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它语言凝炼、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在历史文化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思,走进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红功 《生活教育》2012,(24):33-35
审美是一种再创造,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吸收陶行知教育美学思想的精华,创设优美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树立起高尚的审美旨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断发现美、追求美、创造关。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是老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教学中,突出以诵读感悟为主,调动学生经验背景、引进学习资源为辅,在体会语言情感,体会诗句意境中,把握诗文的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展  相似文献   

4.
胡素丽 《教学随笔》2013,(16):61-62
古诗语言精炼优美,饱含了深刻的意蕴。但由于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这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在引导学生入境之后,如何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想象,完成对古诗意境的再创造,即古诗意境的重建,这是古诗意境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意境教学大致分三个阶段:审美感知;美读品味;启迪明理。通过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进入意境,激发情感。  相似文献   

5.
王文红 《成才之路》2014,(14):81-81
正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通过形象教育,使人们在具体的观察中,激发起感情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感化、陶冶、锻炼,进而丰富精神生活的内容。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里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内容,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挖掘和创造,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健康快乐地成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设计,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语文的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呢?一、营造教学意境的情感美教学意境中的情感不是一般的喜怒哀乐,而是一种经过提纯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忽视情感的音乐教学是无法获得成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法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去捕捉音乐的意境,使之产生共鸣,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就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提出了确切要求。开展古诗词审美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审美感知,激发学生审美想象,丰富学生审美情感,加深学生审美理解,促进学生审美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诵读古诗词,体会韵律美;品鉴古诗词,赏析语言美;感悟古诗词,品味意境美;拓展古诗词,领悟情感美”等策略,以增强古诗词审美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意境”一般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一种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除了通过文章的表象──字、词、句来感知外,还要在对表象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较深刻地理解意境内涵,和创作者产生心灵沟通。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意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情感的激发,注意设置意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境界中道游。久而久之他们的形象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并进一步升华到创造性思维,这样就能做到知识和能力并举,理念和情感同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注意设置意境呢?一、设置导语精心设置导语是进入意境…  相似文献   

9.
古诗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古诗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解读古诗中,最根本的是对意境的解读,只有理解了古诗的意境,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诗句的审美体验等艺术境界。开展古诗意境教学能使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他们情操。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小学语文古诗意境教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使学生认识美的本质、价值,正确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呢?一、创设意境,感知美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一心理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美育过程的起点。儿童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阅读、品味、鉴赏童话故事,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体会作品带来的美感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审美是艺术创造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借助童话故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感,获得审美教育。植审美之树,造文化之林,研究童话对学生审美教育的作用,并探究利用童话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感情,实现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坚持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意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审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情感,引导学生追求作品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付强 《中小学电教》2003,(10):40-42
纵观现今中国语文教育,语文CAI课件之所以是语文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主要是因为语文CAI课件注重了意境的营造,强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意境作为联结学生情感的纽带,有利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感、健康的审美感服务,因而,如何在CAI课件中营造意境就成为关键。本文主要从学生情感的角度出发,除考虑到学生的审美情趣的不同外,提出了用情感牵引意境、用想象完善意境、用音乐烘托意境、用解说词升华意境的几种意境创造手法。——编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格外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具备较强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情感,使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与审美情操。一.优化手段,有效激活语文课堂的基础1.以音乐调动学生情绪音乐也是语言形式的一种,可以抒发情感,也可陶冶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选取适宜的音乐来营造教学场景与氛围,让学生体会到美的形象,感受美的意境。例如:教学《虞美人》时,教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诗歌艺术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我们一向忽略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意境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往往用理性分析这把手术刀把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作解剖得支离破碎。有鉴于此,鉴赏新诗,须让学生通过整体感悟产生心灵的共振,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是指审美主体(学生)对审美客体(教材)的一种情绪性心理反映。它是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它也为儿童创造美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欣赏是审美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由于课文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描写了众多的美的人和事,诗歌和做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这些美的因素或表现为形象,或存在于情感,或蕴藏于理念。这就为学生进行审美欣赏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鲁枫 《考试周刊》2011,(93):197-198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蕴涵词曲作者的情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视、听、思、唱等多维度、全方位学习音乐,在欣赏、想象、学习中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震撼,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功能和效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就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存在着审美教育弱化的现象,学生的审美意识不强、审美能力差、缺乏审美情趣。而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抓住文本的画面美、音律美、意境美、情感美,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更好地提升其语文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9.
审美渗透贯穿于语阅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剖析形象,开掘意境、品赏语言,激发情感和想象,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20.
储俊 《学语文》2013,(2):35-36
意境,是作家在诗文中用符号描绘的美妙迷人的境界,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再现的客观世界相与为一。好的意境,物我浑然,情景交融,孕理深刻。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是一个难点。对诗文意境的领悟和掌握,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审美能力、拓宽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