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登老新闻工作者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我与立报》。《立报》1935年创刊于上海,是一张很有影响的小型报。它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拥有广大读者,销数曾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萨空了同志1935年秋到上海参加《立报》工作。1937年11月大上海沦陷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立报》由于坚定的抗日立场,也被迫停止了发行。12月,他乘意大利邮船赴香港。在那里他主持了香港《立报》创刊的筹备工作。1938年3月,香港《立报》和读者见面了,他担任了香港《立报》的总编辑和经理。同年9月,他脱离香港《立报》去新疆。萨空了同志的回忆文章记述的就是他这一段经历。文章将介绍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的时刻,《立报》是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争取自由民主而斗争的。而他自己也正是通过斗争实践,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  相似文献   

2.
《立报》是抗日战争之前在上海风行一时的一张小型报纸,从1935年9月20日创刊,到1937年11月25日因上海沦为“孤岛”而被迫停刊,前后只发行两年零两个多月的时间。历史虽不长,但它的声誉却盛极一时。直到今天,新闻界中从当时过来的人,谈起《立报》来,觉得它确实办得不错,在办报的方针、报业管理、编辑采访、推销发行等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由于《立报》积极鼓吹抗日救国,要求民主、进步,使得这张“小报中的大报”能够盛行一时。它的销数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曾高达20万份,超过了当时的《申报》和《新闻报》。  相似文献   

3.
陈英士是辛亥革命酝酿与发动时期重视舆论宣传的革命党人之一。他从1908年秋筹办《大陆新闻》起,到1916年夏被袁世凯爪牙暗杀为止的8年间,先后共创办或资助过《中国公报》《民声丛报》《民主报》《民立报》《太平洋日报》《新汉报》及《上海民国日报》等多家报纸,但他在“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党报《五七报》,为当今《中国新闻事业史》等专著所未载。  相似文献   

4.
1935年在上海创办的《立报》是民国时期一份有影响的小型报纸。该报在办报宗旨、编辑出版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体现了大众化报业理念和精编主义办报精神。小报不小,《立报》短暂的绽放为新闻界留下了许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1983年起,为了帮助父亲写关于《立报》的回忆文章,我翻阅了能找到的全部《立报》。没想到那散发着霉味的、发黄易碎、残缺不全的旧报,竞那样地吸引了我,使我感受到三十年代前辈们为了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的高昂激情,为向民众传播科学知识、宣传团结抗日道理所做的努力,以及为群众服务的极大热忱。难怪当年许多读者把它当成亲密的朋友和导师,对它倾注了那么真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1945年10月1日《立报》复刊后,由于印刷设备、报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劳资纠纷的影响又于1946年3月7日停刊。同年4月25日再次复刊后,《立报》仍然收不抵支,不得不于8月16日转让给国民党政府官员陆京士。自此,《立报》由一张民营综合性报纸被改组为一张办报方针迥异的官方工人报纸。  相似文献   

7.
《民立报》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在上海主办并创刊,属于日报。当时,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深恶痛绝,同情帝国主义铁蹄下的韩国等弱小国家。《民立报》登载了悼念韩国抗日义士、怜悯韩亡国民、痛斥卖国贼等新闻。虽然占据的版面不大,但能够及时报道韩国重大事件。《民立报》借鉴韩国教训,警醒广大中国民众。  相似文献   

8.
郑辉 《新闻界》2000,(3):44-44
1999年1月1日 ,《国际航空报》改制并面向社会公开发行 ,正式与读者见面。一年来 ,这张报纸像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 ,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呵护和喜爱 ,尽管她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她毕竟以新的机制 ,新的面目走上了成功之路。这一成功是国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是国航人智慧的结晶 ,它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贡献。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民航报》在《国际航空报》创刊时 ,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援助。一、《国际航空报》改制的情况原《国际航空报》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主办的内部发行报纸。国际航空报社是公司宣传部下属的一个科级单位 ,有5名…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西安市卫生局主办的现代保健报,在全国众多的卫生报纸中崭露头角,连续获得“报纸创新特等奖”和“全国卫生报纸十佳”两项大奖。这份卫生类报纸,何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和好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有一个金牌栏目——《报中报》。现代保健报是1985年创刊的一份四开报纸。1991年7月,该报编采人员开会,讨论报纸如何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时,有记者提出创办一个《报中报》专栏,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经过反复酝酿,编辑部决定,《报中报》专栏以四个版的微型小报形  相似文献   

10.
由广州足球协会主办的《足球》报,经过三期试版,一月一日正式出版发行。《足球》报为四开报,半月刊,是我国第一张专门介绍足球运动的报纸。它的任务主要是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特别是广州地区足球运动的发  相似文献   

11.
南斯拉夫半个世纪前出版的报纸在1993年4月6日又同读者见面。南斯拉夫《政治报》的读者这天在购买当天的《政治报》时,还会意外地免费得到一份1941年4月6日的《政治报》。原来,52年前的这一天,德国纳粹空军狂轰滥炸  相似文献   

12.
单良 《新闻记者》2001,(1):58-60
白驹过隙 ,1993年创刊的《人才市场报》即将迎来第八个春天。从当初发行量为寥寥一万多份到如今期发行量逾十万 ,可见《人才市场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这其中 ,除了报纸信息量不断扩大、质量逐渐提高等因素外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人才市场报》从创办那天起 ,就始终将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热忱为读者服务 ,乐于为读者指点迷津、排忧解难。开设专栏助人为本报纸的立足之本是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支持 ,《人才市场报》从创刊伊始就牢牢把握住这一点 ,把为读者服务作为办报宗旨。读者可能不会想到 ,1993年报纸试刊阶段 ,每期…  相似文献   

13.
上海《立报》于1935年9月20日创刊,1937年11月24日停刊。该报是四开小型报。它根据不同特点、风格和要求分别办了三个副刊。其中有一个副刊《言林》,与《立报》同日创刊和终刊,由谢六逸主编。谢六逸是个副刊编辑名手。1981年《新文学史料》第三期上,登载曹聚仁的遗著《我与我的世界》中提及:“五四运动以后,副刊编辑名手,邵力子、孙伏园二先生而外,黎烈文、谢六逸二兄也为世人所推重,他们都是善于做拼盘的好厨子,富有战斗性,”在他的悉心努力下,《言林》在社会上享有卓著盛誉,颇为社会人士所赏识,所载文  相似文献   

14.
著名报人成舍我办《立报》时,曾经培养和重用了蒙古族报人萨空了,这是他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立报》1935年9月20日创办于上海,是抗日救亡运动中发行量最多的一张小型报纸。萨空了和张友渔先后担任过总编辑。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中西部的犹他州,有一张唯一的中文报纸──《东方报》。她面向犹他州及其邻近的怀俄明、爱达荷、内华达等五个州三万多华人,热情地为华人社区提供世界各地新闻以及其它资讯,很受读者欢迎。 《东方报》创刊于 1994年 11月,是一张四开十二版的小报,每半月出版一期,每期印刷五千多份。人员分别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越南,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背景也不相同,但这些海外华人却能精诚团结,为办好这张报纸而付出艰辛和汗水。特邀编委简介 王玉机,男,汉族,1946年7月 生于重庆。中共党员,主任编辑,现任云南日报社…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洪亮的钟声,时间之树又增加了一道年轮。在新的一年里,《新疆北屯报》以其新的面目、新的姿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北屯报》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党委机关报,她始终以为基层读者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指  相似文献   

17.
《民主报》——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报,也是南方局、地下党领导下的一个民主舆论阵地。它在发刊词中就表明:它是“民主同盟的言论机关……但不限于只代表民盟这一政团的意见……是一切民主信徒的共同的工具。”《民主报》,1946年2月创刊于重庆。第二年,1947年2月被迫停刊,存在仅一年。《民主报》诞生在抗战胜利、民主革命运动高涨声中,而夭折在国民  相似文献   

18.
创刊于1935年9月的上海《立报》,是一份四开小型报,它独辟蹊径,出奇制胜,在报业林立的上海一举成名。作为小型报的《立报》,它后来居上,在发行上曾打破自有日报以来的最高销售纪录。该报不仅在上海新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同时还书写了我国新闻史上亮丽的篇章。为此,笔者拟对《立报》的成功经验及原因进行比较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以供当今媒体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看了5月7日辽宁《小学生报》发表的《关于本报发行订阅问题答读者》以后,感触颇深,不由得想议论几句。《答读者》中说“希望订数多的班级退掉一些,改计其他少儿报刊。交换着看,又省钱,又能开阔视野。”说得多么亲切,又多么在理。寥寥几句话,道出了小学生报是在真心实意地为小学生着想。他们考虑的不是多发行多赚钱,而是叫少年儿童从实际出发,订数多的班级适当退掉一些,省出钱,多订一些其他少儿报刊,以便多学到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20.
《家庭医生》报创办于1985年1月。创刊初期,发行量只有4万份。主要在江西省及南昌地区。1987年发行量达24万份,发行面遍布全国2000多个县市。目前又增长到45万多份,已居全国同类报纸发行量的第二位。居江西省报纸发行量的第一位。而且读者中95%以上是自费订阅。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家庭医生》报能以每年10至20万份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在在于千方百计为读者着想,传播实用知识,当好“家庭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