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效去除氯离子是青铜器粉状锈去除的关键.工作中采用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青铜器粉状锈处理液中氯离子,10 min内完成分析检测.在离子色谱实验条件下,峰面积与氯离子浓度在0.1~20 mg/L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为0.03 mg/L,相对标准偏差在4.41%以下,回收率在98%~104%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以实时监测除锈溶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能很好地反映器物的除锈程度.  相似文献   

2.
漫话“锈”     
同学们,当你看到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锈时,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对锈的讨嫌之情。巴!然而你可知道,有些锈却“忍辱负重”,做金属的“保护伞”呢!例如,铝制品用了一段时间后,表面会生成一种致密的银灰色薄膜——铝锈(化学成分是越q),它像一名忠于职守的卫士,将那些侵犯铝的“不法之徒”拒之门外,从而延长了铝制品的使用寿命。又如,刮脸刀片、枪炮等铁制品上常附有一层蓝黑色的物质,这就是经过“烤蓝”处理后在钦表面上生成的一层致密的铁锈(化学成分是河已),它能对里面的钱起着保护作用。再如,用久的铜器会发黑,这是由于钢表…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老工业区“锈带复兴”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锈带”的美国中西部老工业区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衰败后迅速重新崛起。“锈带复兴”成为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界研究和推崇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锈带”,实际上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通常是指美国中西部的几个州。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工业城市均在这一地区。20世纪中前期,“锈带”既有过制造业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4.
青铜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人类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它以品类繁多、造型精致新奇、纹饰缛丽神秘、铸造技术先进完美,在世界艺术史、冶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青铜,是红铜、铅、锡的合金,今人之所以称之为“青铜”,是因为这种合金经几千年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绿色的锈。西亚、南亚、北非等地进入青铜时代大约在6500年之前,我国在距今5000年左右才出现青铜器,时代虽晚,但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我国的青铜是独立起源的。  相似文献   

5.
AHH-1复合剂去除青铜粉状锈及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配含AMT的复合剂AHH-1处理带有粉状锈的青铜试片,结果表明,复合剂的除锈和缓蚀效果良好,有望用于青铜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一、爱是“锈锁”松动的催化剂要想打开锈锁,首先必须给锈锁加油,要想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锈锁”,就必须用爱的雨露去把它润透。后进生得到的往往是同学的冷眼、教师的讽刺、家长的棍棒,缺少的恰恰是爱。几名粗暴的指责、训斥、挖苦,就会使他们失去战胜自卑、重新做人的勇气,毁灭他们进步成长的信心;相反,几句诚挚的鼓励、启发、诱导,却会使他们增添“向昨天告别”的巨大力量。因此对后进生必须首先架起情感上的桥梁,对他们要象对待受冻害的秧苗一样,多沐雨露阳光,少下寒雪冰霜。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老工业区“锈带复兴” 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锈带”的美国中西部老工业区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衰败后迅速重新崛起。“锈带复兴”成为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界研究和推崇的一种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8.
将苹果、土豆、香蕉、梨切开,放置一段时问后,你会发现,失去了“保护墙”——表皮,切口就会变成棕黑色。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放久了的苹果切口“不上锈”昵?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大厝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在校长和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想出了一箩筐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铜是一种由铜、锡、铅冶炼而成的合成金属,用这种金属铸造的器物称作“青铜器”.青铜器成熟于商而盛行于周,故史家又称商周时代为“青铜器时代”.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作战争武器,同时也大量用作礼器和饮食用具.在两周青铜器中有关邢台历史的,器物称作“邢器”,其中最早的邢器是西周初时的“麦尊”礼器.一“麦尊”的造型、装饰和断代据刘节《麦氏四器考》记述:传世麦氏之器共有四件,即“麦尊”、“麦鼎”“麦彝”和“麦盉”.此四器出土于何时何地?因无确记已不可考,唯知“麦鼎”一器原  相似文献   

10.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正在炒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人们常说人的心比海洋比天空还要博大,这也许是指宏伟幽深的冥想时刻,并非随时随地的状态。在万千纷常的日子里,人心就是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勺。因为有锈,所以要常常擦拭。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一所学校听课时.老师说:“因为青铜器的颜色是青色的,所以我们称它为青铜器。”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青铜器的材料是铜锡合金,也含有少量的其他元素。青铜器在铸造完成后,是黄色的,与黄铜器的颜色类似。  相似文献   

12.
“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商代著名的青铜器,也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这是我对“司母戊”鼎的了解,我想,许多人对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也是有着和我相同的认识。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历史书上对于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的介绍早已深入人心。但是近来,  相似文献   

13.
饕餮(tao tie)是传说中的一种恶兽,常用来比喻贪婪凶恶的人。饕餮虽然凶恶,但它的形象出现在青铜器上,却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页,“饕餮”青铜器被人们誉为青铜器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饕餮纹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朝前期,盛行于商周。青铜器出现于夏朝。《墨子·耕柱篇》记载,夏启“使蜚廉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于昆吾”。早期的青铜器多为素面。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纹饰是实心连珠纹和简单的变形动物纹。饕餮纹的出现一开始也是单线的简单形象,双目是空白的,而且各不相同。到商中期饕餮纹才逐步趋于成熟。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最早称其为饕餮纹,乃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其中曰:“周饕餮尊纯缘与足皆无纹饰,三面状以饕餮,所以示戒也。”所谓饕餮者,一说为上古告尤面目之形象。尤者,乃上古传说中贪婪凶狠之徒。《…  相似文献   

15.
牙膏的妙用     
妙妙 《家长》2012,(8):95-96
1.电熨斗用久了,底部会积一层锈。可在电熨斗断电冷却的情况下,在底部抹上少许牙膏,用干净软布轻轻擦拭,即可将锈除去。  相似文献   

16.
权与衡     
计算重量的衡器起源于何时,迄今尚无考古学资料证实。但在周代中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重量单位,如“镒”“钧”“铢”等。  相似文献   

17.
李波 《职业技术》2006,(10):149-150
一、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科学技术在古代艺术设计中的日益融合,不断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器物造型。就青铜器来说,没有先进的铸造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青铜器的产生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因为科学技术与古代艺术设计的紧密结合,才产生了精美的青铜器,才创造了伟大的“青铜时代”。下面  相似文献   

18.
郎宇飞 《上海教育》2007,(4A):50-51
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交流,具有生成性。课堂上,学生的举动、眼神、表情、注意程度、对问题的质疑,都透视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在“金属工具”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是用PPT展示几张青铜器的图片,认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果,我发现学生不是很在意,有的说:“我在博物馆看到过”等。我意识到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不止一次,何不请他们根据自己所见所闻介绍青铜器呢?于是,我立即行动。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族徽补证     
郭沫若在《殷周青铜器铭刻研究》中认为殷周青铜器上的图形文字是“脱去原始畛域者之族徽也。”笔者认为,族徽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青铜器铭刻,而且还见于殷周各大家族的铠甲之上。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主题式学科实践活动。以七年级“会说的的青铜器”一课为例,教师可着眼于教材文本、突破教材视角,将学科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与活动课程的“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性”有机结合,构建历史学科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