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地区宗族社会历来十分重视纂修家谱,《休宁范氏宗谱》具有重视史实考证、注重家谱的教化功能特点,同时对徽州家谱体例结构的研究使得该谱成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家谱,其创立的家谱编修体例影响了后世两百多年徽州地区的修谱体例,对梳理明代徽州家谱体例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现明代徽州家谱体例的继承和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谱凡例是家谱纂修的纲领性文字,它既是宗族思想的总括,同时也是家谱内容与编修原则的具体规定。在发展过程中,凡例经历了寓例于文、序例合一和标准凡例三个发展阶段,最终成为家谱修纂体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凡例包括修谱宗旨、家谱收录范围与具体编修原则三个主要方面,是家族观念与家谱写作技术的文本体现。  相似文献   

3.
家谱是记述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家谱正式诞生于周代,汉代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修谱,西汉私人家谱首推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中所载家谱。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叙录了司马氏家族迁徙、姓氏源流、家族世系、先祖名字、职官、事迹等。这些对于从事历史和家谱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自司马迁自序其家谱后,汉代文人纷纷仿效,扬雄和班固也自序其家谱见于《汉书》,体例都仿《太史公自序》。随着宗族势力的复苏,私人家谱迅速发展起来,并出现了专门独立的家谱。  相似文献   

4.
清朝乾隆年间由金门诏等编修的《新安休宁金氏合族通谱》是徽州现存家谱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家谱,其作者和家谱编修内容和体例都值得研究,家谱通过金氏两千多年的历史,反应出宗族在人口流动、商业、仕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使得该家谱富有较高学术价值,是研究明清时期徽州社会不可或缺的谱牒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汪氏渊源录》进行研究,可以窥探汪松寿的家谱编修思想:对汪氏本源的追溯,对家谱资料的考辨,注重家谱体例的创新和取材的多样性,以及有意识的对家谱整体做评价.汪松寿的家谱编修思想对后世徽州家谱的编修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族家谱深受汉族家谱的影响,在秉承中国传统家谱文化的同时,在家谱编纂特征之篇幅、体裁、体例、首纂时间、追溯历史等方面;在家谱内容特性之白族姓氏族源、冠姓父子连名制、重名制、白文记载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家谱是记载白族历史文化的资料库,对补正史料、白族民俗的研究及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徽州方志和家谱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两种地方文献编修的内在互动性。徽州家谱为方志的编撰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且充实了方志的内容。徽州方志编撰的体例、内容等也直接影响到家谱的修纂,并使徽州家谱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8.
明洪武年间,福建“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久米村,中国的谱牒文化也随之传到琉球。久米村人编撰的久米村系家谱在修谱目的、体例方面都与中国家谱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家谱的内容可以看出久米村人深受中国姓氏文化、婚姻制度、宗族制度、儒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仍坚守中国文化。久米村人还把在中国所学的儒家思想、先进的各种生产技术传至琉球,促进了琉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杭州图书馆收藏的《柔桥王氏宗谱》等未刊稿本,出于晚清黄岩著名学者王棻之手,因其博览群书、讲明谱学而自成体例,故与民间一般意义的家谱不同。尤其可贵的是,他在对本族旧谱的始祖等世系人物的认定上,不但未沿袭陈说,而是提出一系列的质疑并在另纂新谱中分别加以考证与辨误。这不仅为历史上宗谱纂修活动所鲜见,也为今天如何认识家谱中的世系人物,提供了辨别真伪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遵义沙滩黎氏家谱》是一部编纂得比较完整的家谱,它不尽合欧苏体例,内容谱法上采用大宗谱法,扩大了人物记事范围,用世次表的方式详细记录家族各成员的信息,并且详传妇女、载入婢女,打破了普通家谱人物收录的局限。《黎谱》史料信息丰富,且真实可靠,对研究当时黔北农村自然经济及社会战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韩氏家谱》中的有关内容与《对昌黎〈韩氏家谱〉的考察和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确认》的作者进行商榷,进一步探讨《韩氏家谱》历次撰修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论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徽州家谱数量众多的原因与其理论发展的高度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家谱评价理论的丰富与徽州家谱的繁荣有直接关系。在家谱评价标准方面,徽州家谱形成了对家谱整体方面的评价,还对家谱书法、家谱功能、家谱类别等具体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诸如“知人论世”、“因其文而得其心”等具体评价方法。徽州家谱的评价理论指哥着徽州谱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闽台家谱交流是指涵盖闽台家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除了政府主办的交流活动外,民间的家谱交流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多样。闽台家谱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从理论化为实践,通过网络向民众提供便捷的利用途径。闽台家谱交流为闽台百姓寻亲提供依据,为闽台关系研究提供史料,为两岸和平发展提供支撑。当前家谱交流仍存在着不足.应改进交流活动的组织形式、重视家谱收集和提供利用、克服家谱对接的困难等。  相似文献   

14.
汪道昆是明嘉靖、万历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者,他的《太函集》和《大雅堂杂剧》今人已有多篇研究作品问世,但汪道昆所修的家谱今人却少有专门关注,本文是对汪道昆所修《灵山院汪氏十六族谱》独特的编修体例及其价值做专门的探讨,以期对全面研究汪道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是著名文史学家卞孝萱先生在家谱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专著。为了开发、利用家谱这一古籍资源中的珍贵资料,该书以家谱整理研究为基础,从十一种名门、名人家谱中考索钩稽清代至现代十几位名人事迹。该书以家谱作引子,但又不囿于家谱,而是结合各种相关文献,运用各种历史文化知识,钩沉考索,旁通曲鬯,开创了文史互证的新格局,为我们认识清代乃至现代的精英阶层的学术活动及社会生活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材料。这既有补于知人论世,还有助于还原历史的原生状态。外篇则综合运用各种辨识伪书的方法进行考辨,结论持之有据,为全书的论证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6.
著名文史专家卞孝萱教授新著《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是当下家谱研究的典范之作。该书择取郑燮、赵翼、姚鼐、陈寅恪等十一位名人家谱,从中旁收广采珍贵的文献资料,使得名人的身影在家谱这一古老而新鲜的文献烛照之下更为清晰全面。且所取名人在相关领域均有极高之造诣,借助家谱文献的考论,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的内涵,促进了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化。其中对于家谱中母教传统的发掘与阐释,为家谱研究增添了浓厚而温馨的亲情兴味。外篇针对家谱中冒认祖宗、篡改文献等家谱撰写恶习给予严厉批评,对于家谱中许多伪文献施以精核之考辨,去伪存真,足以破惑。  相似文献   

17.
国有正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家谱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发展等与家族相关内容的历史书,而作为家谱前具有概括定论性质的部分,谱序就成为了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现今徽州地区保存下来的大量谱序对研究谱学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探析徽州谱序发展概况对明代徽州家谱的研究和谱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史专家卞孝萱先生晚年利用公私收藏家谱文献,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生前出版专著《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卞先生利用家谱资料,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补充常见传记文献的不足,使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深刻,有助于知人论世。先生还利用多种文献学的方法,对家谱文献做了去伪存真的工作,为家谱研究作出典范。  相似文献   

19.
在孔子诞辰2560年之际,历时10多年,耗资1300万元人民币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终于宣告完成,颁谱典礼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孔子后裔超过190万人登记入谱,女性更是首次被纳入。孔子第77代孙、《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在接受采访时称,正因为女性被纳入家谱,结果竟然发现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相似文献   

20.
以西南余姓家谱中三个神话及一个经典传说为例,对家谱中常见神话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价值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神话及传说均有其历史起源,在家谱中体现出特定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中国家谱的固有属性之一,不能以“迷信”为由进行简单的否定。面对家谱中的神话及传说,应持“理性的非理性”之态度,从历史的理性角度去解读神话及传说中非理性内容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