视主持人大赛,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了中国播音、主持作品政府奖,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研究会举办了第五界全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评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了首次<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新人奖>比赛等一系列活动,透过这些全国性的、社会影响甚大的主持人大赛评奖,人们欣喜地发现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新形象、新风貌、新标高,预示着主持人的美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成就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走过了硕果累累的10年,也是振奋人心的10年。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的出现,是我国广播电视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给我国广播电视带来了勃勃生机。实事求是地总结主持人10年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技术的创新,媒体的竞争,促使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兴起,各色节目主持人的大量出现。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各地,节目主持人的能力和水平还有着较大的差异,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还是少之又少,如果不迅速提高广大主持人的水平,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研究优秀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