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梦扩揭秘”经不起史料推敲,其学术小说对《红楼梦》的人物刻画也大多背离了原著形象的性格发展逻辑,尤其是在治学方法上,刘心武的红学研究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比附、主观臆断的问题。红学研究的空间固然应该“公众共享”,但前提是要严守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墨人本名张万熙,1920年生,台湾著名的作家、诗人和学者,热爱民族文学遗产,于《红楼梦》深有研究。60年代出版红学专书《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其后又发表《论曹雪芹思想与〈红楼梦〉的写作技巧》等论文。墨人称《红楼梦》为“空前的文学巨著”,属于世界上最伟大作品之列,特别强调它可贵的民族特色和不朽价值;本文还介绍了他对红学研究存在问题的批评,以及红学研究应“回到文学本身上来”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相似文献   

5.
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这里讲的红楼梦研究的权威作家是指“新红学”家。《红楼梦》这部小说从十八世纪中叶问世以后,流行日广,研究《红  相似文献   

6.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6,21(3):129-133
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自其问世,就一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而“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几成社会的一大时尚。红学作为一门显学,研究名家众多,研究成果卓越。特别是近来所推重倡导的“文献、文本、文化的融通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更是给红学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和门径。本文试图以“文化传统”作为切入  相似文献   

8.
红学十题     
我国十八世纪的伟大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不朽名著《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成熟程度。《红楼梦》研究始终是一门具有魅力的和倍受人们关注的学问,不仅有志于此道的专家们为之倾倒,广大《红楼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也经常被研究者们的寻微探妙所吸引。厉史上的红学派别非常之多,他们都曾为红学的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包括从反面给后世的研究者以智慧的启迪。全国解放后,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重新评价古代作家和古典作品,总结《红楼梦》研究的历史经验,承前启后,推动了红学的发展。虽然全国解放以来的《红楼梦》研究曾遇到过这样和那样的曲折和挫折,包括林彪、“四人帮”进行的大破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问。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版本,红楼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不同观点的论争,成为红楼梦研究永恒的话题。本刊开辟“红楼梦研究”专栏,旨在促进当代红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配合本校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红学家,几乎都从社会政治角度去挖掘《红楼梦》中“反封建”的思想意义,而把与这个逻辑相抵牾的内容都视为作者因“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造成的落后面”加以回避。这样,红学研究在作家和作品思想这方面,就成了专家、学者进行主观变异加工的擂台赛,以致于在“形象大于思维”的接受学轨道上越走越远。以创立“新红学”著称的俞平伯先生,是最先用“文学的眼光”来评论《红楼梦》的学者,他在《红楼梦辨》中总结了作者写此书的“三种态度”,①意即创作本旨,应当说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11.
1954-1955年,在全国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运动中,《文艺学习》刊发了社论、读者来信来稿综述、红楼梦人物杂谈、文艺学习座谈等栏目的文章。这些文章在立场、目的、语言诸方面表现出《文艺学习》对《红楼梦》研究批判的主要特点,从中亦可得到当时关于《红楼梦》阅读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近百年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一、新红学的发展历程。1922年“胡蔡论战:”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走上历史舞台;“自传说”与“续书说:”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的桥头堡;俞平伯、周汝昌:撑起“新红学”脊梁的双子星座。二、褒贬参半、命运多舛:胡适新红学范式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这部奇书,读不厌,想不透,论不尽,说不完,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为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有的人严肃认真地讲述,有的人只是"戏说",还有的人"恶搞"。但是,通过口语、文字、说唱、图像、戏剧、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红楼梦》得到极其广泛、极其深入的传播。《红楼梦》的哲学不是理性哲学,而是悟性哲学,属于艺术家哲学。  相似文献   

15.
词缀是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红楼梦》是一部充斥着浓浓的口语味道的文学名著,其中很多语言现象都流露出现代汉语口语的痕迹,词缀就是其中的一种。“家”作为词缀古代已有,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红楼梦》的时代有些用法消亡,有些用法依然存在,当然也产生了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在曾雪芹的笔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配角”人物“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光彩。”他们是构成整部小说“立体美”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许是悲怆的,但他们的存在恰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现实。《红楼梦》“配角”艺术的成功,提醒读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方能真正解得“其中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刘世德先生近作《四种〈红楼梦〉程乙本的差异》一文讨论了四种本子的细部特征和版次问题的基础上,继续考察青石本、中本、吴本、仓石本、陈本、津藏本等六种《红楼梦》活字本之差异、重叶、缺文、"异植字版"现象,考辨青石本乃活字印本中的早期过渡本;中本、吴本次之;仓石本、陈本、津藏本等又次之。同时,廓清刘世德所据"异植字版"现象考论活字本孰先孰后之误及其举证之失。  相似文献   

18.
有正本《红楼梦》,诞生于民国元年,是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一手炮制的,是《红楼梦》伪本的始作俑者,戚蓼生的序很可能是伪托。它的批语为当时"著名小说家"所加。《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多抄自有正本批语,而署上"脂砚""脂研"等名号。有正本对程甲本《红楼梦》大肆篡改,狄葆贤眉批为其篡改张目,有意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