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认可的中国的藏书观念是以藏为主、为藏而藏、藏而不用;谈论古代藏书楼也多批判其保守的一面,但我国古代也不乏开放型的藏书家,他们敞开门户、广招来学,把私人藏书从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该文在汇总6个著名的开放的私人藏书楼的基础上,归纳这些藏书楼主人的"储书供众"、"传布为藏"、"流通开放"等开放思想。最后分析这类私人藏书楼致用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对藏书家自己、  相似文献   

2.
赵长海  王涛 《图书馆》2023,(3):105-111
藏书楼匾额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物及艺术价值,充分体现出藏书家的雅尚志趣、藏书特色及藏书楼环境风貌,是我国灿烂藏书文化和悠久藏书历史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代浙江43位藏书家64幅匾额的分析,宋代藏书楼匾额已普遍存在,多为名家题写,亦有皇帝御书。藏书家字号、印章与藏书楼的名称、匾额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论南京图书馆与古代私家藏书楼的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图书馆的藏书规模位列全国第三,其重要因素是"南图"拥有150万册的古籍线装书,这些古籍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江浙一带的私家藏书楼。在"南图"百年历史中,直接大宗收购入藏私家藏书约有5次,分别是丁氏八千卷楼藏书、范氏木犀香馆藏书、陈群泽存书库藏书、朱希祖郦亭藏书和顾氏过云楼藏书。这些藏书楼的藏品中有许多都是前代藏书家一传而再传的故物,故图书馆得一著名藏书楼之大宗,就与明清以来的诸多藏书名家发生了关联,它们是历代藏书家对学术文化的贡献,也是民族文化绵延不断、代代相传的实证。  相似文献   

4.
清代嘉兴藏书业兴盛,私人藏书大家辈出.在藏书过程中,藏书家大多构建室、楼庋藏,并以典雅的名称命名自己的藏书处,以书蕴名,以名传书.这些充满了书卷气、书香味的室、楼之名,无一例外地折射着各个藏书家藏书的心理、情趣和旨归.这些异彩纷呈的藏书楼名,不仅是嘉兴藏书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地涌现了大量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本文介绍了醴陵市私人藏书家吴德襄和他的“石筍山房”藏书楼。  相似文献   

6.
熊大庆  夏曙霞 《图书馆》2007,(3):127-127,73
清代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地涌现了大量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本文介绍了醴陵市私人藏书家吴德襄和他的“石笱山房”藏书楼。  相似文献   

7.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海宁有一座响誉书林的藏书楼名叫“拜经楼”,楼的主人吴骞先生是一位名的学。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向世人介绍吴骞先生的事迹。可以认为: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化史中,藏书家们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是一段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谢智勇 《兰台世界》2012,(21):92-93
黄绍箕是晚清温州知识群体中的佼佼者,是一位广博精深的学问家,也是著名藏书家。本文以"蔘绥阁"藏书形成为线索,介绍了黄氏藏书楼"蔘绥阁"的馆藏特色,以及捐献给温州图书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沽上琅嬛:天津藏书楼与藏书家》是一部集藏书文化与城市文化于一体的专著,也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佳作。该书梳理了24个藏书家(家族)的藏书活动,通过缕述藏书家与天津的渊源揭示“天津藏书家”的内涵,以藏书楼的古今对比反映天津建筑文化的变迁,又通过藏书事迹表现了藏书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化私为公的理念,以藏书家在经济、教育、慈善等领域的活动展现了近现代天津开风气之先的一面,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又有助于促进藏书文化与天津城市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中国著名私家藏书楼考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纯 《图书馆建设》2001,(1):103-105
本文简述了藏书楼阁建筑的特点,对中国著名私家藏书楼的建立、命名、藏书及其变迁进行了考证。从文化学、文献学、心理学意义上对私家藏书楼进行考证,既可反映某一时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水平,也可为研究中国图书馆史、著名藏书家和学者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鹏 《兰台世界》2012,(19):24-25
我国藏书楼事业源远流长,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封建藏书楼,这些藏书楼的主要职责是收藏、保管、校勘图书,一般仅供王公贵族或少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阅读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藏书楼因其封闭性,已日益阻碍了图书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在一些有识之士中"图书开放"的思想逐渐萌发并身施力行,如明末清初曹溶著有《流通古书约》,希望藏书家开放藏书,清初周永年更是撰写了《儒藏说》,建立了"籍书园",提出了"天下万世共读之"的鲜明主张。但这些"共读"的思想与实践,更  相似文献   

12.
袁丹 《浙江档案》2006,(7):60-61
浙江的藏书之风,史籍可考的是从三国、晋时期的范平、范蔚祖孙开始的。据吴晗、杨立诚、金步瀛等学查考.自晋至清末,浙籍的藏书家约有440余人.浙江的藏书楼约有200余处。综观历史.浙江这个人荟萃的土地上,藏书名楼林立,名家辈出,为保存和传播中国古代藏书化起着重大的作用。浙江古代藏书的化意蕴可从藏书活动的化地位、化理念、化品位和藏书楼的兴衰变迁等方面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来,江南一带文化昌隆,东吴胜地更是学者云集、典籍兴盛,其间涌现许多著名的私人藏书家、藏书楼,这些藏书家酷嗜旧籍、精鉴版刻、审于校雠、收罗宏富,举凡宋元旧椠、名钞精校,不惜重金,倾囊购藏。而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人,除嗜藏典籍外,  相似文献   

14.
苏州是全国的私家藏书中心,有全国一流水准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明末清初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藏书流派形成具有辐射和影响力的独特流派。苏州现今存世的藏书楼屈指可数,迫切需要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藏书楼,弘扬藏书楼文化,要把现存藏书楼整体保护、开发、利用,让藏书楼与现代文化、市场经济有效地结合,合理配置资源,找准发展定位,作为遗存的...  相似文献   

15.
本人有嗜书之癖.因此,一直对古今藏书家敬而羡之,对历代藏书楼心向往之.近日,在书店忽见架上同时陈列着装帧极雅致的由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楼>和由傅璇琮、谢灼华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通史>,不禁狂喜.一经翻阅,更爱不释手,立即掏出三四百元一举买下.对"工薪阶层"来说,这也可算是豪快之举了吧.  相似文献   

16.
范凤书先生是中国私家藏书研究的名家。近十年来,范先生又不顾高龄,走访各地私家藏书楼,结合半生积累资料,撰成《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一书。此书虽似普及读物而内容大有可观。丰富的文献线索、对藏书楼名号的全面解读、通俗性与学术性的结合可谓三大特色,可谓私家藏书研究方面的一道新风景。当然作为千余藏书楼资料的汇集整理,它还有白璧微瑕之处,本文也举例了部分疑问聊以商榷。  相似文献   

17.
倪怡中 《出版参考》2005,(26):38-39
江南历来多著名藏书楼.作为嗜书如命的学者和藏书家,郑振铎在日军占领上海之际,眼看江南珍贵典籍毁于战火,幸存下来的也纷纷被藏家后人出售以赡救度难,他勇敢、执著地留在"孤岛",抢救出了大批国宝.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近代私人藏书楼命名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上,出现过众多的私人藏书家,他们为后世珍藏了大量的文化典籍,为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这些私人藏书家为自己藏书楼取的名称,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藏书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在他们搜集、整理典籍之余,还常常喜欢给自己的藏书楼起一个甚至几个楼名.藏书楼名除了用以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之外,还常常借以炫示自己所收藏的丰富的珍秘."惠施多方,其书五车",那可是<庄子>中就有的话,可见私家藏书之早.  相似文献   

20.
古代藏书楼封闭之原因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3,23(6):256-257
封闭性是古代藏书楼的主要特征,文章从图书数量、读者群、藏书家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其封闭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